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浅谈通证经济与货币理论

刘志毅
刘志毅 得得号

Jul 14, 2018 刘志毅,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 数字经济学家,现为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实验室(AIBI)研究员、中国区块链技术改革联盟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智能经济以及数字经济学等。

摘要: 通证作为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拥有比数字化货币更加广泛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而且通证的应用也是整个数字经济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景与核心应用。

众所周知,在区块链经济中,通证(Token)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很多人对通证误解很大, 将其仅仅作为货币数字化的一种形式。事实上,通证作为一种可流通的加密数字凭证,拥有比数字化货币更加广泛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而且通证的应用也是整个数字经济在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景与核心应用。

这不仅是因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需要通证的作用,更因为其在改造其他实体经济中对通证权益的应用,就是对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通证在数字经济学理论中所承担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理解通证经济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讨论通证经济之前,我首先要讨论下最近几个被问得比较多的关于数字经济学的问题,这也是今天我们理解通证经济作用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将“数字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来看待?

第二,研究数字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第三,这个学科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以下对于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我对目前这门学科目前发展情况的看法,也同时了解我作为学科开拓者与奠基人对整个理论体系搭建的基本逻辑的见解。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数字经济的概念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只不过以往研究数字经济的学者和专家往往注重的是“数字”而非“经济”,也就是把数字经济当作一种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对现有经济效率和创新层面的影响,更多的关注如何用数字技术改造生产,管理和销售流程,而并不把它当作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来讨论。

而事实上,数字经济学有必要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讨论和研究,而区块链技术以及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可以作为数字经济学说中的基本框架得以使用。

从这个意义来说,我所做的工作重心就是逐步建立起数字经济学这座理论大厦,能够用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以亚当.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为主)以及前沿的跨学科的思想体系(主要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思想为主)来为数字经济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奠定其基础。

因此,在仔细考虑和研究之后,我将“数字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讨论,并作为我的学术研究的主体,为大家梳理其中的理论体系和基本逻辑。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除了以上所述以经典理论和前沿思想为基础以外,还有经济学者研究必须具备的研究方法论。具体包括三点:

第一,从重大现象出发。我们知道经济学是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术,因此好的理论一定要能解释重大的现象。因此,我们看到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行解释。而中国作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另外一个是美国),现有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无法解释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以“数字经济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

第二,解决真实问题,由于现有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学者们热衷于对数理模型的使用, 但是我认为面对真实的世界如何利用经济学进行研究这才是经济学的初衷。无论是亚当.斯密,还是李嘉图,能够解释真实世界发生的现象是经济学应该尽到的本分。

第三,我的研究方法是不断迭代以及尽可能通过非数学的方式进行讨论的。由于数字经济还在不断发展,新的概念不断产生,因此需要用数字经济学研究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也要求数字经济学的解释框架能够容纳的空间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对理论进行不断迭代。另外我认为数学只不过是帮助人们理解经济逻辑的工具,而我更看重如何让经济学能够帮助企业界产业界所应用和理解而不是做“书斋里的经济学家”,因此我采用这样的方法论来进行研究和写作,也希望能够对数字经济学的普及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基础上,这个学科的工作就呼之欲出了。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数字经济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起来,用以解释真实世界发生的经济现象,并为这个理论在实践层面的应用提供思想和理论的基础。在具体做学问时,一方面要提出新的见解和理论,用以解释原有经济学不能解释的概念和范畴,这是这门学科最大的价值。另外一方面,也不能割断这门学科和过去两百多年经济学思想大厦之间的联系,否则就变成了无根之木和无源之水,甚至沦为民间学术。

简单的说,一方面要引入活水,使得经济学能够对新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而不只是陶醉在复杂的模型之中,一方面要正本清源,使得经济学数百年的思想根基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现象的发展,而不是创造新奇博眼球的概念去讨论新的经济现象。

在讨论了以上问题后,接下来,我们就讨论今天的核心内容。也是这门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基础,更确切的说就是现在区块链所提到的“通证经济”。

换句话说,我认为通证经济就是数字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或者“货币经济理论”。这里的货币的概念是一个广义的“价值权益”的概念,而不限于其载体或者具体的交易价值。这里,我们需要回到传统经济学的货币理论先进行讨论。

众所周知,经济学理论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是从物理学理论中迁移过来的思路,而实际上这个分类方式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具体的原因由于较为复杂暂且不提)。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学者们认为这样的划分有误导性,分别用“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来替代微观和宏观的说法。

