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 区块链赋能艺术品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机构得得号

Oct 19, 2019 聚焦新经济,引领好未来。

摘要: 艺术品和区块链早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初就有交集。区块链初期以其去中心化、小众、先锋等特征与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契合,而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同时,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受到一些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关注。

图:一些艺术家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进行解谜艺术品创作\互联网

艺术品和区块链早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初就有交集。区块链初期以其去中心化、小众、先锋等特征与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契合,而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同时,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受到一些艺术品交易平台的关注。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投资与艺术品投资同属「另类投资」,一些投资人也共同关注两个领域。

艺术品数字身份方面,绘画、雕塑、工艺品、珠宝首饰等艺术品在流转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贋品。尤其是知名的、已去世的艺术家作品更是如此。收藏家凭借经验,或咨询专家,依然有看走眼的时候。在知名拍卖行拍得藏品能降低贋品的风险,不过产生大量中介费用。利用区块链赋能的数据库可以将艺术品的数字身份上链,一件艺术品由艺术家创作出来,其在画廊或美术馆等相关机构的展览情况,在藏家手中的收藏价格和所有权变化的信息都可以用不可篡改的形式上链。保险公司、博物馆、执法机构等都可以实时验证。须注意,此举较为适用于新创作的艺术品,便于从源头上就将信息上链,而不适用于已经流转多年的艺术品,因为无法确认上链的初始信息为真。

目前,许多艺术品都以数字货币定价。这不仅因为数字货币定价令跨境投资显得方便,还降低了艺术品的投资门槛。由于数字货币或曰通证具有权益证明的属性,因此用数字货币定价可以让不可分割的艺术品权益能够得到分割,若干投资人可以共同认购艺术品的全部所有权,即可以低门槛享受到艺术品本身增值的投资收益。但须注意此举的法律风险:在一些国家,艺术品数字化、证券化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一些不法商家在未取得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金融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对外宣传其拥有一批艺术品(收藏品)。同时,聘请了无鉴定资质的公司对该批艺术品进行「参考评估」,对外称其价值不菲。通过「资产数字化」,创立了与艺术品(收藏品)对应的「数字货币」,号称「具备完整的商业模型,流通价值高,增值前景广阔」或「公司筹备上市」,并承诺短时期高额回报。以此噱头令缺乏投资经验和风险意识的投资人投资所谓的艺术品数字化资产。当大量投资人入场后,公司在监管真空下通过恶意操纵价格走势、不断套现,导致投资人手中的数字货币毫无价值,损失惨重。目前,伦敦、纽约一些机构在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相关法规框架下,将毕加索等艺术家的「蓝筹」艺术品进行证券化通证发行,供符合资格的投资人认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区块链主题艺术品创作也是二者结合的场景。对于艺术创作者而言,区块链技术给了他们更多奇妙的灵感和全新的创作主题;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区块链主题的艺术创作让他们有了更多渠道去了解加密货币、抽象艺术这些遥远的概念,去体会科技与艺术交融的美感。加密货币对人们财富观的冲击和重塑,成为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来源。

著名的视觉艺术家,Artevo Contemporary的创始人Vesa Kivinen启动了一个名为artforcrypto.com的数字货币主题艺术品的展示和交易平台。她的名作《分叉与翻转》,画面中有一只熊、一头牛和一枚比特币,展现加密货币牛市引发的狂热和熊市引发的负面情绪。在art for crypto网站上可以用比特币、以太币或莱特币购买该画作。

一些艺术家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进行解谜艺术品创作。2015年Twitter美女艺术家@coin_artist创作了解谜油画《Torched H34R7S》。2018年2月,一对程序员夫妇破解了它呈现的谜题,并获得了5枚比特币的奖励。

洛杉矶极客艺术家Matthias Dörfelt通过将比特币区块链上的64个区块进行可视化展示,创作了一系列艺术作品。该系列作品的每一幅画的主体完全由代码生成。作品左下角统一签名「Satoshi」(中本聪),右上角展示账单数额、右下角展示开采时间、下方呈现十六进制标示的哈希符号,这些都通过更为具象的方式前,加深了大众对数字货币的感性认知。

(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