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疯狂到理性,区块链资本走过一个轮回

奔跑财经
奔跑财经 机构得得号

Sep 05, 2018 关注行业发展风向标,洞察产业经济新动态。

摘要: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公司上市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审查评估,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关保护;但在通证市场完全没有规矩和规则,全是交易所说了算,没有流程。这样的市场和环境,为区块链遭遇资本寒冬埋下了伏笔。

​2016年,区块链在中国大地上开始缓慢升温,但2017年区块链的火爆超出了整个行业的想象,以区块链为核心的风暴席卷全国,从食品安全到证据保存,从金融交易到公益互助……

各行各业仿佛因为区块链的嵌入,一夜之间拿到了技术解决方案的秘钥。于是,各种“+区块链”蜂拥而上,资本市场也随着区块链的火热,开启了一场看上去很美的“链情”。

伴随代币发行的跌宕起伏,区块链资本也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公开信息显示,在全球VC融资规模前十的区块链创业公司中,国内机构入股三家,IDG中国、宜信、百度、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投资了融资规模最大的Ciecle公司;中国信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了Bitfury;策源投资等投资了OKCoin&OKLink公司。区块链在这一年,也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风口上的区块链——资本逐利而来

进入2018年以来,区块链的热度不减,继续成为各行各业争相拥抱的对象,在这背后,资本的推动力量不可忽视。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4日央行政策落地前,2017年新成立以人民币基金为主的区块链金融机构达46 家,国内平台发起的代币发行项目募集资金总额约在60-70亿元。

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高达73家,累计参与人次达到10万人以上。同年8月前,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市场交易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0%。

虽然受到94政策监管等原因数量出现缩减,但区块链行业获投数量和平均融资额连续数年走高。

其中包括:大牌基金合伙人或骨干自立门户的新机构;CVC 或投资机构成立的新基金;国家队、明星艺人、知名创业者发起的基金;以及出现9家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前华映资本副总裁张宇等人成立的专投区块链项目的基金机构,它们在新机构中占比近20%。

据36氪研究院和鲸准数据库统计,2017年中国区块链相关项目融资额总额超过12.7亿元,融资事件54起。

仅2018年第一个月,区块链行业融资额就达到6.8亿元,融资事件19起,融资金额和获投企业数量甚至超过2016年一整年。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整体加密数字货币市场从大约100亿美元暴涨至 5,000 亿美元左右,比特币价格翻了13倍多,以太币价格上涨了60倍以上。

市场上出现大量上涨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山寨币”,各种一夜暴富的故事,各种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公司、项目,各种与加密数字货币相关的传说、段子,成为这个“区块链之年”的闪亮注脚。

2017年12月17日,比特币价格冲破20,000美元大关,全球数字货币市场总市值逼近万亿美元,那一时刻媒体及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沉浸在欢愉的气氛当中,圈子里弥漫的这股狂热气息一直延续到2018年。

VC疯狂涌入——股权投资转为代币投资

随着区块链概念股的火爆,ICO市场受到监管方严格审查的同时,风险资本家对加密货币初创公司的兴趣也随之升温。

由于股权融资与ICO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证券型代币瞬间受到VC的青睐,传统的股票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也由股权投资转为代币投资。

2018年1月5日,受海外市场区块链概念股暴涨的刺激,国内A股众多与区块链沾边的上市公司的股价也开始普涨。

其中,“区块链概念股”板块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价上涨超15%,区块链龙头之一的易见股份涨幅将近80%,新晨股份的涨幅也超过70%,中概股中网公司更是暴涨900%。接连的涨停潮,让区块链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投资区块链的热潮。

1月9日,知名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振臂高呼“ALL IN区块链”,在真格基金500CEO的群里内部群中振臂一呼“ALL IN区块链”,一夜间把中国拽入“区块链元年”。

第二天A股区块链板块应声大涨,并从此爆发趋于疯狂。人人网推出人人坊,迅雷重新包装链客,柯达发行柯达币,甚至脑白金都开始玩起了区块链……

紧接着各路资本闻风而动,纷纷进军区块链,代币发行日渐成为主要的数字货币投资方式。尤其是2018年第一季度,投资区块链的天使轮融资笔数过半,占比52.24%。其次为战略融资和A轮,二者分别为10笔和8笔,占比15.8%和11.94%。种子轮5笔、Pre-A轮6笔,二者分别占比7.46%和8.96%。C轮1个占比1.94%,未披露2个占比2.98%。

