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满的区块链心声: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欲用通证打通各类资产

PANews
PANews 机构得得号

Dec 10, 2018 PANews致力于为区块链及金融科技创新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

摘要: 如果度小满的通证机制实验成功,那么在区块链技术上已然落后阿里、腾讯的百度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身家雄厚的互联网巨头BAT们近年来在雄心勃勃的运用区块链技术,究竟开展如何?

12月7日,百度旗下金融业务板块——度小满区块链实验室联合北大光华区块链实验室发布了《度小满金融区块链研究与应用白皮书(2018年)》,不仅详细陈列了度小满金融在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布局、架构、方法论以及已落地案例。还坦露了区块链探索之路的心声,直言:“度小满区块链团队作为落地实践的先行者,经历过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

度小满的区块链心声

《白皮书》认为,当前行业的探索程度还非常初级,特别是真正基于现实行业场景而非自己臆想、有深度的探索,凤毛麟角。一些应用打着行业探索的旗号,却实则干着鸡鸣狗盗之事,让普罗大众对通证机制产生了非常扭曲的认知,间接阻碍了相关理论和应用发展。

“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在落地业务时,面临很多问题,说举步维艰不为过。”白皮书中写到,尤其是尝试将一个模型稍微完备场景落地到实际应用时,在业务桥接、实际取舍、实施调试等方面缺乏实际的业务标准和通用实践,最终产出的实际case往往有设想的50%效果,已经倍感欣慰。同时,由于存在行业的差异性,同样的问题在非互联网行业会成数倍的放大。

《白皮书》直指行业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过度炒作

经历大半年的过度炒作,行业终于迎来冷却。并且这些炒作大部分还不是区块链技术层面的炒作,只是某一类有误导性的应用的炒作。进入冷静期,这与我们去年底就有的判断一致:虚火来得快,去的也快; 炒作不能带来繁荣,只会是泡沫,甚至全都是泡沫。

只有真正深入具体技术和技术应用,才能体会到一项技术的实用性如何,是否能够真正跟业务带来价值?团队从16年开始到迄今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历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技术的不成熟和应用的举步维艰。

2. 无处安放的监管

一种武断的说法是“区块链是去监管的”,我们不敢苟同。技术本身是中立没有倾向性的,只是用技术的人和技术用的场景,导致体现出了使用方式的倾向 性:区块链技术适用于去监管的场景,也适用于监管深度参与的场景。

因此,将监管问题落地具体行业和场景进行讨论才有意义。根据国情不同,在一些行业的应用,我们必须要合法合规同时满足监管要求。应用的区块链技术,若原生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那么作为应用方,必须进行改造,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另一种论调是“有监管的区块链不是真区块链”,我们深感荒谬。纯粹的自由主义只在乌托邦才有意义,应用涉及人类社会活动、直接或间接涉及人的,也 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监管。区块链技术支持监管职能,并不能因此就颠覆起核心的信任和价值。

3. 去中心化与业务的关系

传统业务很少基于去中心的思路进行系统架构,所以当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思路与业务进行结合时,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落地的一个难题。

首先,去中心化有程度之分,去中心、弱中心、多中心、中心化。必须根据业务特性和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求,综合考虑技术方案与选型。并不是所有case都需要完全去中心化, 而按照我们的实践经验,部分中心化(弱中心、多中心)的方案, 而是大多数应用的现实诉求。

其次,部分中心化的方案从模型上不如去中心化纯粹。需要处理好区块链层面的去中心化与整体方案的部分中心化的关系。

第三,即使有去中心化的需求,也需要考虑到一种可能:很多业务难以或者 不能完全改造成去中心化与区块链进行结合。此时需要回过头来思考是否应该再用区块链,出发点是否有偏差,而不是霸王硬上弓的强行增加区块链元素。

从业务需求和场景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去中心程度,将中心化系统与去中心化网络有机结合,是当前区块链落地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4. 烫手的通证

对真正区块链从业者而言,当下说通证烫手并不为过。

一方面,要防止所用通证被误解,进而被监管、条规误伤。从以前的积分条例,到 94、824 新规等,都对区块链的禁区做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载体的通证,如何与不合规使用明确划清界限,是构建包含通证元素的区块链应用时必须要考 虑的问题。通过明确通证的does并让通证只具备这些功能,是当下可行的做法。

另一方面,一些创新的场景和创新的方案,通过使用通证作为媒介,确实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区块链的价值,同时让整个模型更加完善。因此,应用在“需要使用”和“更加合规的使用”这两者之间要做好权衡,同时不要试图打擦边球。

(本节内容来源: 度小满金融区块链研究与应用白皮书)

