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角色悉数登场,一台空前绝后的区块链好戏刚刚拉开帷幕
摘要: 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公开从正面讲区块链开始,区块链行业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家IPO上市公司出现,币价大起大落,国内监管政策新鲜出炉,区块链业界面临洗牌。在此背景下,付饶就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产业应用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和徐道彬进行了专门的访谈。

徐道彬|“重启世界”创始人、“区块链协同创新百人会”联合发起人
付饶|《大公报》专栏作家、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
从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公开从正面讲区块链开始,区块链行业发生了很多事情。第一家IPO上市公司出现,币价大起大落,国内监管政策新鲜出炉,区块链业界面临洗牌。在此背景下,付饶就区块链的发展趋势、产业应用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和徐道彬进行了专门的访谈。
付饶:11月21日,嘉楠耘智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股票代码为“CAN”,发行1000万股ADS,每股定价9美元,募资金额9000万美元。随着钟声响起,经历三次寻求登陆资本市场失败后,嘉楠成了“全球区块链第一股”。
徐道彬:和区块链有点关系的,不论是链圈、币圈、矿圈甚至盘圈,大家都特别激动,区块链各种群里祝贺和红包不断。但我看,嘉楠耘智创始人张楠赓不论是致辞还是受访,好像没提到“区块链”这个词。
张楠赓认为嘉楠耘智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智能芯片的商业化路径走通、做大,通过算力服务提升社会运行效率,改善人类生活。展望未来十年,嘉楠耘智将发展为一家超级算力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以计算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贯穿企业从获取数据、打通数据,到根据数据驱动服务的每个环节。
区块链从业者在目前这个寒冬之下,确实需要借嘉楠耘智的火,暖一暖自己的心。矿机和交易所无疑是区块链产业两大巨头行业。此前,矿机行业全球第一吴忌寒的比特大陆9月底在港交所交表的消息,估值最高达到400亿美元,矿机行业全球第二的嘉楠耘智也在5月向港交所递表。现在交易所受到彻底清查,大部分将灭亡,头部交易所不得不纳入现有规则,迂回生存。
在一片欢呼声中,我看到的是这些区块链先行者们,急于变现、寻求肯定的心路历程。确实不是装的,我比较平静。我觉得此事并非区块链发展的里程碑,对于区块链的未来发展影响甚微,这场IPO其实仅仅是早期投资者的解套,区块链经济没有VC,没有PE,嘉楠耘智的IPO并不意味着区块链经济的重要发展节点,“全球区块链第一股”这个称呼听起来很新其实很旧,颇有误导之嫌。
这是区块链在过渡时期的特有生态,自2009年开始,从极客、冒险家、投机者、信仰者,到2019年,科技巨头、传统商家、政治家、从边缘到主流,所有角色悉数登场,现在让我们好好聊聊区块链……
付饶: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以及共享、共治的思想,进一步演绎下去,很容易和政府所倡导的理念背道而驰,其共识难以成为社会的主流,如何在这种情况作出正确的创新?
徐道彬:从主流的线索,才能看到区块链主流的道路。区块链从“信任的机器”到“价值互联网”,然后到“分布式组织”,给人类的大规模协作上带来了更多可能。今天我们生存于虚拟+现实的双重世界里,区块链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分布式网络、分布式账本到分布式商业的新航线。
比特币来源于“密码朋克”,这是一群技术极客的匿名组织,它反对的是科技巨头对数据的垄断,还不能叫反政府,最多是无政府状态。我觉得,在主流社会,需要给一些另类的人留下一个部落,没有多元化的社会就没有主流的价值。以太坊出现后,展示了股权或融资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经济的尝试。
前不久在传,洪门开始发币,大家都觉得有点不合主流。但随着JP摩根代表传统金融首发自己的JPM,Facebook联合27家联盟发起libra,然后沃尔玛代表零售商业发币。似乎区块链开始从小众、边缘的状态走向了主流。
这是人类从物理经济向数字经济共同迈出的第一步,从少数人开始,从边缘人开始,个体、企业和政府都入场区块链,既有主权区块链,又有产业区块连,也有基于个体的公有区块链,共同推演数字经济和文明,人类组织的基本逻辑将在数字世界重新上演。
付饶:2017年,我听说在深圳有的街道武断地写了,凡是提到区块链都是诈骗,这种标语也曾出现过,起码说明区块链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现在忽然抬高到一个战略的位置,您以为其中道理何在?
