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媒体的探讨:关于监管影响,社群运营和未来方向

云链唐人财经
云链唐人财经 机构得得号

Oct 21, 2018 首家专注于区块链“安全、政策及法律”的媒体

摘要: 自媒体在市场洗牌中的脆弱极其明显,依附大公司和拓展新的业务方向。不是将盈利模式重新规划,而是将媒体作为整个盈利模式中的一环,才是区块链“媒体们”接下来需要考量的事。

“活不活下去是后话,前提是先别找死。”

——陈新兴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企业尚有余粮度过寒冬,但因为区块链爆发时匆忙入场的众多小媒体该如何自处?寒冬之下媒体一批又一批的死掉,苟活下来的又将拿什么来续命?

讨论一:当前的监管形式下,区块链媒体如何应对?

因为8月份的区块链媒体大V公众号被封事件引发的“媒体恐慌情绪”还在持续,媒体从业者越发的感觉到监管氛围的收紧。当前媒体关注的重点之一在于“监管问题”,“禁言”对于以发声为主要途径的媒体来说是致命关键。

当媒体们把监管看做是发展牵绊的时候自然是会焦虑。针对这个主题,一贯坚持看事物只看本质的杭新宇抛出的第一组反问:监管的对象是谁?监管的内容是什么?

顺着思路理清,当社会出现群体性事件的时候,监管才会随之而来。而引起群体性事情的源头往往是交易所和项目方,某些带动市场情绪的媒体在其中扮演推波助澜,操纵舆论的角色。通常来说,媒体只是作为行业中的辅助环节存在——即不是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那么,为什么媒体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处于监管之中呢?

这就先从区块链媒体划分领域的初期说起。近日由PingWest品玩出品的《庄家杜均》被头条金字节奖评选为年度调查报道奖,其中披露了杜均在区块链生态中同时代表交易所、投资方和媒体三重身份存在,被质疑自导自演操纵市场。行业内众所周知,最初的区块链媒体依靠帮助项目方和投资方的“放风”存活。抢的是时效和内容,谁离行业大玩家越近,谁获得的消息最独家迅速,谁就是前期媒体领域的领先者。

交易所位于行业食物链顶端,对自身的利益位置维护更是不遗余力。一边开交易所一边投资媒体成了配套操作。区块链行业内做大的媒体融资机构中多少都有交易所的影子,例如火币网投资金色财经,币世界;币安投资芭比财经;OKex投资火星财经等。大媒体与顶端玩家的关系密不可分。当这些顶端玩家引发“群体性事件”时,这类媒体无法全身而退。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徐明星”维权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群体性事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监管动作必定在路上。监管的对象是这些“群体事件”的源头,监管的内容是引发这些“群体事件”的诉求者参与过的共同活动。说到底,媒体并不在监管的定向打击范围内,那么媒体为什么会感到监管压力呢?可以划分为以下可能:

(一)媒体属性明显亲近交易所、项目方的,受到交易所、项目方动作的牵连监管。

(二)媒体内容具有明显的煽动性,惯用写黑稿敲诈,煽动引导舆论手段生存的。

(三)媒体业务和模式不清晰,在行情低迷的市场中对大环境的监管压力感同身受。

区块链行业正在经历洗牌,媒体领域也在经历洗牌。于其他行业中,媒体并不是一个容易“挣钱”的行业。但是接着区块链的东风,区块链媒体也成了“暴利”行业中的既得利益者。但一窥区块链媒体的盈利结构,发现大多数不过是依附行业食物链顶端玩家的让利而活。当顶端玩家不再活跃时,依附的媒体自然就难以获利,甚至更有可能受到牵连。

行业规则尚未清晰,但有明显的敏感地带。作为区块链媒体在监管大环境下的重要法则之一是:不要触碰红线。

讨论二:逐渐丧失活力的社群,该如何激活?

社群运营也是每一个媒体人的考验。普通媒体不一定有“千群”规模,但是至少也会有十几个群需要维护。比莱资本曾林钏曾形容“目前的区块链行业市场规模只是相当于一只像茅台股票的市场”,在杭新宇的口中也是一个最多不超过100万人的市场规模。

相信很多接触区块链社群的人都有切身体会,区块链中的社群成员重合极高,所以区块链带给人“圈”的感受更加明显。假设想要找一个区块链行业者,甚至不需要满足“六度分离理论”——即世界上的任何一个陌生人,最多只要通过5个人的关系就能产生关联。在区块链里,通过高度重合的社群,顶多通过3个人的联系就能找到对方。

