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被判死刑,冤吗?
摘要: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表示,STO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在刚刚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在演讲中表示,STO从业者,如果在北京开展活动,政府将视同非法金融活动予以驱离。
过去这段时间,STO是数字货币“下一个风口”的言论甚嚣尘上,STO似乎成了熊市里的又一根救命稻草。
如今2018即将过去,ICO的疯狂却还历历在目:几个年轻狂妄的项目,没有合法实体,没有办公地点,没有管理团队,就能融资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他们绕开了所有监管,口口声声要颠覆传统,改变世界,创造加密货币的乌托邦……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根据加密货币市场分析公司ICORating的报告,2018第三季度,有79%的代币交易价格低于ICO价格,64%未能完成众筹。
投资者维权
眼看ICO就要凉凉,打着“合法合规”旗号的STO横空出世了。STO全称是Security Token Offering,顾名思义,就是证券型通证发行,一种主动接受监管的新融资手段。
大家一定还记得美国SEC主席的那句“名言”:我见到的所有ICO都是证券。STO说到底,还是ICO向监管妥协的产物。
监管对STO的谨慎,意味着STO对于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推动而言,可能仍然是一种存在隐患的手段。
1.STO为何被寄予期望?
ICO的失败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而STO通过有形资产背书、规定投资者资质、信息披露等方式,主动向监管靠拢,一定程度上比ICO更加安全。而与IPO相比,STO又具备成本更低、流动性更高等优势。
(来自公链财经)
因此,STO的鼓吹者往往将其标榜为,一种在ICO与IPO之间折中的,兼顾安全与效率的创新融资方式。但现实或许没有理论看起来那么美好。
2.STO真的更安全吗?
根据美国SEC监管要求,STO遵循的是RegD、RegS两项融资法规,即分别面向国内和境外投资人私募的法规。总的来说,STO 必须在如下方面符合规定:1、合格投资人;2、反贪污、洗钱等用途的投资⼈尽职调查 (KYC 及 AML);3、信息披露;4、投资人锁定期限。
这些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空气项目的存在,但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即使规避了诈骗、洗钱、庄家操盘等风险,但因为项目本身的问题导致STO失败,同样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正如有评论所说,STO与ICO本质上,都是把刚断奶的孩子直接推向成人世界。初创公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这些不确定信号都可能让通证的价格剧烈波动。而具备IPO资格的公司,好歹还是运作成熟,具备一定信用的公司。
3.STO的流动性更好吗?
流动性是STO支持者鼓吹的另一个优势,依据就是通证基于 ERC-20 或者其他主网可以在全世界自由流动。
可实际上,流动性首先要解决二级市场还没有起步的问题。目前各国政府对于STO的态度是分裂的,证券类通证只能够在持牌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拥有所在国的证券交易牌照),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就很难谈流动性了。
4.披着通证外衣的证券
另外一点值得怀疑的是,STO在中心化的监管之下,采取去中心化形式的通证发行,难道只是披着数字货币外衣的证券?换句话说,只是在用区块链技术发行证券?
很多媒体在指出STO“新瓶装旧酒”的问题时,也都提到了一家叫做Medici的去中心化股票交易所。Medici是由Overstock在2015时成立,并获得了SEC的批准,发行了数字股票。这被认为是STO的雏形。
如今数字货币市场寒风凛冽,STO的概念在这个节骨眼上被推出,并没有给行业带来实质的创新,难免有炒作的嫌疑。
(作者:区块链酋长,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