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一纸白皮书看透区块链项目的内核?

风青萍
风青萍 得得号

Nov 04, 2018 数字资产投资研究,原创观点,价值分享

摘要: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精神和情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如此这样,才能在懵懂的区块链初期,随风生长,因势利导,用变化去解决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度过自身的“至暗时刻”,走上健康而持续的正向激励之路。

在区块链短短的发展沿革上,仅凭着一纸白皮书,便能完成成功融资和获取支持者的案例,不胜枚举,在狂热的时期,甚至出现尚没有白皮书,单靠个人和机构的站台,亦能呼风唤雨的事件。不过随着区块链热度的下降,投资者的趋于成熟和理智,关注的目光,逐渐转向项目的质地范畴,项目方也加大沟通和互动,重视信息的披露,立足于依靠项目的潜力优势,放大通证的市值价值,而白皮书无疑是一个项目最好的说明书。

通过白皮书,读者秉持的目的不同,便会有不同的视角。节点读到的是规则,用户读到的是吸引,监管机构读到的是泡沫,交易所读到的是市值流动,而投资者读到的往往是潜力和风险。

白皮书是对一个项目全面的概括。既有宏观的愿景,也有微观的路径,既有立足于现在的状况,也有植根于未来的预期,既表达了眼光和战略,也摆露出资源和战术。

在区块链项目开局之季,很多项目都很稚嫩,可是,不用怀疑,从当下的项目中,必然会涌现出未来的独角兽,问题在于,如何来精准地挖掘,大胆地求证,从而一击必中。考察一个项目,需要的信息,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但是,白皮书是无可取代的第一手官方资料。能否全面而准确的解读白皮书中传达的信息,变成投资者的必修之课。

白皮书是快速了解项目全貌的速成通道,善于解读白皮书,是缩小项目不确定度的可靠方法,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必由之路,更是擦亮眼睛的不二法则。

一般而言,项目白皮书包括项目的愿景,拥有资源,执行路径,未来预期四方面。涉及技术、治理、设计、资本、团队、合规各方面要素,如果要完成一次系统而深刻的透析,风青萍认为,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点来破解项目的潜力和风险比重。

1、项目发展空间。包含市场痛点、竞争者、项目愿景,项目落地情况;

2、团队所有资源。包含投资方、团队、顾问、合作伙伴;

3、经济系统设计。包含通证经济系统设计、市值维护、交易所上市。

4、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架构、代码创新、安全和稳定性;

5、项目潜在风险。包含各方面规则和进程中暴露出或蕴含着的风险或潜在风险。

如何去通过一纸白皮书,获得所需的信息,风青萍尝试着做一次努力。仅选取GXChain  WhitePaper3.0版(公信链白皮书3.0版)举例。

选择该项目的理由如下:

  1. 该项目已经落地应用,受到很多主流机构的认可,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2. 该项目经过试错,白皮书迭代到3.0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3. 该项目市值尚小,属于雏形阶段的创新型项目,具备投资研究的必要性。

本篇并非按照上述5点完整探讨,仅结合其白皮书反映出的该项目优势和风险,浏览项目方官媒,做重点论述。

项目发展空间

首先,白皮书开篇开宗明义阐述了项目的愿景

白皮书文:GXChain(以下简称公信链)是一条为数据经济服务的基础链,旨在打造可信数据的价值网络。

查阅了公信链官方信息,得知,其创立之初是做一条去中心化数据交易所,是应用链,如今,愿景改变,升级成了基础链,原来的去中心化数据交易所成了其基础链上众多的应用之一。基础链致力于用区块链重构信用社会,解决当今社会信用难题和数据价值各环节的刚需。

公信链的定位,确实是源于现实社会存在的痛点而做出的商业思考,其愿景的改变,也一下子提升了项目的增值空间,不过落地难度随之加大。好像原来打算开一家茶馆的老板,现在打算划一块商业用地,在上面开发并孵化各种与茶有关的商业实体。

数字经济的全面铺开,让数据成为矿产类的生产要素,未来对大数据范畴的收集、开发、应用等,将是常规的需求,结合目前存在的数据市场的桎梏,公信链定位精准,虽然数据上链导致大数据的相关区块链项目较为密集,但是,作为专门开发并示范数据行业的垂直公链,目前来看公信链的竞争者,并不多见。

公信链以一个2C的应用布洛克城打开局面,并聚拢200余万个人用户(截止2018年11月1日),完成第一批用户数据的吸纳,也因势利导带来了一批金融合作伙伴,成为盈利的区块链项目,目前,已经入驻布洛克城的应用已达10余个。公信链成立了直属的公信资本,扶持在公信链上开发的应用,针对开发者的激励活动频繁,开发者也具备一定的热情,其面向的合作伙伴,既2C,也2B,初步形成了一个小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两件事。

其一,入选中国公信部赛迪全球公有链技术第三期评估名单,总指数108.3,位列第四;

