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考虑过发行STO的ofo如何“续命”?
摘要: 撇开ICO和发币融资不谈,代币化的确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ofo如果创造出自己的Token,无疑会对ofo单车的运营与用户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
文 | 小湃 常明星
“那个融资100亿,意气风发的90后,如今飞机都不能坐了。”欠供应商巨额债务未还的ofo创始人戴威已经被列入“老赖”名单,限制飞机、星级宾馆等消费。戴威的心情可能比在互联网金融中心大楼下排队等待领取押金的用户们更“凉凉”。
12月21日,ofo的在线排队退押金人数已达超过1200万,现场到ofo北京中关村总部寻求退押金的人也越来越多。
STO“输血”?
一切都源于“缺钱”,ofo正四处寻求资金纾困。
上市被视为一种途径,据《财经》报道,ofo在寻求上市的机会,此外一部分供应商同意债转股,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
区块链也是一种融资渠道。据界面新闻报道,戴威也曾考虑过通过发行STO来为ofo募资。通过STO是指将ofo的金融资产或者权益资产代币化融资,例如公司股权、债权、知识产权、信托份额等权益类资产,转变为链上数字资产进行融资。
然而,对资金需求迫在眉睫的ofo可能等不及STO的输血,业内人士告诉PANews,“目前在美国等地获得批准STO时间周期很长,还需要支付高昂的法律合规费用,而在中国,STO和ICO一样被视为非法证券融资。”这意味着目前STO目前是个“窄门”。
也许目前来自区块链领域的资金援助,就只有波场创始人孙宇晨承诺帮ofo退还的一万个用户押金。
12月19日下午,孙宇晨发博文表示,出于个人原因,愿帮ofo退一万个用户的押金。据了解,戴威与孙宇晨同为北大毕业,在2017年9月,戴威与吴忌寒和薛蛮子等人还共同参与了波场TRON的私募阶段,为波场的投资人。靠着波场私募,戴威应该也收益不菲。
发币救命?
去年7月,ofo进行了7亿美元巨额的E轮融资,彼时还是意气风发,疯狂铺设广告。据界面新闻,在与投资方之一滴滴的关系出现裂痕后,2017年9月,ofo也改变了扩张策略,转而收缩控制成本。在2018年3年,阿里巴巴领投了ofoE2-1轮融资8.66亿美元,然而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变现途径,这些资金并没有完全解决ofo的资金困境。
其实ofo早已经有过数字货币方面的动作。今年三月底,在ofo新加坡app的界面内惊现“立即骑行,获取GSE代币!”的活动广告。广告详情介绍,GSE是一款基于以太坊的虚拟代币,由ofo的合作方GSElab发行,是一种将共享经济和区块链技术结合起来的代币。用户可以通过骑行获取GSE,多骑多得。GSE不仅可在多种场景下使用,而且还能与其他数字货币交换。
当时,ofo在官方回应中否认了ICO的说法。活动是由ofo与GSElab合作的,且只在新加坡市场上线。活动主要目的是鼓励用户更多采用骑行这种绿色的出行方式。
PANews通过非小号查询得知,GSE代币在今年6月上线了gate.io交易所。发行价格为0.00639美元,上线两个月左右即跌破发行价。截至12月21日,GSE的价格已跌至0.002美元,跌幅近60%。
很明显,ofo的“骑行挖矿”到现在是不了了之了。其实在这之前,ofo还疑似尝试过直接“发币”。
据观察网报道,2月8日,根据以太网区块浏览器显示,一款名为ofochain的智能合约上线并处于测试阶段,疑似ofo将要进军区块链。坊间传闻,该区块链发行基于ERC20的代币,Token总额达1亿元。同一时间,“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在某私人群中表示,“ofo正在筹备ICO”。对此,ofo给出回应:该消息纯属“空穴来风”,ofo并没有在做区块链。
ofo的区块链畅想
在ofo资金最困难的阶段,传出它进军区块链的消息,不能说这完全是巧合。或许ofo早已有了“低调尝试”区块链融资的想法。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也曾公开表示,戴威多次与其讨论“ofo区块链化”的,但不一定发币。
撇开ICO和发币融资不谈,代币化的确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ofo如果创造出自己的Token,无疑会对ofo单车的运营与用户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第一,用户的押金将换取相对应的Token,而不再是资产抵押的形式被ofo保管。用户根据手里的Token在获取一些额外的使用特权时,成功的从单纯的用户变成了投资者。第二,通过Token能够更好地设置奖罚规则,约束用户行为,让单车管理变得简单有效。
此外,据新浪微博前架构师王渊命近日也撰文为ofo支招,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非协作式退款提现机制,把充值资金托管给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比如银行),然后用户退款的时候直接和银行交互,无需商家协作。
“实际上我个人也挺愿意用这点押金去支持创业者,但关键问题是企业拿了用户的押金去创业,而用户有什么收益呢?成功了收益是创业者的,失败了用户的押金都没了。至少要明确告知用户这算作投资,做到风险收益对等才行。”王渊命也提到,这样规模的股东是当前公司注册机制无法承载的,肯定需要组织以及金融模式上的革新,当然这就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了。
只可惜,ofo一路以来的决策失误已成定局,“救火队员”还未暂未看到身影。
(作者:PANews,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