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模型:区块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摘要: 区块链的沉浮吸引了众多淘金者,但同时也带走了无数失意者。熊市效应的愈加明显,舆论的造势,也迫使投机者纷纷出走。而在区块链浮躁的利益表层背后,依然有一群人选择了默默坚守,从2015年区块链作为一个概念掀起浪潮时开始,他们便高瞻远瞩的选择投身其中,而杨焘便是其中之一。在利益之下,作为技术的区块链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路。
区块链的沉浮吸引了众多淘金者,但同时也带走了无数失意者。熊市效应的愈加明显,舆论的造势,也迫使投机者纷纷出走。而在区块链浮躁的利益表层背后,依然有一群人选择了默默坚守,从2015年区块链作为一个概念掀起浪潮时开始,他们便高瞻远瞩的选择投身其中。在利益之下,作为技术的区块链开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路。
2015年,看似风平浪静的世界,在某些领域却已掀起轩然大波。一个“区块链”的名词迅速崛起,并席卷全球金融领域,不断有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开始拥抱区块链技术。与此同时,在一些深潜于技术的群体中也开始出现波动,他们对于技术的认知和兴趣远大于欲望和金钱,更多的是怀着一种信仰接纳新技术的到来。杨焘,便是这众多信仰者之一。于是,区块链技术来临,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即将开启。而2015年,也被称为“区块链元年”。
区块链行业现状:人才、工具、杀手级应用
对于大多数技术从业者而言,对区块链的接触是最早也是理解最深入的群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探索的日益深入,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也日渐成熟。但不断的尝试,总会面临失败,杨焘认为“整个区块链行业非常年轻,处在一个很早期的阶段,核心技术还不完善,应用场景仍在探索中”。
而一个尚是雏形的技术,又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和利益在里面,就必然会吸引到大量的从业者趋之若鹜。然而在争相进入的同时,也暴露了各种问题。
三年的打磨和从业经验,让杨焘深刻的体会到存在于区块链背后的不足是多么巨大。“目前对于区块链领域最紧缺的有三点:人才、工具、杀手级应用。”杨焘觉得这三者之间具有关联性,首先由人才的进入会推动技术快速迭代,从而使得区块链技术进化过程加快,工具的产生,会让进入区块链的门槛降低,从而让更多的非技术领域的企业进入区块链行业,大量非技术领域的企业进入会催生更多的商业场景,从而诞生杀手级应用,而杀手级应用的出现,进一步刺激更多公司和人才的进入良性循环。
而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区块链人才供需与发展研究报告》。今年以来,区块链人才需求猛增。根据智联招聘全站大数据,以2017年第三季度的人才需求量为基数,2018年第二季度的区块链人才较2017年第三季度增长636.83%。
从需求分布来看,区块链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互联网、IT服务、计算机软件、基金证券行业。在地域上,区块链人才招聘需求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处于第一梯度,职位占比分别达到了24%、20%和10%,杭州和广州紧随其后,分别占7%和5%。
人才的缺失成为阻碍区块链技术研发和快速更新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区块链相关领域场景的落地。当下,在企业层面,中国的阿里、腾讯、百度、小米、京东等大企业,都开始做区块链布局;国际科技巨头Facebook、微软等公司也都投入巨大财力,着手研究如何利用区块链提升用户体验。但尚未有成熟的区块链应用真正实现落地。
区块链应用的大规模爆发,就目前来看还欠缺着三方面的条件:
第一,技术的成熟。技术的足够成熟是应用得以大规模发展的基础。
第二,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大规模普及。真正能够落地的,能够产生价值的场景非常少,核心原因就在于整个生态还没有形成闭环。
第三,全球监管的发展和成熟。由于区块链创造了数字资产,涉及到了金融的核心领域,而金融是全球各个国家强监管的领域,所以推出适应数字资产时代的,适应于区块链的监管政策和相应法律,是区块链应用能够爆发的前提。
区块链由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未知使得人们无法预测未来将会在哪个领域实现真正的应用爆发,但毫无疑问,这一天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区块链的可持续发展
区块链行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众多技术人才和企业关注的重心,而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不断加入,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探索也在进一步推进。
从技术角度来看,相对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的而言,区块链技术是在共识条件下完成分布式记账的数据库,其设计理念就决定了区块链技术是以牺牲性能来换取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区块链技术的确有待进一步突破,诸如技术架构、处理性能、隐私保护和共识算法等。
“区块链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技术要成熟,其次要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迭代很快,完善核心技术,开发更多的应用工具,当更多行业开始尝试布局区块链的时候,价值会越来越大。对于将现实中的其他行业引入区块链,需要更多简单的工具出现。”
区块链工具的出现,赖以技术的更新,而从商业角度来看,区块链应用场景则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商业价值最大化,区块链技术落地进程缓慢,主要矛盾表现在区块链技术是多方参与的P2P对等网络,而实际情况是参与主体的业务体量是不对等的;成员管理、权限控制能够解决不同参与主体在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权限问题,但很难解决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问题;区块链是一个激励网络,能够解决部分利益问题,但线下协议的推进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虽然存在这么多现实问题,但不会放慢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生态、区块链商业模式探索的脚步。
而目前区块链领域依然存在多方矛盾,来源于利益无法达成共识。这是人性,区块链的核心是共识,而这个共识是纳什均衡下的共识,一种各方充分博弈后的结果。杨焘认为调节多方面矛盾,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既定的规则,当然这个规则是系统来维护的。
经济模型实现区块链的良性循环
经济模型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落地过程中是宏观的顶层框架设计,其设计和构建是影响业务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区块链项目的经济系统模型或者叫经济学模型,指在项目生态的核心业务流程上,各参与方价值的分配方式。区块链项目的核心是经济学模型,通过符合经济学逻辑的规则而不是人为干预,激励行业内各方参与者加入,共同推高整个生态的价值,并合理分配相关收益。
区块链上的经济模型,是区块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经济模型是助推力,实际的价值仍然依赖于区块链应用本身为商业产生。经济模型和区块链技术,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理想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应该是群体决策,自我调节,自我进化的生态体系。经济模型可以刺激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生态,同时区块链利用经济模型为生态内的成员产生价值,是个良性的闭环。
在谈及如何设计一个特定场景下的经济模型时,杨焘认为对于设计区块链生态来说,重要的是商业思维的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都是以企业为主要推动力去做广告,推广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企业去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用户。而区块链的方式与之不同,它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设计一个大致的经济模型,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态的自我演化。
在设计经济模型时,我们应考虑到四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参与主体的分类,不同的参与主体承担不同的责任,赋予不同权利,享受不同的收益,这本质上并不改变区块链是在网络中的对等地位,只是对建设区块链网络责权利的界定;
其次是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区块链网络的不同角色、不同贡献类型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权衡各参与方的利益;
以及充分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对线下达成的约定进行链上存证,监督管理各参与方有效执行,形成共建共享的区块链应用生态;
最后业务场景的经济模型就如同游戏规则一样,区块链的应用生态的建设需要有一定行业地位的发起方参与进来,多方共同参与经济模型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少走弯路。
(作者:矩阵数字经济智库,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