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类通证2.0:链上 vs 链下治理
摘要: 证券类通证的治理是怎样的?
一部分人认为,证券类通证的治理仅仅是将当前的监管机制移植到证券型通证上,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证券类通证治理将部分在链上进行。争论的核心在于下一代证券类通证平台的基本方面:链下与链上治理。
当前,除了基本的了解客户(KYC)和反洗钱(AML)程序之外,还有与证券类通证相关的最低限度监管。与证券类通证相关的大多数的监管问题,都是用链下机制来解决,而链下机制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为了真正实现变革,我们相信下一批证券类通证平台应该开始采用更多的链上治理模型。然而,证券类通证中的链上治理之路还很漫长,其价值主张也值得怀疑。
定义证券类通证治理
在数学上,治理可以表达为函数f({x1,x2,x3…xn},I,C) → D,其中输入的参数分别代表特定通证持有者的投票、投票的激励和协调机制。
如上图所示,任何区块链治理功能都可以用这样的函数表示:
x(投票):此元素表示相关通证持有人对特定交易的意愿。
I(激励机制):每个治理功能都应该考虑底层网络的激励模型,因为它会影响特定通证持有者的投票。
C(协调机制):在治理模型中,协调机制将所有参与者的决策以协调后的行动结合起来。
这个数学模型与证券类通证有什么关系?如果看一下当前的证券类通证平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缺乏实施任何复杂治理功能的激励和协调模型。在这些基础性的机制以某种方式诞生之前,讨论链上治理仍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证券类通证治理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它与传统区块链治理处于不同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证券类通证治理与治理问题(例如分叉或共识机制的变化)是互不影响的。从本质上讲,证券类通证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监管和合规流程能够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在链上进行。我们可以考虑两个不同层次的证券类通证治理:
Tier1治理:负责与网络拓扑相关的治理决策。举个例子,将新的合规节点(例如:律师事务所、经纪商、经销商)添加到网络或合并新的合规内容。
Tier2治理:负责与证券型通证转移相关的投票决策。KYC/AML审查、资本管制检查是Tier2治理模型的示例。
双层的模型结构有助于帮助做出证券类通证的治理决策。当前,确实没有与证券类通证相关的治理模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应该会看到Tier1和Tier2治理模型在有链上分支的情况下在链下实施,由此可以演变得出一种模型,其中Tier2决策在链上实现,而Tier1仍然是链下的。真正在链上实施Tier1治理的唯一方法是为证券类通证设置特定的区块链。无论如何,链下与链上治理可能是下一代证券类通证平台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如果我们认为链上治理与证券类加密货币相关,那么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步骤就是弄清楚这个新的领域需要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当前,证券类通证治理几乎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在通证层次进行编码。在未来,证券类通证体系结构中应该考虑四个基本的链上治理层级。
基于区块链的治理
对于证券类通证,基于区块链的治理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原因在于,基于区块链的治理仅在我们拥有证券类通证的专用区块链世界中才有意义(而不依赖于像以太坊这样的通用区块链)。它们必须执行不同的链上治理决策:
1、添加和删除验证/监管节点
2、分叉决策
3、协议修改和路线图投票
4、添加和删除证券通证基础结构节点(托管账户、清算中心节点……)
在当前的生态系统中,区块链治理流程的例子并不多。从市场中运营的区块链来看,Tezos和DFINITY的治理模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可以推广到证券类通证的范围中。
基于协议的治理
债务、衍生品、掉期、去中心化转账等领域的加密金融协议将在证券通证平台中变得更具相关性。可以想象,下一代证券通证平台可以合并诸如Dharma(债务)、Airswap(去中心化转账)、dYdX(衍生品)等许多协议。这些协议可以实施不同层级的链上治理,而这些治理独立于其运营的特定加密证券。例如,我们可以设想一种债务协议,根据特定资产的表现自动调整对代币持有者的股息支付。这样的例子中,有几个可以在协议层次上解决的链上治理决策:
1、在证券类通证转账中实施特定信息的隐私保护
2、对协议修改进行投票
3、涉及买方和卖方的合规性规则(例如:买方和卖方都需要居住在同一个国家)
4、跨区块链证券通证转账(如果发生这种情况)
基于通证的治理
基于通证的治理是当前版本的证券类通证平台最接近链上治理的模型。比起协议或区块链层次,在通证层次上执行监管和治理规则似乎更容易。但是,认为所有监管和治理都将在通证级别实施的想法似乎是有局限性的。无论如何,可以在通证层次启用大量的链上治理方案:
1、身份验证
2、通证分发和生命周期管理
3、财务政策
4、交易所集成
基于交易所的治理
最后,证券类通证交易所也将承担一些链上责任。显然,基于交易所的治理应该局限于与特定交易所本身相关的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
有几个有趣的链上治理模型可以在交易所层次启用:
1、增加或删除加密证券
2、审计和披露
3、托管规则
4、停止和监测交易
证券类通证链上治理模型的风险
链上治理似乎是一个好主意,也是证券类通证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是,链上治理模型也会具有一定风险。可编程治理为证券类通证中各种有趣的博弈攻击打开了大门:
1、共谋攻击:此类攻击代表一组验证者聚集在一起操纵投票过程的场景
2、投票抑制攻击:此类攻击依赖于让验证者无法在加密证券转账中投票,使投票结果更具可预测性和易受攻击性
3、内幕和价格操纵攻击:此类攻击依赖于非公开以及非关键信息来操纵特定加密证券的价格
证券类通证中的链上治理模型还存在许多其他攻击方式。尽管存在风险,但链上治理还是会成为下一代证券类通证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证券类通证中的链上可编程治理和监管就是忽视区块链给加密证券带来的其中一项最大的好处。那样的话,我们还不如完全忽略掉区块链。
(作者:加密金融实验室,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