其二,基于公信链开发的Tuple,即将落地,该项目被公信资本投资,位于欧洲,属于全球数据监管政策严格的区域欧盟辖区,面临GDPR法规的直接管辖。

前者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监管机构对公信链的态度和支持,后者体现出Tuple作为大数据项目,直面监管的勇气和战略。其在合规性上的做法,值得点赞。

从总体上说,该项目定位精准,具备先发优势,市场前景较大,项目推进因为可视化较强而显得务实。

团队所有资源

公信链团队创始人CEO黄敏强属于技术类型,不过风青萍看过其视频,演讲能力也很不错,个人营销生产力尚可,这很难得。其团队一直在扩充,大量地招兵买马,目前在全球成立了多处办公室,拥有200余位员工。团队成员以技术为主,同时拥有运营、商务、营销等人才,团队结构相对较为健全。

白皮书没有披露投资方,不过其官媒上显示投资方共有:元道、分布式资本、八维资本、连接资本、裂变资本、币新资本、涅槃资本、星辰资本、雄岸基金、想象力资本、真格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不乏资源和背景雄厚的投资方,可以算作其资本顾问团。

2018年年初,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在三点钟社群的一嗓子,喊来了无数的人进入币圈,如今看来,这些人都成了韭菜,而雄岸基金背后的李笑来的录音门,几乎让其变成过街老鼠。从这些情况来看,公信链在寻找投资方之初,未能免俗,同样陷入被大一统的资本世界,不过,随着后来的投资方的陆续加入,相应的改变了单一的投资结构。

对区块链项目投资与股权投资的差别在于,股权投资方需要控股,区块链项目投资方需要按照区块链的精神,尽可能的撒开,为生态引进尽可能多的合作伙伴,所以占比不能太高。

如此投资状况,加上本身还能盈利,想必公信链的金融抗风险能力相对别的项目而言,还是很乐观的。不过,这也给社区未来的治理埋下障碍,这个问题后叙。

经济系统设计

通过白皮书的描述,公信链的通证经济系统的设计,革除了分红,延续采用了单币制,GXC作为链中非常重要的治理和应用核心资产。GXC经济模型和价值场景图主要由链上治理和链下治理,以及应用价值组成。以期在GXC供应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GXC使用量的快速上升,推动GXC价格快速上涨。

为此,设置了GXC很多的使用和消耗场景,列出用户获得GXC的途径,并摆明GXC分发的机制。

不过,在风青萍看来,公信链的通证经济系统的设计上,尽管很强势,还是存在一些担忧,在未来的发展,有可能造成引起波动,给前景抹上一抹阴影。

其一,单币制。单币制在生态乐观的时候,是螺旋式上升的,不过,在遇到险情的时候,也是缺少防御能力的,这种设计机模式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给无数的项目制造麻烦,甚至将其拉下马,让其生态崩盘。较为理想的通证设计模型,个人认为是多币制,具体可以参考Steemit。

其二,通证的持有。结合白皮书的描述,公信链的投资方持有的通证比例共达到34.51%,成为持币比重最大的一部分,远远超过生态中其他角色。基金会持有的通证比例51%,其创始团队持币比例过重,达到21%,远超公链生态建设的储备比重10%。

基金会的日常运营费用的储备达到10%,其市场公关费用单列出来,不在其内,占比6%,而生态的重要参与者公信节点、布洛克城社区、开发者扶助基金的比列分别为:4%、5%、9.49%。

这种持币结构,说明该项目在发展之初,资源由投资者和创始团队大部分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估计还包括团队员工的薪酬,因为按照治理结构,是有可能任职的,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通证比例,涉及生态未来的发展中,对于生态中其他参与者,其激励必然是不足的,唯有依赖币价的大幅上涨带来的动力和活力。作为个人用户,虽然还有出售个人信息的收益等。

其三,回购的操作。似乎没有从白皮书里发现有回购的操作,回购如同货币市场上,政府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调节货币的供需,从而熨平波动,稳定价格,保持生态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

其四,治理架构。公信链的治理架构是典型的DPOS共识机制,如同中国的人大代表制度,和美国的议会制,特点就是效率高,便于集中制的执行。其公信链的治理设计,是将链上治理与链下治理相互结合,将人与代码引入治理的复杂体系中去,目标是完成治理的去中心化的同时保证治理的有效性,公链中的运营和发展方向,以全体GXC的持有者以协商投票的方式来决定。

DPOS的问题在于治理的执行,因为DPOS共识机制治理的效果本质上取决于关键的人。这是一种向现实妥协的共识,却也是颇为有效而高效的共识,在项目发展之初,这种共识机制是便于冷启动,促进快速发展,不过,随着生态利益的庞大,其一票多投的机制,也极易形成稳固的利益集团。

我关注到有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点,基金会主席在生态中的权利堪称上帝,并可以无限期连任;

