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改:区块链和产业的互相救赎
摘要: 链改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去中心化的技术去中介,来降低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同时扩张传统企业组织的生态边界。
“区块链技术改革”简称“链改”,就是通过区块链的技术特质来改造业务流程中的技术基础,以创造更加具备数据透明度和可信度的业务生态。与此同时,通过在区块链网络上发行通证来重新分配企业生态中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对业务系统背后生产逻辑的重构。
随着币改的失败以及链改的兴起,区块链行业逐渐“从虚到实”,同时也引发了人们从传统的商业思维向区块链思维的转变。创新者们开始重视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相关企业组织生态的改造。
(左 赖全荣 叶筱静 吴桐 徐磊 )
01区块链改革的金融逻辑
要理解链改的逻辑,就要理解区块链与金融之间的关系,正如嘉宾吴桐所说,基于历史来看,区块链出现是民间对于金融危机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而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也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产泡沫。嘉宾吴桐将区块链与传统金融出现的问题联系起来,将传统金融的问题总结为三个原因:
第一,信息不对称,他认为这是金融领域中一直以来的核心问题。从传统的发展模式来看,针对这个问题只能说是在现有的框架内修补,但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案去把它解决。区块链的出现,将之前的各自记账变成公共记账,所以说它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也就是收入分配问题。从历次的金融危机来看,因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话,收入分配会影响消费。基本上每次的经济危机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消费不足。但是在基于区块链建立系统内,它的分配是可以把之前的按资分配,变成我们倡导的按多种要素分配,从而能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技术方案,这也是链改的关键环节。
第三,投资者的非理性。对投资者个体和群体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尤其是群体的不理性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投资者群体之间的非理性情绪,主要表现为投资者情绪会互相传染,从而加剧了这种情绪。投资者非理性跟信息不对称具有比较强的关联性。正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和加剧了投资者的非理性。如果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不说投资者非理性这种现象就会消失,但是它会极大程度地降低,而区块链正是通过信息对称问题的解决来推动这个问题的解决。
简而言之,吴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深刻的洞察:第一,区块链与金融的关系要从历史节点以及传统金融的内在逻辑去理解。第二,区块链改革的前提就是要理解这个技术在具体场景里能够提供哪些技术特质,这些特质具体解决了原有行业的哪些问题。
(嘉宾吴桐)
02区块链与产业变革
理解了区块链与金融的关系之后,我们来看看实体经济中的链改逻辑。不同于币改将通证视为纯粹的金融证券的一种,链改将通证理解为产业链价值的衡量工具。换言之,链改使得企业组织的生态得以扩大,形成了新的经济体,这样的经济体就是一种大于公司而小于国家的产业生态,链改就是要通过建立职业的产业的“小众经济体”,来实现整个上下游产业生态的整合。正如嘉宾赖全荣所说,链改包含的是区块链思维而不只是区块链技术,由于在传统公司制里不可能有类似BTC这样的模式存在,因此链改就是区块链思维在产业应用的重要体现。
在产业应用上,嘉宾赖全荣主要从共享经济的场景中来为我们介绍他所做的事情,即SSP项目。他为我们介绍到SSP就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消费物联网生态,也就是通过区块链对物联网中的智能硬件进行链改,实现数据层面的确权和价值网络的流通,从而实现智能硬件生态的改造。我们看到通证化作为区块链生态激励和价值流通的关键部分,是整个链改的重要环节和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区块链对“生产关系”变革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合理监管的前提下不能忽视以及刻意歪曲它的作用。
另外一个关于链改的重要讨论就是基于区块链与共享经济之间的关系。嘉宾赖全荣之前曾经在Uber和滴滴工作过,他认为传统的共享雏形和打车本质上还是中介化的。滴滴抽成的模式对行业的颠覆还是有限的,因此才导致了司机不满收入分配以及随之而来的服务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区块链的模式进行去中心化,将整个生态进行重构之后,不仅仅降低了交易费用,且通过通证可以将相应的收益分配给乘客和司机,实现整个生态的良性循环。而滴滴目前面临的问题也就是由于其估值过高带来的在商业策略上的激进,同时也引发了社会问题和监管层的关注。
简而言之,正如金融行业存在传统的方式无法解决的内在问题,传统的中心化企业和公司中也存在着由于公司制度的缺陷导致的收益分配不均以及产业交易费用过高等问题。因此链改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去中心化的技术去中介,来降低整个市场的交易费用,同时扩张传统企业组织的生态边界。
(嘉宾赖全荣)
03区块链重构信任机制
最后,我们来讨论区块链带来的根本性变化:信任重构。也就是区块链通过技术契约带来了信任的重构,从而重新建立起人们的共识。
传统的信任建立机制主要依赖中心化机构来建立信任,它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缺乏透明性,也就是专业的信任机制是基于不透明的生态构建的,其底层存在先天性缺陷。因此这样的信任机制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造成数据垄断难以问责,缺乏安全性和健壮性。因此导致了中心化机构极易被另外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所取代。第二是信任的传导机制导致的问题,由于信任的主体跟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就会出现这种信任传导问题,信任的建立和维系成本也非常高。
区块链技术就是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信任的本质是机器信任,是基于机器执行的协议和共识算法,使得系统多数节点能够形成对系统状态的一致确认,少数的非正常节点也不能够阻碍这个系统共识的形成,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正如嘉宾徐磊所说,如何通过区块链建立新的信用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他以自己在做消费信贷平台的案例举例说明,他团队中的风控经理反馈客户的借款到期未偿还,后来发现这个客户从17个平台上借过钱,也并不打算还钱,这就是传统的信贷机构中无法避免的薅羊毛现象。
而嘉宾徐磊正在运作的项目是通过联盟链来将各家数据打通,使得企业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对信用机制进行重构。具体过程是企业组织通过在联盟链上对数据进行比对。整个查询过程是加密的,每个节点会有自己的公钥、私钥,通过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查询以及非对称加密的方式来实现共享数据,同时也保护各自的数据安全。徐磊介绍到在这个机制下不仅能极大改善和解决原来的问题,也能基于这个生态开始拓展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业务落地。
我们看到区块链正在重塑信任,不仅仅是人与人的信任,还有人与机器之间的信任。换言之,区块链实际上是要凝聚人机共识,降低信任机制中的中心化程度,去中介化。人类信任的机制适用于政策、协议、算法、治理结构的设计;而机器信任机制适合于状态验证、价值传递、合约执行等。而我们认为链改的最根本逻辑之一就是要通过区块链技术为人类信任中注入透明、开源的技术契约,从而凝结市场参与主体的共识。这个现象在数字经济时代是一个重要趋势,因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器参与到决策环节,因此机器信任和人类信任的结合,或者说凝聚人机共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嘉宾徐磊)
以上就是我们对本期节目内容的评述,由于链改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也是参与者们对区块链思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探索,因此还有很多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需要探索。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影响不仅仅限于科技行业,而且拓展到了传统行业甚至公司制度的改造上。对于链改的进展我们会持续关注,也欢迎各位有识之士跟我们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作者:筱静观察,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