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谁会是加密货币的超级赢家?

橙皮书
橙皮书 得得号

Jun 23, 2018 关注区块链技术和产品

摘要: 答案呼之欲出,stable coin

这篇文章是《公链真的有网络效应吗?》的后续篇。作者深入分析了网络效应的不同类型,得出的结论很有趣:现在还没有一种加密货币表现出n^2型的网络效应,而这种网络效应正是最终赢家必须具备的。

本文由Orangefans社区的何超华翻译。Orangefans由一群真正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小伙伴组成,如果你想和我们一起翻译学习国外优质文章,可以在微信后台联系我们。

比特币具有网络效应,许多加密货币支持者都声称比特币的网络效应非常强大,未来超比特币化将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对此不敢苟同。如果把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来看待,那么它的网络效应并非如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不同种网络效应之间有着些许细微差别,这通常会被大多数人误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和数字现金俩种用途所呈现的不同类型的网络效应。并且讨论一下除网络效应外其他方面的竞争壁垒。

网络效应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产品或者一种服务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那么它对现有用户而言就更具价值,这时就会出现所谓的网络效应。当市场中的某种产品表现出网络效应时,产品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它的用户数量增加而增加。

网络效应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直接网络效应——某产品的用户和使用量增加可直接提升产品的价值。

基于互联网服务的所有闭环通信网络都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网络效应,比如Facebook和WhatsApp。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用户都会选择与越来越多使用同款产品的人进行互动,这样彼此之间就构成了越来越密集的交流网络。

间接网络效应——产品使用量的增加会产生有价值的附加产品,间接导致原始产品的价值增加。操作系统市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满足某种操作系统生态中用户的需求,开发人员不断地开发各种应用程序,同时也会吸引越来越多新用户加入到该操作系统生态中,这样的反馈机制为程序开发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市场。

双边网络效应——双边网络中新增的供应侧用户可直接增加需求侧用户的价值,反之亦然。比如eBay, Uber , Lyft , AirBnB以及Amazon的业务,这些都是很典型 的例子。在这些网络中,消费者受益于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市场,供应商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数据网络效应——产品的价值随数据增多而提升,并且产品的使用量增加会产生更多的数据时,就产生了数据网络效应。这在机器学习领域尤为显著。尽管现在大多数云服务之间的相对优势和复杂程度差别都很大,但是数据网络效应依旧会经常发生。

量化网络效应的强度
迄今为止量化网络效应的强度这项工作依旧很困难,这也还算不上是一门精确科学

由于系统中额外增加用户的边际价值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这使得量化工作充满了挑战。举个例子,在过去几年中,我的许多朋友开始删除他们的Facebook个人资料。 但是现在Facebook对我的影响和与3年前是几乎一样的。这是因为我的Facebook好友基数比较大,所以损失5%甚至10%的好友对我的使用影响并不显著。

人们常说,网络效应型商业公司的价值可以用Metcalfe定律来量化,该定律指出一个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或者说符合Metcalfe定律企业的价值呈现出n^2 型网络效应。

自从Metcalfe提出了网络价值的这一定义就一直被大家讨论并得到完善。但是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已知网络的价值会随着它的增长而呈现出n^2型的网络效应。其中一个原因是满足n^2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具有同等价值。相反,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相较于n^2模型,大多数网络的网络效应模型更接近于n*log(n)。

虽然n*log(n)这个模型比n^2更有意义(因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久以平方模式增长),但n*log(n)模型也依然是一个永久超线性曲线。这些都与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我们在现实中不同节点的价值并不相同,而且在某一时间点之后,系统中每个边际关系的价值增长都会开始下降(例如Facebook未来在亚洲市场百万级用户的价值增加相较于现在美国本土用户的价值而言无足轻重)。

实际上,最精确的描述网络效应的模型应该是S型曲线。

目前已经有许多案例研究证明了网络效应模型是S型曲线。这也是Macintosh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幸存下来的原因(如果Windows的网络效应是n^2模型的,那么Apple不可能会存活下来),另外各种各样的即时通讯app(Whatsapp, Telegram, Facebook , Messenger, Signal等)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Lyft也可以有效地与Uber竞争(用户不关心有多少司机在路上,他们只要求自己可以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打到一辆车),电商方面亦然,除了Amazon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平台。

