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区块链解决滴滴美团打车大战的补贴困境
摘要: 对于打车补贴的案例,短期的现金补贴只能换来用户(包括车主和乘客)的短期忠诚,并不能换取用户的长期支持。而区块链将重塑用户与平台的关系,让单纯的口碑转播转变为“口碑+利益”双重驱动传播。
作者:哈希世界CEO 贾英昊
哈希世界以科普小白区块链知识,“协议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位一体的区块链资产交易平台,解决资产上链与跨链流通,致力于打造可信的数字时代。
支持机构:链得得
本文希望以打车行业为例向读者解答以下几个问题:
“打车巨头怎样做才能让用户不在领了补贴后暗骂一句“他们之后会涨价的”?”
“为何互联网各个行业最终纷纷走向合并?721的魔咒真的难以破除吗?”
“如今平台与垄断真的是行业发展的终局吗?这对于社会总体效率有提升吗?对社会福利分配又是否公平呢?”
“作为初创公司,如何挑战那些有规模化用户做护城河的巨头呢?”
打车补贴大战战火重燃
上周,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市场,以“0抽成、每天保底600元”的口号向滴滴发起竞争,对于用户而言,补贴与福利也是漫天飞,例如车费不到14元则仅被象征性地收了0.1元。而在今天,高德地图也推出了顺风车业务,使移动出行的战场更加热闹了。
这一场景也似曾相识,2014年的滴滴快的大战、2016年的滴滴Uber大战,乘客们仍记忆犹新。当然,乘客和车主内心也清晰地知道,激烈竞争和高额补贴只是暂时的,合并和垄断以及高收费才是未来的常态。
平台垄断,难道是网约车的必然?
对于网约车行业而言,平台和垄断貌似是一种必然,打车作为典型的双边市场,同时又具有物理空间的约束,每多一个乘客和每多一位司机加入到网络中都会带来整体效率的提升(接单更快了、空驶距离更少了)。因此,理想状态下垄断化的平台是实现社会整体效率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当然,蛋糕做大了并不代表分配得均匀,当我们剖析来看,垄断状态下平台、车主和乘客的利益分配并不合理。打车平台获得规模化的优势后,后进入的竞争者便很难对其发起挑战,缺少充分竞争的打车平台便拥有了双边定价权,一方面可以向司机端大幅提升抽成或减少补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乘客提高价格。
这个道理想想也简单,平台当年想获得规模化优势可是烧掉了天量的真金白银,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那现在好不容易成为没有竞争的垄断者可不得磨刀霍霍向猪羊了。
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可以推导出许多啼笑皆非的结论:
第一,因为互联网时代的规模化本质,使得平台垄断成为必然;
第二,平台垄断会有规模化的护城河,会使得后进入的挑战者竞争乏力,而平台缺少充分竞争则可以通过双边定价权向用户收割垄断利润;
第三,觊觎未来长期的垄断利润,在垄断平台出现之前,资本会有动力通过大幅补贴“烧死”竞争对手,补贴大战由此而生,而且不管补贴过程有多低效、多浪费社会资源还是一定会出现;
第四,用户也很无奈,加入平台比不加入平台还是会有正向收益,尽管知道更多的价值被平台掠取走却毫无办法,只能在补贴大战时边“薅平台羊毛”边吐槽平台未来丑恶的嘴脸。
当然,这个必然的过程并不代表合理,从整体社会福利来看,我们发现补贴大战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例如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不经济;在补贴大战早期,会有一堆专业“薅羊毛”通过刷数据获取大量补贴后逐步退出市场,作为共享生态贡献最多的普通大众,甚至不能获得平均水平补贴而后续需面临垄断后的高收费,不合理;从社会福利分配角度来看,用户缺少与平台对抗的武器使得大量剩余被平台掠夺,不公平。
而这些矛盾,由于出现在人类由物质世界转向数字世界的拐点而被部分掩盖起来。互联网的信息化和平台垄断的规模化从整体上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社会福利,使得早期的补贴和浪费显得微不足道,或者被美化为“教育市场和用户的必要成本”;而普通用户缺少对自身数字资产(隐私、创意、关系、注意力、信用等)的价值的了解而往往不去追究平台的掠夺行为。大多数平台提供的服务协议里都会声明用户在平台中产生的几乎所有数据都由平台方拥有,而用户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向平台讨取原本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的权利。
如何阻止互联网巨头们的吃独食?
而随着历史进程加快,人类已经进入到数字时代,我们获取信息、传递消息、消费借贷、人脉关系都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生不可逆的转变,这一历史趋势使得上述的矛盾开始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对平台方“坐拥规模化护城河而作恶”“躺着挣钱不作为”产生巨大的不满和指责,同时也对自身在于平台方互动中产生的数据和资产更加在意,这些变化都在呼唤着数字时代的新一场的生产关系变革,而区块链应运而生,将重塑整个互联网生态。
相较于其他领域在区块链上的应用,打车服务非常满足peer-to-peer、标准化、网络增益效应等“链化”属性,易于实现数字化、链上交易。若专车司机把乘客从A点送到B点,通过GPS自动计算打车路程与时间,通过链上公开透明的计费系统,乘客链上账户智能合约实现自动转账,将打车服务的价值百分之百还原给每个参与的普通大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互联网”。对比来看打车平台抽成高达25%,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躺着挣钱”。
如何用区块链实现用户与平台的共赢?
对于打车补贴的案例,短期的现金补贴只能换来用户(包括车主和乘客)的短期忠诚,并不能换取用户的长期支持。事实也证明,只要补贴一停,用户就流失到竞争对手那一边去了。而区块链将重塑用户与平台的关系,让用户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平台的“投资-消费者”(援引韩锋老师《量子财富观》),让单纯的口碑转播转变为“口碑+利益”双重驱动传播,在增强平台产品推广和渗透的同时让用户与平台结为血肉联盟。
具体来讲,乘客和司机在接入平台服务时可以获得token,而且加入越早的乘客和司机获得的token越多,token的持有者将享受到未来平台规模化带来的红利。这个过程中token的总量和发行机制由区块链保证公开透明,即便是之后成长为垄断平台的巨头也无法篡改。
区块链赋能的生产关系变革势能极大,在推广过程中会产生类似于“打土豪分田地”的效果,让规模化不再成为平台方躺着挣钱的理由。区块链将加速竞争与创新,让真正好的产品和团队脱颖而出。
在推广和竞争初期,团队不再需要花费巨额融资在市场推广和补贴中,而是可以将资金和人才用到技术研发和产品打磨上,用户在选择平台时也将眼光更加长远,选择长期合作的伙伴。区块链真正重塑了用户与平台的关系,实现合作共赢。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问题:
打车平台可以通过token分发机制与用户结成长期同盟,让用户愿意忍受一定早期平台的不完美而获得长期的实惠和共同的成长;
数字时代的终局仍然是垄断性平台,不过平台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的约束下将不能作恶,因为规模化的护城河会被竞争对手以同样区块链的打法破除掉,平台只能勤勉不断完善产品和技术,获取自己赢得的收益,将数字资产还富于民,真正做到蛋糕做大的同时仍然分配得好;
初创公司在早期可以将资金和人才更多用于产品的开发中,减少无谓的恶性补贴竞争,用长远利益换取人心的同时减少短期资金压力和规模化壁垒的桎梏,让市场竞争更充分。
通过打车案例我们看到,区块链确实是数字时代生产关系的革命。
①此处援引韩锋老师《量子财富观》
文章版权为哈希未来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哈希未来工作人员。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