徐道彬:时至今日,以比特币、Libra、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开始出现,货币迎来了数字化时代。我非常认同朱嘉明老师关于“数字货币两个阶段”的论断:在第一阶段,数字货币需要与原来的经济体系发生结合,试图与传统金融和产业相融合;到了第二阶段,数字货币自成体系,吸引传统经济形态嵌入到数字货币体系之中,呈现了主导着整个经济社会演变的征兆。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货币发行的基础变成了与国家主权、GDP、财政收入相挂钩的国家信用。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通过美元垄断了全球石油美元结算和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美元成为了事实上的“全球货币”。
近十年来,美国为了摆脱金融危机,通过国债投放货币来刺激经济发展,导致政府债务总量从2007年的9万亿美元上升到2019年的22万亿美元,已经超过美国GDP。如果美国债务持续攀升,到期债务和利息消耗完全部的财政收入,美国没有信用再发国债,融资能力将会减弱,一次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不可避免。
目前央行准备推出数字货币(DCEP),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推出的全新加密电子货币体系,其实人民银行对DCEP的研究已经有六年。DCEP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
很多人说facebook和美国政府演了一出戏,演来演去的结果是Libra必然增强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这是国家主权层面的竞争。DCEP消息出来后,越来越多的主权国家也会作出同样的反应。接下来,产业巨头必然要作出相应的竞争,中国的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经积累了很多技术专利。如果说美国是先出来libra,后出来数字美元;我们则是先出数字人民币,再出产业稳定币。
我以前一直说,比特币开启了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librar出现,才真正影响了现有的经济格局和世界秩序。数字货币改造了原来的金融秩序和生态,不仅改变了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框架,还刺激了新的利益结构,穿透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界限。
关于国家战略层面以及未来货币,最近黄奇帆、周小川以及朱嘉明几位大家的论述都非常深远,我学习后的体会是: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双向促进,相互带动,数字货币呈现出既竞争又合作的多重博弈状态。这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身在江湖的一点学习和思考,更多是感受时代,其实主权层面的挑战是我们的百倍、千倍。
付饶:您很早布道产业区块链,从股改到产业互联网,再到产业区块链。今天产业区块链的提出有什么样的背景?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徐道彬:“货币之战”的下一步将会重归“产业之争”。回到中美贸易战,中央也提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明确提出“中国坚决反对技术封锁和贸易保护主义,努力保护产业链完整性,愿意以冷静的态度通过磋商和合作解决问题,坚决反对贸易战升级”。
华为、中兴不是说要退出,反而更要保存在全球的产业链系统之中,对关键产品和设备必须自主研发,对这一点不应该有任何幻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加入WTO的推动下,中国经济通过产业区块链,通过一带一路,通过全球产业分工,优势互补,与各个国家地区的产业不断融合,形成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协同合作体,推动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国家也是从产业方面,肯定了区块链的战略高度。国家领导人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国家领导人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区块链对产业不是颠覆,而是赋能,所以在联盟链的底层技术做出了布局,同时涉及到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的技术结合,并研究区块链的监管技术,促使区块链健康和可持续地发展。据中国科学院陈纯院士的介绍,链上链下数据协同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赋能工业、农业等等。
产业区块链是供给侧改革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区块链上,重构产业生态系统,企业将越来越专,几个人、十来个人,把某一个环节做到最强,然后和产业链协调起来,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是可以看得到的变化,未来将走向共创、共治和共享的大规模协作。现在对产业进行链改,其意义远远大于当年对企业的股改。
付饶:前些年的币改、链改概念比较火,这几个概念都没有太成功。国家领导人开完会以后,币改、链改的项目好像又卷土重来了。您对这些项目什么样的研判?