区块链社群一般是针对活动和项目拉群,大多数以分享区块链知识和资讯为目的社群也是项目方在运营。社群普遍质量不高,充斥着各类广告是区块链社群的特点之一,因而“屏蔽”社群消息也是自然发生的社交反应。因此,即使群内成员对应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活人”,也很难看到社群的活跃度。

要想激活社群,就满足社群的四大层次需求:认知、圈层、荣誉、成果。

以知名社群“3点钟无眠区块链”为例,起初认知区块链是需求(通过区块链行业知名的意见领袖介绍行业,充当轮值群主进行知识分享);继而以成员对区块链的兴趣建立圈层;然后群内成员获得荣誉需求(和众多知名大佬在一个群里);最后是满足成员的成果需求(达成合作)。

从以上的层次来探讨运营社群的规则,可以总结如下:

(一)社群母规则一:长期满足社群核心成员的核心诉求!

(二)社群母规则二:运营者和参与者的共赢。

(三)社群母规则三:符合“熵增”规则,社群的凝聚能量逐渐在损耗,需要不断输入新能量。

最后,社群运营是要争取以“多赢”为共同目标,让社群成员都能获得好处,都乐于参与分享赋能。当一个社群成员从社群中获得的东西越多,他要退出社群的成本也会更高,继而产生利益上的捆绑。

常用的社群运营方法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广泛链接,线下深度交流。

线上:群直播,群签到,群排名,群名片,群知识,群对接,群存储等

线下:游学、培训、私董会、roadshow、下午茶、私享会等

除此之外,媒体更需要结合自身的定位特点做适当创新。

有产品的媒体可以不断挖掘自己产品的亮点,以分享使用感受获得奖励等激励模式刺激社群的活跃和获取用户反馈。

作为渠道的媒体就必须注重时效资讯的分享和实时讨论,以及用独特的观点视角来激发群活力,制造话题和引发讨论是这类媒体可以采取的方法。

最后,是作为导购的媒体(门户媒体)则需要对群成员做细化梳理,找出可贯穿的一整套需求,提供满足需求的“包办”服务。

区块链媒体在运营操作方面的重要法则,即生存法则二是:找准核心需求,不断赋能社群。

讨论三:区块链媒体的未来盈利模式和业务方向?

前面也提到了,风口之上刮来的媒体理想套路:打造一个“有关注度”的公众号——获得融资——成立资本参与投资。当然大多数仅停留在“打造”环节就能获得可观回报。

媒体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付费服务和广告。特殊时期的付费服务还包括写黑稿和消除负面影响。但是当市场开始整顿的时候,这一大笔主要的营收就被断了。所以更多的盈利模式还是遵循“先打造自身影响力,再承接广告宣传等服务”。

而对于区块链的媒体来说,或许更准确地说法是“自媒体”,他们的体量规模专业度远不及传统的媒体。

并且区块链自媒体有一个特殊现象:取悦业内人。他们的自媒体呈现形式多样,泛娱乐化和情怀的特点。甚至,把自媒体直接称为“情感博主”也不为过——专门写一些给业内人看的引起情绪共鸣的文章。总的来说就是,区块链的媒体们服务的更多的行业内的人,写他们想看的东西,变现他们的情绪。

区块链作为被寄予重大期待的新兴科技,多次被列入重点发展的方针政策中。但对比中国巨大市场规模来说,区块链行业需要吸纳的体量还很巨大,科普任务任重而道远。

从事区块链的媒体应该逐渐看清,媒体向来就不是暴利的行业,跟风入场的可以歇歇了。能坚持下去的媒体是有理想的,但是现阶段的媒体业务仍需要其他业务来输血。仅靠自媒体一个方向的业务就想熬过现阶段不景气的市场,是很不现实的。

有消息称目前区块链行业中获得营业牌照的媒体不过4家,大多数的媒体处于“没有合规名义”经营的尴尬时期。不难理解,媒体是参与到区块链的捷径,是多数人在市场火爆的时候入场的优选。但是当规则开始清晰,很多匆忙入场的转而黯然离场。依靠公众号生存的媒体更是输不起的一方,一旦被封,公司团队将直接面临解散。

自媒体在市场洗牌中的脆弱极其明显,依附大公司和拓展新的业务方向。不是将盈利模式重新规划,而是将媒体作为整个盈利模式中的一环,才是区块链“媒体们”接下来需要考量的事。

即生存法则其三:打通媒体资源上下游,延伸强势方向,降级媒体营收。

(作者:云链唐人财经,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云链唐人财经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