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 区块链如何赋能大健康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机构得得号

Oct 09, 2019 聚焦新经济,引领好未来。

摘要: 健康问题维度众多,种种矛盾和痛点并非区块链一种技术可以解决。但解决相关问题需求迫切,唯有多管齐下,方能尽快促进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区块链赋能大健康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饶

Senior Research Fellow of Hong Kong New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就诊人数逐年增加,重复检查却时有发生,诊疗效率不高情况明显。由于医患互相不信任,暴力伤医和劣质医院竞价排名高等现象突出。医疗机构或患者骗保现象屡禁不止,医院和保险机构的沟通机制也亟待提升。而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能够帮助解决这些痛点。

提高诊疗效率方面,IBM Watson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 签署了一项为期两年的协议, 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安全共享病人数据方面的应用。上链的数据来自医疗记录、临床试验、基因检测和移动设备等资源。肯尼亚国家公立医院搭建了区块链平台, 可从中查看患者病史、医疗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管理等数据。某小医疗点的护士可以在其他大型医院里获取相关医生的建议而为患者进行治疗。2017年8月中旬, 中国的阿里健康与常州天宁区卫生计生委合作“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该市卫生计生委把各个医疗机构产生的数据信息登入区块链,确保每个数据提供方的每条数据都可信并不可篡改,通过数据共享互惠机制避免形成医院数据“孤岛”, 形成利益共生环,还可精准定位医疗敏感数据的全程流转情况等。

人工智能和医疗数据上链相结合也是区块链赋能大健康的研究热点。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可以用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App、智能家居等智能软硬件, 实时上传个人的体征数据, 获得人工智能医生给出的健康管理建议和诊疗意见, 非常方便地获得医生、医院、保险公司、基因检测公司和健康管理机构提供的各项专业服务。

解决医患关系方面,患者端,如果区块链的数据库精确高效地记录下患者每一个生命体征、所有曾用药物、每次就医信息、疾病、手术和其他信息, 可大大减少医疗机构的运作时间、成本和风险, 同时实现精准策略制定、高效资源利用、靶向产品对接有效市场等, 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药端,从医疗教育开始到医生整个职业生涯,将医生的相关重要信息上链,建立医学生信用体系、医生从业信用体系;药品生产流通过程溯源上链,以供鉴别真伪。相信以上种种措施将极大缓解目前的医患互相不信任的问题。

在医院与保险机构沟通方面。如果患者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以不可篡改的形式记录上链,患者的身体数据是由前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设备自动上传,相信将大大缩短保险理赔的真实性,提升效率,恢复信任。

疗区块链落地难

虽然如前所述医疗+区块链有广泛应用及光明前景,但目前落地项目寥寥。究其原因,有数据安全性、技术挑战、政策风险等。笔者认为,在区块链赋能大健康的过程中,有几个核心原则需要注意。其一是数据安全性优先。患者本人需拥有数据的处置权,应由患者决定数据是否披露、披露程度,数据的使用方有义务保证数据不被泄露。其二是应有数据的管理标准或框架,如“谁使用,谁付出成本;谁产生数据,谁获得收益”,以供相关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其三是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其他技术相结合。健康问题维度众多,种种矛盾和痛点并非区块链一种技术可以解决。但解决相关问题需求迫切,唯有多管齐下,方能尽快促进健康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