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6400线横盘,为啥你没在币圈赚到钱,因为你连项目估值都不懂?
摘要: 这几日,端午节放假,币圈也显得平淡无奇,大家的目光都转到了世界杯,但世界杯并没有带来区块链的行情。所以,数字货币市场平淡无奇,我们之前的期待的热点都没有引爆这个激情的六月。
这几日,端午节放假,币圈也显得平淡无奇,大家的目光都转到了世界杯,但世界杯并没有带来区块链的行情。所以,数字货币市场平淡无奇,我们之前的期待的热点都没有引爆这个激情的六月。
如今六月过半,看来行情也无了,目前比特在6400线横盘整理,市场再次进入底部熊市中,关注的人越来越少,交易量越来越低,大家都不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也没人看了,软件也不愿意打开了,那些观望想入场的人看到这种市场,也不愿意入场了,因为造富神话不在了,利润越来越低。
总之,失去了热情。
所以,无论是项目方还是交易所都在想尽办法,挖空心思的炒作,吸引流量。因此,这种行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充电。今天我们学学如何给区块链项目估值。
其实,无论是新手、小白,还是老鸟,都会遇到这个问题,那就是一个项目一出来,发那么多币,价值多少亿,简直比刚上市的企业价值还高。事实上,很多都是虚的。
如果说融资1000万足够支持项目初始发展,非要融资一个亿,且他们项目团队没有说清楚用途,我们有必要对此怀疑。其实创始团队应该有意识的限制融资上限,最终创始团队权益所有权占比在10-50%之间会比较合理,最好不要超过50%。如果所有权太少的话,创始团队就不会有更多的动力发展,甚至有提前放弃项目的意图。如果所有权太多,那么创始团队就会有太多的控制权,后期发行代币时影响整个代币市场流通。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了解项目的价值呢?
首先,我们先说说传统的估值方法,传统估值方法主要有。现金流折现法:一个公司的价值等于他未来股利的净现值;相对估值法:与同类公司做比较来判断一个公司的价值;收购估值法:确定它能对于第三方收购人,比如另一家公司的估值,并以此来确定公司的股价;杠杆收购估值法:公司的预期价格之一为该公司在被杠杆收购时的估值;技术分析法:研究历史交易形态并将其应用于未来,从而作出股价预测。
那么,这种方法能套用在区块链世界吗?
似乎不完全可以,因为token与股票等传统资产不一样,token不存在现金流、股息或可估算的终端价值。区块链的治理与传统治理有所不同,区块链追求社群自治,要求去中心化,现在又产生了去中心化和去中间环节化的讨论,但不管如何,与传统的股权治理模式相比,社群自治的估值方式都大不相同。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模型可以囊括所有的区块链项目。
而且跟极早期的投资一样,多数区块链项目处于空气币阶段,没有数据支撑。而绝大多数区块链项目以代币融资,作为新的物种,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找到对应的参照物,并且受数字货币大盘的影响,估值也变化剧烈。
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最简单的估值模式。它是一个计算货币供应、流通、物价和各类商品交易总量的宏观经济模型,其计算公式为:MV=PQ。
其中,M代表token的供应量,V代表token的流通速度,P代表某个区块链体系内能产生的服务单价,Q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如果已知其中任意三个变量,便能求出第四个值。
这就意味着,交易的商量品量越多,货币价值越多;货币总量越多,货币价值越低;流通速度越快,货币价值越低。
然而,这些量都是宏观量,不可能通过费雪公式算出人民币的准确价。同时,货币流通速度V又是决定货币价格的关键量,而这一值很难衡量,也无法预测。所以存在缺钱,因此,我们还要考虑到以下具体因素。
一是持币地址数量。
最直观的数据,反映了项目的覆盖范围。但是ERC-20的代币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去空投给用户的钱包地址,导致这个数据对真实用户的反映可能失真。
二是社交媒体热度。
推特的关注人数、活跃度以及Telegram,Slack等社区的热度,有可能含虚假的成分,作为大众的关注度指标,只能提供一种定性的参考
三是上交易所的数量。
可以粗糙地认为上的交易所越多,项目的质量越高。但大的交易所也会收取上架费,导致这个信息的价值打了折扣。只有很少数的项目可以受交易所青睐不需上架费,而一些认真做事的项目可能会因为节省成本而短期内无法上尽可能多的交易所。
四是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
代币的交易量和活跃度可以被伪造,但成本高,不大可能持续
五是代码更新速度及执行速度。开发能力和技术方面的进度和潜力。
最后就是详细看项目本身,项目本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项目本身有没有解决领域痛点。或者说是解决中心化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阶段,中心化的应用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将去中心化的系统替代中心化系统正是困难重重,只能作为当前商业模式的补充和完善;能够解决中心化系统出现的作假信息。
找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看如何解决问题。
一般而言,痛点确认到位,解决方案大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至少看起来是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的。所以在这一步,我们往往看的是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适合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是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的。
这一步说实在难度挺大的,需要对区块链的底层逻辑有比较高的认知。你要知道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特性?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在这个解决方案里,是如何利用其特性,其优点来解决原来的问题的?
接下来就是看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确认了解决方案的理论靠谱性,只是可行性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论证这条方案在现在阶段的可行性。
这方面需要涉及更现实的考虑了。比如技术分析,实现方案是整体上链还是部分上链,用的哪条主链;比如市场分析,面向的目标对象是哪一些人,是否有足够的刚需,需要多少教育成本;比如政策分析,这块领域有没有踩政策红线,能否长期稳健的发展下去等等。
举个例子,现在有很多利用区块链来做内容的项目。比如Ulord,我们就要考察其内容是否上链。如果上链了,性能如何,如何规避内容审查风险。如果不上链,其内容版权是如何确认。再一个,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其内容在Ulord上是如何分发的,是如何激励的。
可行性分析,对专业度的要求相当高,需要有较强的行业背景和从业经验。
了解其可行性后,还要看路线图,是否靠谱。
虽然外面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谋定而后动,一个好的区块链项目,一定会仔细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在什么时间达成什么目标,都有清晰而且相对可行的规划。
在这一步,如果你看的是一个新项目,就重点看其未来的规划。近期的规划是否有详细的目标,中长期规划是否有清晰的方向,多看几份白皮书,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项目可能就规划到一年内的内容,可能就写了主网上线,后面的就完全不考虑了。这样的项目,很难让人放心。
如果你看的是一个已经落地到一定阶段的项目,那就重点看看其过往的履约能力。看看它在过去时间都做了哪些东西?是否按计划完成?完成质量如何等等,可能能够更准确的判断。
当然,看完这些还不够,因为,区块链行业速度发展太快,如果自己跟不上,很多后来者,比如fcoin平台币的模式,一出来,立马就被人复制了,你说速度多快。所以,我们还得看竞品。
研究的内容根据个人情况不一而足,包括不限于:竞品的解决方案是如何设计的?竞品的产品落地情况如何?竞品的体验和口碑是怎么样的?等等。
所以,要真正了解一个区块链项目,了解自己所投资的币,并非一撮而就,也不是你买了放在哪就不闻不问的。总等待别人做贡献,带动币价升值。需要跟踪,需要自己去融入到社区。
至于今日行情,很平淡无奇,比特短期内在6400线上下波动。EOS和ETH都是联动的走势。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