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家依然认为比特币的网络效应符合n^2或者n*log(n)模型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三条曲线在n比较小时是很难去区分的(即曲线的左侧部分)。

上图所示是三条曲线的右半部分(n比较大),实际上只有在一个网络已经达到其节点数的临界值时才会呈现这些情况,此时这三条曲线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n^2曲线继续以平方模式加速增长;n*log(n)曲线也会永久向上加速增长,尽管增速要比n^2模型小得多;而S型曲线在越过饱和点后,增长模式从超线性转变为亚线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效应模型都符合S型曲线,也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发展过程中都受到S曲线影响。

现实生活中许多网络效应自始至终都没有体现出像S型曲线的左半部分那样,指数级的超线性增长模式。这些网络一直都是亚线性增长模式,符合log(n)模型。

Log(n)型网络效应最常见的例子是各种可替代商品的交易。我们暂且承认每个额外用户量的增加都会增强日常流动性这一假设,即使这样,流动性增加对现有用户产生的边际价值也会变得越来越低。亚线性增长这一现象会贯穿该网络发展的全过程。

我们来考虑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某种商品交易市场上,每增加一个新用户进入市场都会使该商品的日常流动性增加0.01%。

当市场上有100个用户时,日常流动性是商品市值的1%;当有1,000个用户时,日常流动性会达到商品市值的10%;当有10,000个用户时,日常流动性与该商品市值相当;依此类推,当有10万用户时,日常流动性十倍于该产品的市值。

当一个用户拥有的商品量占交易总量的0.1%时,边际用户增加提供的流动性价值增长会越来越低。理论上说,滑点会随着用户数量和流动性的增长而下降,但在实际情况下,边际流动性收益对所有用户都低到难以察觉。

下图所示为可替代商品交易log(n)型网络效应的曲线: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只是一条经验曲线。如果像虚拟货币这样的可替代商品交易的网络效应符合n^2模型,它在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超线性增长的,那么我们一定不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虚拟货币交易所竞相登场。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如果某个交易所有一定的流动性,也有一小部分的市场份额,这便足以维持它的日常运行,并且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一定的流动性。

数字黄金的网络效应
这时大家不禁会问:数字黄金会呈现出哪种类型的网络效应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梳理下用户使用数字黄金的详细过程。

数字黄金等价值储藏品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进行消费。除了我们要把数字黄金进行兑换的时候,它就待在那里,不悲不喜。增加新用户或者老用户离去对它的价值影响微乎其微。

某一天用户想要清算自己的数字黄金来进行消费时,他们需要找到愿意购买数字黄金的人,这就要求数字黄金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个操作可以在专门从事数字黄金兑换的交易所中完成。

所以数字黄金的收益是它流动性的函数。综上所述,如果把比特币当作一种数字黄金,它的网络效应模型可以近似为log(n)模型。

数字现金的网络效应
也有一些人会问:数字现金的网络效应是怎么样的呢?

同样,我们再来梳理下用户使用数字现金的流程。

数字现金的既可以存储价值,也可以用作交换媒介。另外,数字现金还是一个账户。

因此,某种数字现金的收益总和是使用该数字现金进行交易的用户数目的函数。

这类似于前边提到的的直接网络效应。使用数字现金来进行交易的人越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去开展新业务。

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主流货币在各自的司法管辖区内都表现出这种网络效应。由于商家和消费者必须在自己所属地区内使用该地区的法定货币纳税,因此他们选择用当地的法定货币来支付雇员的工资或者获得合法收入。没有人愿意使用价格浮动比较大的另外一种货币来进行纳税。

直观地来看,数字现金的网络效应模型应该是S型曲线。在S型曲线中,前半段的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增加指数级上升,所以前50%加入到某种数字现金交易体系的用户对该网络价值提升所做出的贡献是后来者无法比拟的。

价值存储与实用性的比较
讲到这里,比特币支持者一定会争辩说上面提出的论点都是生搬硬套。他们会这样反驳:“毋庸置疑,新用户的加入会让比特币更有价值。他们会购买并持有比特币,这让比特币更有价值!而关于流动性的争论都是在误导大众。”