其中,千万级投融资26笔,占比38.8%。排在2018年第一季度投融资TOP10,区块链行业投融资金额最高为金融壹账通40亿元人民币,其余投融资金额均不超过2亿元。从第2名到第10名平均融资额约为9200万元人民币。

一时间,大量的投融资开始聚焦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其中,北京以 32笔融资独占鳌头,占全国48%,远远甩开第二名广东省(8笔)和第三名上海(7笔)。

其余两个集中分布区为长三角地区13笔,珠三角地区10笔。而近两年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产业的杭州,在第一季度也有4笔融资。除以上提到这些省份和城市外,其余省份均未达到4笔。

而投资范围至少涉及16个行业及领域,包括区块链媒体、数字货币、娱乐、企业服务、金融、人工智能、物联网、人才经济、社区、房地产、餐饮、电商、医疗、旅游和农业等。其中,前三领域分别是区块链媒体(15笔)、数字货币(11笔)和娱乐(11笔)。

截至到2018年4月末,中国市场上在区块链企业超过320家,北上广地区超过占据73.07%,共获得融资89.14亿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获得融资63.06亿元,占融资总额的70.74%,无论是融资规模或融资频次都远远超过之前年度。

其中最大单笔融资来自于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管理门户金融壹账通,获得了由SBI投资(思佰益)和IDG资本的6.5亿美元。

从单笔投资额的分布来看,千万元级别的投资额仍是当前市场的主流方式,约占市场总量的38.68%,但值得注意的是,10.38%的区块链企业已经能够获得亿元以上的融资。

区块链寒冬袭来——资本纷纷离场

2018年上半年区块链资本寒冬显现,参与众筹的投资人从此告别了2016-2017年那样闭着眼睛赚钱的日子。

2018年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新规落地后,“交易所跑路”“项目方砸盘”等恐慌舆论不绝于耳,二级市场哀鸿遍野,一级市场募资越发艰难,投融资数量出现下滑。

2018年4月,众筹成本价和首次上线交易价格的区块链项目共有27个,其中有19个项目上线交易所当天的收盘价格低于其众筹成本价,破发率为70.3%。

5月份同时统计到众筹成本价和首次上线交易价格的项目共有21个,其中有16个项目上线交易所当天的收盘价格低于其众筹成本价,破发率为76.1%。

2018年6月份和7月份的融资额双双失守10亿美元关口,尤其是7月份ICO融资额更是创出年内新低,相比全年最高值下跌了64.80%。

与此同时,代币发行项目数量也开始下滑,另据Icorating数据,2018年1月-6月,每月完成的ICO数量均保持在60以上,5月份最高,超过150个。

而到了7月份完成ICO的项目只有50多个,同样创出年内新低。

7月,众筹成本价和首次上线交易价格的项目共有45个,其中有39个项目上线交易所当天的收盘价格低于其众筹成本价,破发率为86.67%。而且45个项目中,只有4个(占比8.89%)项目涨幅为正,41个(占比91.11%)项目涨幅为负。

接近9成的项目破发,且后续市值持续下降,资本几乎无法退出。

从另一个统计维度看,在所有融资事件中,股权融资和ICO融资项目数量正呈相反趋势。有数据显示,2018年4月之后,股权融资项目数量不断增长,相反,ICO融资项目数则不断减少。

据统计,4月全球区块链资产总市值为4366.65亿美元,而到了5月减少为3352.18亿美元,环比下降30.26%。

黑色6月开始,融资数量和额度双双下降。相较5月份盈利者占比24.32%,6月份持币人亏损进一步扩大,盈利者仅占总人数的1/5,环比下降15.5%,62%的投资者亏损,环比增长5.1%;16%的投资者盈亏基本持平,2%的投资者空仓观望。持币盈利的群体不足1/5,这让投资者对币的投资热情明显减退。

7月全球数字资产日均总市值已跌至2739.19亿美元,环比下跌7.1%。这一数字不足4月份总市值的2/3。总体市值下降的同时,头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也不断提升。

此时,投资机构出手更谨慎,新的区块链项目越来越多涌入,让整个行业的融资环境变冷。

从数据上看,6月区块链行业一级市场共有54个项目宣布获得资本投资,7月这个数字为52个,项目数量环比减少3.70%。

如今,“all in 区块链”已经成为历史。面对寒冬,不少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开始崩溃,他们从最初的热捧到现在开始质疑区块链行业的前景,一部分机构从8月开始已经不再投资新项目。

