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白话】数据上链背后,源数据真实性是否需要保证?
摘要: 前有“毒疫苗”药品溯源的惊天一案;后有“暗网频现”数据泄露的公众恐慌。数据上链呼声之下,数据真实性是否还要保证?
数据上链,似乎成为救治当下数据问题的一剂良药。
前有“毒疫苗”药品溯源的惊天一案;后有“暗网频现”数据泄露的公众恐慌。现有数据管理体系似乎越来越难满足公众对于数据真实性、安全性的考量,数据上链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同时又有新争议出现:上链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证?甚至说,上链数据是否要保证真实性?
不可篡改的区块链与焦虑的人群
区块链正在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状态的“乌托邦”。在中心化环境中遭遇到的问题,人们都试图在区块链中找到答案。去中心化存储、公共账本、可信时间戳等等,一个个颠覆性质的概念被抛出,试图打破当下种种运营机制。
确实,区块链所带来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征,对于现行诸多中心化信息聚合体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数据上链之后,就相当于生成了对现实世界在互联网中的唯一身份,实现了基于这个身份流转的所有的追踪和记录。
但这并没有打消人们的顾虑。上链后数据不可篡改,保证真实,那么上链数据本身的真实性是否有保障?就像“疫苗案”为例,如果疫苗自身数据是假的,由这些数据建立起来的数据网络岂不是一条错误的?
另外,如果数据上链中的“链”不能够统一,标准各异,数据标准也将千差万别,反而会影响整个运转效率,给予“漏洞”存活的机会。种种弊端最终的指向似乎在证明:数据上链在普遍社会共识达成之前,似乎是个“伪命题”。
正如人民在线战略总监汪大伟在【2018北京数字经济论坛】发言所说,区块链是一种新选择、新参考,现有信用体系里无法杜绝的问题,单独靠区块链解决,可能也需要时间。
上链数据真的需要真实准确吗?
从数据层面来说,我们都希望上传到链上的数据都是正确真实的,从而保证由此建立起来数据链的真实,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错误信息生成错误数据链的干扰。但是,联想到区块链系统所基于的共识机制,数据的真实准确似乎也并不重要。
在前不久落幕的【2018北京数字经济论坛】上,安永中国区块链负责人王靖就表示称,“区块链不需要保证开始数据就是正确和准确的,区块链是在没有信任的情况下建立信任机制。”
举例来说,假如某个厂商上传了一条错误的数据上链,那么就需要其他厂商同样认可这一数据达成共识,也就是通过他证确认。如果想要错误数据形成完整数据链,就需要要求所有认证方都确认这一错误信息。如此,牵涉范围之广,造假成本之巨大,可见一斑。
当前,多数数据上链都是通过线下签订合同,然后将相关数据在链上确认的过程进行,而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完备,势必会出现更多种场景,之后会有更多的合同在链上直接签署,从而减少数据上传过程带来的造假的风险。
必须真实还是不必真实,数据上链究竟如何选择?
数据上链目的在于改变互联网时代留存的数据症结:中心化、数据孤岛以及数据真假。但是,单纯的区块链技术只能提供一个优化的可能性,数据上链仍需从其他诸多环节来进行保障。
数据上链的真实,说到底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性问题。人性之善将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但人性之恶则将选择错误虚假的数据,技术能够优化逻辑,简化步骤,但是无法根治人性的恶念。人性之恶或许无法杜绝,但却可以通过增加【作恶成本】降低【恶】的发生。如何增加【作恶】成本,降低其发生几率,或许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数据上链需要统一的数据规范。数据上链需要达成共识,但这个共识由谁制定?如何执行?仍是未知数。小范围的标准,很难达成促进行业提效的目的;而大规模的规范势必需要强有力的主体提供。现阶段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行业标准尚未达成,大规模数据上链仍然任重道远。
数据上链应以技术为底,以法律为标。人性之恶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来抑制,比如制度、比如法律,这也就意味着数据上链不光要匹配相应的技术,同时还需要匹配相应的法律支撑,促进诚信的产生。我们期望道德能够约束所有行为,但是法律却不能缺席,当道德失去约束力时,法律则是最后一道防线。
或许,区块链去中心化、群体共识的特征让我们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狂想,经历过中心化数据体系症结的我们渴望摆脱困境的方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视了,“去中心化”、“共识”数据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中心,去中心化何在?没有标准,共识如何进行达成?数据上链或许真的是未来数据机制的模样,但尘埃落定前,还言之尚早。
去中心实质应是弱中心,如何在弱化中心的环境下达成标准统一的共识,保证数据上链的真实准确,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本文独家首发链得得App)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