数字货币ICO究竟是暴富的游戏,还是虚幻的泡沫?
摘要: ICO也好,IPO也罢,投资这件事,讲究的是时机,时机不对,什么都是错的。
随着加密数字货币的火爆,基于区块链的代币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开募币)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现实世界中,我们有企业首次上市募资的IPO,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区块链创业企业则可以通过ICO,向早期爱好者发行代币,获得事业的启动资金。
事实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经典案例,通过ICO募集资金,并一步步发展成世界第二大区块链,以太币的市值也达到250亿美元,所有的ICO参与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亲身参与了区块链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之后,更多的加密数字货币通过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渐成为了最受追捧的投资数字货币项目的方式。
不过,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着新的ICO项目依旧层出不穷地冒出来,对于ICO投资前景,笔者要泼很多冷水了:ICO也好,IPO也罢,投资这件事,讲究的是时机,时机不对,什么都是错的。
区块链ICO的风口期可能已经过去了
你没看错,概念刚火,但很可能区块链ICO的风口期已过,因为打造生态圈已经越来越难。
代币的价值本质上取决于所在区块链的生态圈,只有打造一个强韧的生态圈,代币才有上涨的空间,以太币ETH与以太坊的共荣便是经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已经很难被复制。
以太坊的理念产生于2013年,就当时而言,基于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和对智能合约的全面支持仍属于突破性的创新,使得以太坊占据了区块链2.0的认知标签;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开发者,从比特币社区成长起来,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顶级的一批开发者,以太坊区块链有很多极具创新性的设想,有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规划路线。以太坊于2014年进行ICO,2015年区块链正式运营,2016年初就赢得主流社区的认同。
加密数字货币具有典型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自2016年以来,行业内顶级的人才都在几个顶级的区块链中,大的矿池也只挖几个主流的数字货币,大的场景也只愿意和已经成功的区块链合作。对于新的ICO项目,只能以牺牲去中心化和区块链安全性为代价,不走寻常路,代币发行容易,却大大稀释了代币的长期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非POW共识算法影响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共识机制,基于节点算力分配记账权,是公认的达成区块链去中心化特征最有效的机制。即便存在电力和能源浪费的问题,比特币、以太币(现阶段)、莱特币、达世币、Zcash、门罗币等市值靠前的币种都采用POW机制,而瑞波币定位于联盟链,所以未采用POW机制。
正因为采用了POW机制,这些竞争币和山寨币才能在数以千计的加密数字货币中脱颖而出。
要采用POW机制,需要得到矿工们的支持。问题是,矿工们的计算资源有限,忙于挖那些市值高的主流数字货币,无暇顾及层出不穷、且没有价值保障的ICO代币们。得不到矿工们的支持,没能采用POW机制,便不得不采用各种POS和类POS共识机制,结果又带来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问题(即易被操纵)。
一个具有中心化特征的区块链自然难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圈,无他,用中心化的区块链去取代中心化的机构和业务模式,多此一举。
2、代币预挖打压升值空间
既然得不到旷工们的支持,索性也就通过预挖的方式把代币一次性发行完毕吧。况且,采用挖矿发行的加密数字货币的发行期多在百年以上,绝大多数ICO项目也没有这个耐心和信心存续百年之久。另外,ICO项目要构建生态圈、实现远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启动资金,而资金只能来自ICO代币销售,自然是卖得越多越好,一般占到代币总量的50%-70%左右。
问题来了,代币或在ICO阶段被售出或被创始团队持有,聚集在少数人手中,便产生了天然的巨庄。对于存在大庄家的投资品,理性的投资者自然不敢碰,代币只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流转,缺乏升值空间。反观一些真正做起来的预挖型加密数字货币,在早期多会采用免费送币的方式把代币分散化,用户基础大了,交易便活跃,币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间。
截至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统计的加密数字货币已经达到950种,还不包括已经夭折的货币和很多ICO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又是个典型的马太效应市场,两极分化严重,各种资源向已经成功的大区块链集聚,不得不说,区块链ICO已经过了风口期。
缺乏实质创新的ICO项目全靠理想在支撑
整体错过了风口期,项目本身够强也是可以的。问题在于,现阶段绝大多数ICO项目都缺乏实质性创新,多是采用拿来主义,把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等几个主流的区块链的优点或特征进行简单重组(很多仅局限于白皮书设想上),再用远大理想扯个大旗,便出来融资了。而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有的ICO项目立志改造国内公立医院低效率的运作模式,想把病历、处方甚至各科室内部终端诊疗系统统统搬上区块链,打造一个透明的医疗体系;有的ICO项目想打造国内商品流转的溯源机制,积累大量商家和用户,构建流量平台,大有再造一个阿里巴巴之势;有的ICO项目想打造全球统一的数字资产发行与交易平台,实现数字资产的跨境无障碍流通;……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但站在ICO项目投资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认识到这种远大梦想背后的极低概率吗?先不说创始团队的构成单一,基本都是程序员;也不说募集的区区几千万资金,如何去和顽固的沉珂顽疾抗战;单是那份想在两三年内便改变世界的“梦想”就足以让理性的投资人望而却步。
问题在于,被一夜暴富深深刺激的ICO圈新晋韭菜们,有的是勇气为梦想买单。目前,国内ICO项目筹集计划多在2000-4000比特币左右,按照比特币2万元单价计算,募集资金约在4000万-8000万元之间。而ICO代币量占比通常在50%左右,这意味着区块链项目ICO阶段本身估值在8000万-1.6亿元之间。
ICO投资者的“朴素”想法是在不超过3年的时间内币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计算,意味着该项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达到40亿-80亿之间。
不得不说,这可能算另一个梦想了,属于投资人自己的梦想。
潜在隐患突出,非专业人士不要参与了
上面所讲的,主要还是针对勤勉努力的区块链创业团队而言。事实上,这个行当多的是圈钱的人,很简单,募集资金后不作为,让代币自生自灭。有良心的,持有募集来的比特币和以太币,等着币值上涨,赚钱后套现,把本金还给ICO阶段投资人,大家一拍两散,和平散伙;没良心的,把钱挥霍掉(所谓的基于多重签名的资金托管来保证专款专用,听听就得了),你们投资失败,大家一拍两散。
还有更厉害的,打着ICO的幌子搞加密虚拟货币传销,搞起了庞氏骗局,和P2P火爆时e租宝们打着P2P的幌子搞“互联网理财”如出一辙。相比P2P行业当时20%的年化收益率,打着ICO幌子行传销之实的传销项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传,诱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问:怎么区分一个ICO项目是正常的项目还是传销?潜台词是,我不参与传销项目就是了,ICO这个暴利游戏还是值得参与的。这么想的话,上面那么多话真的就白写了。
先说怎么区分,典型的传销其实不难辨别,如发展下线、缴纳入门费、团队计酬等特征。但问题在于,在ICO阶段看上去正常的项目后期也可能演变成传销项目,没法从根本上杜绝。况且,就现阶段的区块链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项目,风险也是极高,非专业人士,真的建议大家不要参与了。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就发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还坚持这么想,当我啥都没说吧。
【钛媒体作者介绍:苏宁财富资讯;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 】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