币圈虽还未哀鸿遍野但也遍体鳞伤,代币被下架、项目方跑路、区块链大会冷场、资本纷纷离场……

资本回归理性—项目投资由代币转向股权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公司上市前要经历一系列的审查评估,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在公司上市前和上市后受到相关保护,公司即便上市后破发至多引起投资人的舆论压力;但在通证市场完全没有规矩和规则,全是交易所说了算,没有流程。

这样的市场和环境,为区块链遭遇资本寒冬埋下了伏笔。

2018年8月,CoinMarketCap上数字货币市值规模2000亿多美金,相较于最高点已经跌去了四分之三。

市场上很多之前风光的币圈投资人资产规模都缩水到高点的十分之一, 遭遇了腰斩再腰斩的区块链市场,非主流币种较历史高位缩水超过90%,更甚者已被下架归零。

在整个区块链产业链顶端的交易所,面对寒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开始采取下架制度。7月12日,FCoin发布《创业板退市规则公示》,对于“连续15个交易日跌破发行价的50%”、“连续15个交易日,日平均交易额低于100ETH”将会向项目方发出流动性低下警告,若上述状况持续30天未见好转,项目方token做退市处理。

而区块链资本寒冬导致的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发行的代币价格腰斩成为新常态,一些代币早已陷入流动性枯竭。XMX、PNT、NPXS、DOGE、KIN、DCN……这些曾经颇受追捧的代币都已走到了“归零”的边缘。

7月20日晚间9点多,只涨不跌的数字货币ARP突现断崖式下跌。短短5分钟内,ARP对ETH的价格从人民币1.45元跌到约0.2元,最高跌幅达86%。7月31日,币圈名人玉红投资的数字货币项目XMX代币也出现价格大跌,外界一度认为该币已接近归零。

寒冬不仅导致币价下跌,区块链自媒体纷纷倒闭。而机构投资者因为口袋瘪了,花钱更谨慎了,创业者拿钱要四处游说;就连那些天天空投糖果的微信群,也冷清得可怜。

当初疯狂涌入的区块链项目创业者因为资金耗尽、融资无门,而纷纷选择退场。见势不妙的项目方,就开始跑路或准备跑路。尚未跑路的项目方,要么项目已经归零、要么项目在破发的生死线上挣扎。

人们总是要经历过幻灭,才懂得领悟,价值才能回归,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跳不出这个新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2018年的这场寒流让资本回归理性,让疯狂的区块链走下神坛。曾经区块链领域,崇尚社区管理、token激励,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股权融资方式非常排斥,很多时候项目方发币之后,股权白送。寒冬之后,随着项目破发越来越严重,币价持续下跌,投资人对发币融资不再像以前那样信奉了。

从喜欢币到喜欢股权,区块链创业者的融资喜好变了。甚至,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对被投区块链项目,从投币转向投股权,币反而成为附赠的一部分。

面对寒冬,风险投资人、投资机构也开始谨慎投资区块链项目,调转方向,从最初的疯狂逐利到如今的更看重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结合。

还有不少投资人则认为,寒冬的出现对于整个区块链生态环境其实是好消息,它标志着短期套利的投机者已经逐渐退市,良币驱逐劣币,而真正推动区块链的发展。

对于投资机构以及真正想脚踏实地在区块链做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寒冬背后隐藏的是一次好的机会。

回顾政府几次三番的严正表明。我国对发币融资是反对的,对区块链技术及应用是支持的,鼓励无币链,反对链有币,政策的立场是明确清晰、旗帜鲜明的。

2018年上半年,工信部继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之后相继表示将加强与各地各部门衔接互动,营造良好的区块链产业发展环境,积极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工信部提出,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特别是加强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以及融合渗透能力提升,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推动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

从另外一个角度,区块链寒冬也将资本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因为代表资本市场的投资机构是区块链行业的重要节点,他们不仅为优质项目提供弹药,更有甚者还教育创业者怎样利用自己的武器战斗。

我们相信,经过2017年和2018年初的行业泡沫之后,优质项目的稀缺将使得资本市场的投资开始回归理性,整个行业内也兴起了资本推动区块链应用快速落地的势头。

因此,重新理解区块链的本质,借助资本的力量让代表价值的应用落地,坚持下来必然会获得更好的成长。

(作者:奔跑财经,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奔跑财经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