第二点,普通的GXC持有者投票的消极性让社区的自治形成虚设,也无形中把社区的权利移交到了持币大户,也就是投资者和创始团队手中。

结合以上分析,得出结论,GXC通证经济系统和治理体制的设计,本质上仍然是用公司的思维而不是分享的区块链思维,在主导一个横跨全球的区块链网络,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公信链已经产生里实质意义上的垄断集团。对生态内其他参与者也存在激励不足的导向。

技术创新能力

公信链实在石墨烯Graphene的基础上,结合Zcash零知识证明技术开发。在石墨烯基础上搭建,主要是保留了Graphene优秀的共识机制DPOS,延续了其高性能能力。

Zcash是比特币的分支,在保留比特币原有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匿名交易功能,在不泄漏信息的情况下,生成证明,验明正身。

不过公信链也并非一味抄袭,也做了很多创新,如开发了证明机制POCS,即信用贡献证明机制,主要应用在数据交易共识上。

其技术架构设立了6层和一组可信数据组件工具,并创造性的开发了可以在区块链中确立唯一性标志的可信通用的数字身份G-ID。

万里长城需要一砖一瓦垒砌,宏伟的愿景也需要落实在一行行代码上。如此的技术架构的设计,让我们看到对与数据完整流程的清明上河图,其在数据的储存、计算、流动等环节,护城河深深,护卫重重,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于数据安全的极度重视。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其一,数据源的真实性。公信链的技术架构表示,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上,采取了奖惩制度,依靠公信节点,预言机多方数据验证的集团协作和依赖可信第三方机构的模式。这就预示着数据源的真实性取决于奖惩的力度。从生态的角度而言,公信节点位高权重,如果形成托斯拉利益集团,便有被腐败或寻租的可能。而依赖链外可信第三方的机制,便有可能将现实世界存在的弄虚作假现象直接带入链上,这个第三方是否可行,很难保证。防伪溯源迟迟不能落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主从源头将信息作假,植入网络或数据库,让二维码、RFID等防伪溯源技术成为摆设,甚至成为做恶的通道和工具。现实世界存在的如此严重的造假现象,和一些垄断企业的消极堕落,也不可避免的让公信链的这面窗户打开以后,飞进苍蝇和蚊子。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我们为了根治现实社会的不可信,引入区块链,解决仍然依赖不可信的主体,再次将不可信的信息植入。

包括跨链中继节点,仍然是依赖第三方的行为,风险依然存在。

第二,调用智能合约的成本。按照白皮书记载,为了合理利用区块链资源,每次调用智能合约都需要燃烧一定的旷工费。3 种费用的价格和调用合约的 CPU 上限均可通过理事会动态调整。智能合约费用计算规则:   

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有大量的开发者入驻,和热门DAPP的兴起,是否会形成手续费用的飞跃,造成开发者门槛,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影响公信链的生态开发的发展。基金会如果按照白皮书所言,采取一刀切的限价措施,是否会违背供需规律,影响价格的发现机制呢?最好的解决办法莫过于顶层设计,规避此类问题。EOS的RAM事件尚且历历在目,比特币和以太坊也一直在费用高企的泥潭里挣扎。

不过,其代码的安全性,似乎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与知名的区块链安全团队建立起协作共防的合作,如与众安科技和慢雾科技建立安全领域的合作。

而且,采用的石墨烯技术,在技术上已经出现过经受检验的应用产品,如BTS和Steemit,经过多年的野蛮生长,证明了其技术安全性上问题不大,核心在于其治理机制上。

潜在项目风险

通过对公信链白皮书的解读,并结合其官媒发布的内容,我们几乎可以获知很多价值信息,足以支撑投资者的决策行动。

从战略看,这是一个市场上有痛点,定位上有着力点,落地上有亮点,也拥有广大的市场前景的项目。

从系统设计看,其技术架构过于依赖中心节点,通证经济系统设计不利于生态及社区后期发展,存在激励不足的倾向,在用去中心化打造的区块链网络,其中心化特征比较明显。

这既是项目拥有的潜力,也是投资蕴含的风险。如何投资,按照什么步骤投资,相信聪明的投资者会有自己的答案。

以上是举例公信链,来说明通过一纸白皮书,并联系相关公开资料,如何挖掘一个项目的质地,看透其内核。通过投资者自己的努力,提高投资的安全边际和收益边际。

对于白皮书的分析,需要我们结合自己所擅长的专业,从不同的维度洞察。一个极具潜力的项目,应该是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充分地体现在白皮书里,能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修正和完善,并能建立自己的资源池子和执行系统,把吹过的牛,许过的诺,一件件照进现实。

但是,正如传奇的企业家季琦所言:在这个时代,真正的精神和情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如此这样,才能在懵懂的区块链初期,随风生长,因势利导,用变化去解决变化中出现的问题,度过自身的“至暗时刻”,走上健康而持续的正向激励之路。

(作者:风青萍,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风青萍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