狭义上来说,单从亚线性网络效应的流动性来讲,这确实只是个掩人耳目的烟雾弹。但现在主流比特币支持者还是低估了竞争激烈的现状:如果比特币的竞争者实现数字现金的功能,并且呈现出超线性的网络效应会怎样呢?这也是我所讲的更为广义的一点。答案就是:如果比特币的竞争者得以不断优化成为具有超线性网络效应的数字现金,而比特币仍然是呈现亚线性网络效应的数字黄金,那么比特币一定会被超越。

在币圈,这种关于价值投资(SoV)与币种实用性的争论不绝于耳。坚信价值存储的投资者的观点是基于一种反馈机制的:越多的人持有比特币,它就越有价值,这样会吸引更多的人购买比特币。

反馈机制确实也会起一定作用,它会造成币价过度的波动和不稳定,完全有悖于价值投资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比特币市场种经常看到的。当价格上涨时,大家都会把比特币储存起来,做一个价值投资者,但是当价格下降时,实用性这个基本属性决定了它的价格底线。

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人类对于加密货币的研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但只有不到5000万人拥有加密货币,全球渗透率低于1%。在开源软件的世界里这是无法想象的,开源软件的每个功能都可以被复制。所以某个币种得以在茫茫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尽快实现网络效应。这也是为什么底层公链之间的竞争如此激烈,未来数字货币这个市场会有超过数十亿的用户,所以由网络效应悬殊造成的利益分配差距可想而知。

其他壁垒
网络效应的竞争只是这个赛场的一个侧面,其他方面的竞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比如比特币支持者所极力倡导的“品牌认知”和第三方生态系统的集成,这包括交易所,自动取款机,其他金融产品,硬件和移动钱包等。

为了探索这些竞争优势的具体作用,我接下来以比特币与以太坊为例进行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太坊最有可能超过比特币成为市场的龙头。相反,我只是把它当作一个在三年内成功蜕变为比特币的有力竞争者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品牌认知确实是可以一项很大的优势。比特币是加密货币市场地中的领头羊,相比其他竞争者有着明显地品牌认知优势。但是,比特币社区利用神秘性来维持品牌优势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是远离大众不可触碰的。

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来衡量像比特币这样的开放,没有所有权的品牌的价值,但我们可以将Google趋势作为一种粗略的衡量工具。

如上图所示,蓝色线条表示比特币,红色线条表示以太坊。在两者悬殊最大时,比特币的搜索量大约是以太坊的11倍。现在,这个值是8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项目不断推进,比特币的这一领先优势可能会在几年内消失。

那么第三方应用集成方面二者有何差别?答案是:这个方面以太坊与比特币相比只在伯仲之间。

交易所 - 所有主要交易所都支持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交易对。

硬件钱包 - 所有主要的硬件钱包都支持比特币和以太坊。

自动取款机 - 据我所知,所有加密自动取款机都支持这两种。

移动钱包 - 比特币和以太坊都为iOS和Android提供了大量的移动钱包。

其他金融产品 - 比特币在CME,CBOE和纳斯达克期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考虑到以太坊的发展轨迹,在24个月内实现追赶是相当合理的。

再次重申:我的观点并不是说以太坊将超越比特币,而是说第三方支持方面的优势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结论
网络效应和竞争壁垒一般都会被大众误解。和主流观点相反,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网络表现出n^2型的网络效应,反而许多网络表现出log(n)型的网络效应,这在可替代商品交易方面尤为显著。如果比特币像数字黄金一样,它将永久性受log(n)型网络效应的亚线性增长模式影响;而如果比特币作为数字现金,则可以实现超线性的网络效应,因为加密货币的使用者数目从全球人口1%会增长到至少50%。随着加密货币的发展壮大,它将呈现出超线性的网络效应。在将来,加密货币将成为主流的价值投资产品。

此外,其他类型的竞争优势不会显示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比如品牌效应和更广泛的生态系统整合。而且即便某种加密货币暂时有优势,这可以通过具有超线性网络效应的竞争网络轻松克服。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

所有类型网络效应曲线最左侧1%的差异都不明显,这一点让很多人误以为某种币已经表现出了网络效应,殊不知,加密货币超级大赢家争霸赛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感谢Chris Dixon和Matt Huang对这篇文章提供支持。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橙皮书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