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m,zec之后的又一尝试

市后诸葛
市后诸葛 得得号

Aug 07, 2019 一切市场评论,都是事后诸葛

摘要: 在传统的匿名币探索的道路上,dash、xrm、zec分别代表了不同方向的探索。而beam在运营模式上更像zec:背后都有一个公司运营,都是铸币量逐步递减,都是从整个网络中抽取20%的“区块链奖金税”来作为运营费用,来维持beam的运营花费。

在传统的匿名币探索的道路上,dash、xrm、zec分别代表了不同方向的探索。而beam在运营模式上更像zec:背后都有一个公司运营,都是铸币量逐步递减,都是从整个网络中抽取20%的“区块链奖金税”来作为运营费用,来维持beam的运营花费。

Zec在前,beam紧随其后

Beam团队由以色列创业者Alexander Zaidelson领导,公司之前还有一轮融资。Beam希望通过明确的管理和工程团队、预售、基金会等方式来运营,其中20%的挖矿奖励会进入发展池(财政部),用来激励Beam的发展和推广。

这种项目背后团队“公司制”的模式,好处很明显:团队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不至于项目开发不下去;但坏处也很明显,如果这个公司不想玩了,那这个币估计也就黄了。所以任何没有经过死亡螺旋的公司币,都是随时可以归零的。

币种后面有运营公司并不能判定一个币种的好坏。正面例子如bnb就是公司币(平台币),比如瑞波也是公司币,即便是比特币背后的很多开发者,也主要受雇于公司。但反面例子也不少,各种空气币、跑路币清一色的都是披着去中心化外衣的公司币/单机币。

但凡能够发展起来的公司币,除了经历过币价的死亡循环外,应用需求也远比技术本身重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nb的市值排名超过zec。就技术领先性而言,bnb的技术显然无法和zec相比较。但就应用需求来说,bnb却远超zec。

如果在匿名币-区块奖金税这个赛道上,那么beam的竞争对手并不是grin,而是zec、kmd这种同样依靠“区块链奖金税”模式运行的匿名币。如果在这个赛道上,那么zec的历史发展路径,应该可以为beam提供某些借鉴。

Beam和grin本就不是一路人

由于都采用了Mimblewimble底层协议,很多人都会拿beam与grin来比较。甚至还有一个梗:Beam去找投资,投资人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Grin,当时Beam还未开源但Grin开源了,投资人发现Grin的代码质量特别好,就拒绝投资Beam。

对于这种段子,听听就好。很多人之所以将beam和grin捆在一起说,是因为这二者太像了。Beam采用 PoW 共识,没有预挖矿,没有ICO。Grin一样是采用pow共识,没有预挖矿,没有ICO。

但Beam总量 2.628亿,第一年区块奖励 80 BEAM,第 2-5 年的区块奖励为 40 个币,第 6-9 年的区块奖励为 25 个币,之后每 4 年减半一次,直到第133 年,Beam被挖完。Grin的铸币数量则是线性增发,永不清零。

从表面上看,beam和grin都是基于MimbleWimble协议,都号称抗ASIC矿机,都主打匿名概念。但grin是用Rust编写,Beam是用C++。而在经济激励模型上,一个采用了无限通胀模式,一个采用了通缩模式。在运作模式上,一个彻底开源,一个选择了公司运营。所以很多人都会将beam与grin捆在一起,认为是对MimbleWimble协议的两大探索实践。

其实由于区块链的代码都是开源的,如果MimbleWimble协议真的有应用需求,未来基于mv开发的分叉币不知道会有多少币。所以,不能只因为他俩是同时两个方向探索,就把他俩捆在一起比较。

MimbleWimble与零知识证明的应用

如果是想补充btc匿名的不足,对抗现实中无限增发的法币体系,那么beam和zec一样都有个悖论:现实中的中心化的法币通胀模型确实有问题,但将这些铸币权交给一家公司,就更靠谱吗?显然不是。

如果不走比特币的路,那就只能往应用层(如智能合约)的方向上面转,那就会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作为隐私技术,MimbleWimble是否比零知识证明在“隐私保护”上面更有用。

零知识证明,经过这么些年的科普,很多人并不陌生。但作为底层公链,零知识证明技术由于需要涉及大量的计算,所以运行速度是很慢的,而且数据量也是很大的。所以零知识证明技术在应用方面,依旧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改进。这个任务,MimbleWimble能比zec的零知识证明做的更好吗?

由于MimbleWimble最初是希望改善btc面临的隐私及数据臃肿的问题,所以Beam和Grin技术都是采用UTXO(未花费交易输出)模型,而非以太坊之类的基于账户的模型。也就是说,目前想把MimbleWimble直接应用在智能合约上是不行的。

当然,beam也宣布正在尝试将MimbleWimble进行改进,以便未来可以用于智能合约。所以未来MimbleWimble在智能合约方面的应用,是否能补足现有的零知识证明短板,只能靠时间来告诉这个答案了。

MimbleWimble:袖里摸金式交易

对于匿名性的补充,MimbleWimble走了一条和xrm、dash、zec完全不一样达路径——袖里摸金。袖里摸金是很古老的一门手艺:就是两个人交易时,将交易价格藏到袖子里面,这样交易价格只有这两个人知道,其他人只能知道双方达成里价格,但不知道双方具体的交易价格和数量。

既然是两个人“袖里摸金”,自然需要有3个前提:1-确认双方的“账户”上都有足够的金可以支付; 2-确定这笔交易是真达成了而非“假报价”;3-双方“交易额”不能给其他人看但还需要其他人“验证”这笔交易。简单说,MimbleWimble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在grin里面是没有地址的,也是没有交易金额的。因为只有两个“交易时”才需要地址,不交易时是不需要地址的;至于金额记录都藏在“袖子”里面了,交易完成“袖子”也就可以删掉了。所以相比比特币,grin是可以压缩中间交易数据的。很显然,在“交换”这个层面,MimbleWimble这项技术确实要比单纯的“混币”、“拆币”牛逼的多。所以grin一出,币圈瞬间惊为天人。

由于双方都是“摸金交易”,所以也无需记录每笔交易的地址,这就间接完成了“剪刀手”的功能。简单说,就是在btc的区块里面,存储了大量“a-b-c”的转账记录,MimbleWimble由于不用对账户余额进行保留,也无需账户,同时还可以只需要记录“a-c”的内容,把b的数据进行裁减压缩就行,进而以解决btc数据不断增大的问题,也就是“可扩展性”的难题。

很显然,MimbleWimble这项技术在交易方面确实有用,但是在“隐私信息”保护方面,暂时却无法发挥出来。所以grin一开始就很明确,只做数字现金,而不是应用公链的代币。因为这项技术要改造成“智能合约”的隐私保护,难度还是很大的。

Beam:新技术新矿币

任何矿币,只要价格足够高就注定会吸引大矿商的关注,且最终成为矿霸手中的玩物。即便如xrm者,也表示后续不会在为抗ASIC矿机而劳神费力。如果主动拥抱专业ASIC矿机,那么未来beam这种“中心化公司币”+“中心化矿机币”价值几何?

如果像xrm一样,通过不断硬分叉来实现beam的抗专业矿机化,那么beam背后的公司是否又愿意这样费力不讨好的去折腾?而且,即便像xrm一样折腾这么多年,又能有多少利益可得呢?别忘了,beam背后的运营方可是一家公司,而非一群极客。

当然,对于很多矿币来说,也许最大的意义就是:价格被拉高,然后帮助矿机商卖矿机。从短期看,这也不错,至少币价还是有机会涨的!至于beam会未来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吧。

(作者:市后诸葛,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市后诸葛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