实际上,这就意味着他们认为,有没有货币的存在是不同经济学研究的关键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如何发挥作用,引导不同的经济主体进行选择的学科。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货币理论,而货币的价值不稳定导致的通胀或者通缩现象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因此,数字经济学中关于货币理论的研究,也就正好对应了区块链经济中关于“通证经济”的学术研究的模块,通证经济的本质就是研究通证(Token,曾经被翻译为“代币”)的在经济中流通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基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通证经济的价值和理论要素,限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仅讨论理论核心。

通证经济的基础是其具备一定的货币属性与职能,这是无需讳言的。我们先来看看传统经济学中对货币职能的讨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个是作为交易媒介,一个是具备贮藏价值,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反过来看通证,很显然这三个要素都具备,只不过除了满足了货币要素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证具备特有的几个属性和特质。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通证作为数字权益证明,是数字经济中流通的价值权益,因此它不仅仅具备通常的货币属性,而且也能在一些特殊的数字场景中发挥常规货币无法发挥的作用,拥有一般货币无法达到的特殊属性。

比如Slock.it基于以太坊计算机所构建的“通用共享网络(Universal Sharing Network,USN)”,它的目的就是“重写物体如何共享的规则,并使任何个人或企业能够通过其家庭,电器或办公楼的货币化”,而这个功能是普通货币无法完成的。

通证由于流通于数字经济之中,因此其加密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中的密码学所保障的真实性,防篡改性以及时间戳等特质,通证的信用就无法保障。

我们说货币的背后本质就是信用,而区块链如何赋予通证以信用呢?主要就是来源于数学,密码学以及对技术保障的分布式共识的信任。正因为如此,数字通证才具备其信用特质,也因为如此才会被有心之人拿来误导大众进行荒谬的炒作。

通证的流通性是超越普通货币的,原因在于数字经济所依赖的基于比特的网络流通效率远高于现实经济世界。

区块链网络中通过构建不同的社群来形成不同的DAO(未来经济的主体),而通证就是购买这些区块链项目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权益凭证。如果这些网络本身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那么Token就毫无价值了,也就变成了所谓的“空气币”。

这个基本逻辑梳理清楚以后,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区块链社群一定是基于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就好比一个企业,如果它无法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那么它的股票价值也应该是一文不值的。

通证经济要解决的微观问题就是其机制设计问题,由于通证相比一般货币或者权益凭证来说,可以将很多无法量化的权益进行通证化,因此它所构建的商业体系就更为复杂多元,而其机制设计更涉及了一个DAO组织的基本逻辑和商业模型,这是现在很多从事区块链行业的专业人士所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所谓“币改”问题。

其实质讨论的就是企业通过发行通证进行币改转型,将企业的资产数字化的同时也重构了企业的基本形态。这里面要讨论的内容就同时涉及数字经济的企业生态以及通证经济中关于货币价值和数量的量化问题,只有同时从管理角度和经济学角度着手,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后续专门撰文研究。

通证经济要解决的宏观问题就是其通缩和通胀问题。

我们看到传统货币理论中通胀的原因就在于单方面的增加货币发行数量,而货币本身的购买能力并没有提升,反倒是购买力下降的情况。

实际上,通证价值也可以参考这个逻辑:通证的价值体系应该对内比照通证背后的产品和市场的基本价值,对外比照其他区块链所发行的通证价值(比如比特币或者以太坊)。

因此,通证价值体系要稳定,就跟货币价值一样,严格限制数量的同时,也要根据通证背后的产品和市场的价值进行波动,这才有可能构建起来一个有效市场。

货币是量度物品价值的尺子,因此它本身的尺度不能有太大的波动,否则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无法进行正确的生产和消费决策。

以上就是我基于货币理论来讨论“通证经济”的基本观点,事实上这些观点主要是来自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只是物品表面的面纱,而货币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货币总体价值的提升,反倒是会造成通胀的现象(也就是货币越来越不值钱),基本上就是一种“货币中性”的态度。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有货币的世界里,由于掌握货币表面价格的信息费用要比掌握其相对价格的信息费用要低得多,因此人们会看着货币表面价格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在区块链市场的投机行为还能成功的底层原因,通过操作数字货币的表面价格使得人们忽略了其相对价格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整个市场的虚假繁荣和泡沫化,关于这个部分的内容后续有机会我再讨论。

总结一下,我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讨论了“数字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将“数字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独立学科进行建构的基本逻辑和研究方法。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通证经济实际上就是数字经济学中的“货币经济”或者“宏观经济”的内容,最后我们研究了通证经济中的通证所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和特质,以及他们的学术研究的范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刘志毅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1

    • ASKM0000 ASKM0000
      回复
      1

      写的很详细,很基础,期待后续更新

      Jul 14, 2018 via iphone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