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 区块链赋能房地产业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机构得得号

Nov 20, 2019 聚焦新经济,引领好未来。

摘要: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约65万亿美元,而全世界数字货币的总市值不足1000亿美元。

简析 | 区块链赋能房地产业
00:00
04:30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约65万亿美元,而全世界数字货币的总市值不足1000亿美元。从两个数字的对比,可以看出房地产与区块链的产业体量之悬殊。不过,区块链在忠实记录房地产开发流程、记录房屋所有权、遏制房地产中介乱象等方面或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部门来说,区块链是「利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可以令房企以房抵债、虚列成本、延迟结转收入、关联企业转移利润、假票入帐、隐匿收入等不规范的做法无处藏身。而且,中国税收征收主要采用「以票控税」的手段,如果把区块链发票的成功经验引入房地产开发行业,将有效避免税收流失和税收风险,也将降低纳税人的财务核算难度。

在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过程也很冗长:立项、审批、征地、开工、预售、交付、清算等信息分别由发改委、城建、房管和银行等多个部门掌握。如果能够将各类执照、许可证、登记表、证明和记录等及时、永久地安全存储于链上,将大大缓解信息孤岛的情况,有利于各部门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普通百姓更为熟悉的房地产应用场景就是买卖和租赁房屋了。由于房地产的特点,不管是买卖还是租赁,都有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目前房地产中介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一大痛点,即买卖或租赁双方信息不对称。目前一些城市的较为强势的房地产中介甚至通过不释放高价卖盘等方式,人为干预了市场的供需情况,从而影响了楼价。同时,房东不容易在签约前获得租客的征信情况等信息,存在租客不能及时、稳定支付租金的风险;租客也不能充分认识房东,甚至双方有遇到假租客、二房东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雄安新区已建成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并且已经低调上线了一段时间,这是全国首次在租房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上,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以及房屋租赁合同信息都具有无法篡改的特性。如果使用该平台,租客就不必再担心遇到假房东,租到假房子。同时通过租赁房屋产生的个人大数据上链,将为政府公共房屋资源分配等方面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据悉,中国建设银行、链家、蚂蚁金服等机构参与了这一租房模式的建设。

笔者呼吁,房屋买卖的应用场景也应尽早引入区块链技术赋能。目前一个二手房的买卖需要有房地产经纪、土地所有权核证机构乃至法律服务公司、税务顾问、资金托管银行等各类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参与,这些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买卖双方建立基本的信任。如果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引入房地产交易环节,则房屋交易环节将大幅精简。

近日,美国房地产业一些先锋开始尝试接纳虚拟货币及区块链技术。一些房产公司开始测试使用虚拟货币支付租金,甚至是购买房产;美国几个州也开始修改法律,允许将区块链技术用于房产交易。当然,房地产与区块链的结合一定需慎重,要完成这些改革,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是数十年时间。

(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