详解度小满白皮书

一个平台打天下

BaaS欲满足所有区块链需求

度小满金融的业务架构已经包括金融科技、消费金融、支付与钱包、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多个板块。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度小满保持着对科技发展趋势的敏锐嗅觉。早在2015年,百度还押宝AI的时候,度小满前身百度金融就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和业务,一年后成了了区块链实验室进一步布局区块链业务。目前,度小满金融已经发布了多个区块链解决方案,并几乎将旗下业务统统上链了。甚至可以说,除了今年8月新成立的度链以外,现在百度旗下所有已经推出的区块链业务几乎都来自度小满金融。白皮书认为,度小满已经初步完成区块链业务的整体架构搭建。

从度小满披露的白皮书来看,其区块链业务架构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及已经开发的服务平台,最上层是业务布局以及未来更多的非金融场景应用探索。

 处于中间层的服务平台是度小满区块链架构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尤其是度小满号称“不惜成本”打造出来的BaaS服务平台。白皮书对这个BaaS服务平台的定义是“统一的、一站式区块链服务平台”,首要目标是“通过一定程度的流程、功能封装,降低开发者、普通用户、企业用户使用区块链技术的成本和门槛,满足所有人群、所有层面的需求”。

这个平台以金融云资源为基础,再加上区块链网络层、PaaS平台服务层和SaaS应用产品服务层。

可以看到,目前度小满的BaaS其实还是高度依赖外部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区块链网络以太坊和超级账本是目前区块链公链和联盟链的代表。度小满做的就是在已有的底层链之上搭建运维平台、后台系统、交易网关等来模块化封装一些功能。百度在其中付出的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成本其实不高,这种布局区块链业务方式不可谓不实惠经济。

度小满金融搭建的这些模块化的“积木”可以随意组合搭建成满足特定需求的区块链服务次生平台PaaS,这就是BaaS实现“一站式”满足所有区块链需求的途径。根据模块绑定的程度可以分为规定组合的度小满Trust方案和按需组合的Fabric方案。根据白皮书的介绍,度小满金融将PaaS定义为企业级区块链服务,面向B端客户。实际上这个方向也是度小满金融区块链看好的未来区块链发展的潜力方向。

一个产品线一条链

通证将使资产垮链流通

此次白皮书展现的最大野心在于度小满金融对应用产品层的设计。度小满金融意欲打造一个区块链生态,在这个生态中,产品可以互通,权益可以互换。

目前度小满已经上链的业务包括消费金融、金融客户经营与社区建设、数字化资产、公益、身份系统、数字内容版权、存证溯源这几个产品线。每个产品线都涉及到链上的数字化权益。比如作为数字化资产探索实践推出的莱茨狗区块链游戏,在游戏中,宠物狗就是用户的数字资产,微积分是可以用于游戏内的消费和权益兑换的奖励。所以,按照白皮书的说法,微积分是莱茨狗的“唯一通证”。再比如金融客户经营与社区建设业务中,度小满设计了一套奖励机制,用户在社区内进行的邀请、借贷等行为会生成相应的奖励凭证,奖励凭证定额通缩发行以实现升值并可定期兑换权益。本质上,这个奖励凭证和莱茨狗的微积分是一样的,都是某个产品中的“唯一通证”。白皮书称“每个产品线各自维护一条专属的区块链,上面存储的是每个产品各自权益的量化数据”,即一个产品线一条区块链,一条区块链一种“唯一通证”。

这样一来,每个应用产品都有了自己的“唯一通证”,可以在产品内通过智能合约自由流通,但想要实现生态圈内跨产品流通还需要有一个中介。白皮书中将这个中介称为“通用通证”,指平台内置的跨应用基础虚拟资产,这样每个“唯一通证”和“通用通证”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兑换比率以实现跨平台流通。

目前,这套方案已经在度小满金融的各个产品中应用了。

虽然度小满意欲满满地设计实施了这套通证机制,但度小满也十分清楚通证在国内是一个“烫手山芋”。从积分条例,到94、824新规都对区块链的禁区做了明确且严苛的规定。白皮书认为通证在一些创新的场景和创新的方案中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区块链的价值,只是需要平衡好和“更加合规的使用”之间的关系。

度小满金融背靠百度这颗大树,其在金融和非金融领域落地区块链的尝试,尤其是对通证的设计可能会对寒冬中的区块链行业带来生机,本身就有着大量存量业务的巨头试水能来带的指导意义比初创企业一个一个小规模的尝试要来的更高效和更有规模效应。

而且如果度小满的通证机制实验成功,那么在区块链技术上已然落后阿里、腾讯的百度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作者:PANews,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PANews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