徐道彬:大家自然会从自已熟悉的领域入场,就像从卖场到电商一样,似乎都是卖东西的场景,但最后没有一个转型成功的。区块链用业务场景来看,就像隔一个玻璃看对面,你以为看得清楚了,走过去就一头装玻璃上去了。从业务痛点和业务场景上去突破,肯定是一个误区。
经过那一阵子币改和链改的热潮,大量碰撞和反思后。我觉得首先是产业理论和格局需要突破。我们之前也很迷茫,后来经元道老师介绍,认知了原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的六次产业理论,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从传统经济学走向创新经济学,就是从三次产业理论走向六次产业理论。六次产业理论的划分如下:第一产业可以不变,是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的传统农业;第二产业也可以不变,自然产品再加工,是工业产业;第三产业本质上不变,但略做一些变化,然后增加第四、第五、第六产业的服务内容。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第四产业。第五产业就是文化创意⊕。在使用“+”时,会在上面画个圈,写成“⊕”。这是公理化系统中的运算符号。“⊕”可以代表世界上任何运算规则,而小学数学中的“+”通常只代表简单的运算。用文学语言来表达,“⊕”就是融合;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叫创新。
一产是农业,最基本的元素是土地;二产是工业,资金是最基本的要素;三产是服务业,最基本要素是时间。四产就是互联网平台经济,最基本要素是数据;五产是文化创意产业,基于虚构的情境。六产是什么?在一、二、三、四、五里面抽出一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组合过程中产生了增量,这些增量的本质就属于六产。
六次产业理论重视的是产业融合和系统经营。我建议大家,不要一窝蜂都去+区块链,没有产业理论的升级,没有产业融合和系统经营的准备,加了区块链也是白加。
其次,产业区块链是产业的链改,而不是企业的链改。现在谈链改,最怕的就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带个部门总经理气势汹汹的要搞链改,这是企业的一个行为。链改一定是一个产业共同体,像Libra,是Facebook带二十几个企业组成联盟,不是一个企业单独的行为。所以需要产业里有龙头地位和号召力的企业来发起,比如说水果领域的百果园,地产里面的万科、碧桂园。
链改是生态思维,是对平台垄断思维的超越。平台思维就是摩拜、小黄车以及当时各种颜色自行车的激烈竞争,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算是成功。用生态思维去实现共享经济,就是把所有人闲置的自行车拿出来用就可以,而不是中心化的企业通过资本驱动买了一大堆的车,搞得你死我活。而对于更多的小企业,如果你不能创造一个生态,你就去加入一个适合你成长的生态,而不是被大企业竞争得没有活路。
资产上链才叫链改,不能上链的就不是链改。产业区块链就是要弄清楚哪些资产可以上链,上链的是产业上下游以及链条之间创新、协作的部分,企业作为节点,做好自己的专业和协作。互联网⊕的第四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的第五产业,这些领域可以形成最小的产业生态,用社群的自组织可以尝试很多创造性的应用。
付饶:比特币白皮书一开始就跟金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官方最早承认的应用场景,就是电子发票或者一些票据业务,现在在深圳试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支付。在金融方面的落地应用场景会更容易,然后对在其他的方面推进可能会更慢、更多的阻碍,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
徐道彬:周小川最近在一个峰会上分析,鉴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更适用于交易量不太大的交易环节,所以人民银行选择了两个系统做试点,一个是票据交易,一个是贸易融资。前者是因为交易对手方相互了解,相互负责,监管方面没有太多的任务和责任,后者因为换手频率相对低。
再看比特币系统,每个参与者都自私自利,但都不影响比特币系统的成长。比特币将点到点价值交换试验成功,在我心里就是数字经济的真正起点。区块链离金融最近,是因为区块链本身就在重构价值中介。比特币的货币属性、以太坊的融资属性,已经成为事实。
而Facebook作为一家27亿规模全球用户的互联网巨头,开始推动民间版的全球加密货币计划。其实,趋势越来越明朗:通过区块链技术与通证经济模型,任何优质资产都可以通证化,在全球范围流通,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自由买卖。区块链未来发展到价值互联网,就会像我今天给你发微信一样,一键发出彼此认同的资产。
付饶:我参加过一个叫未来城邦的项目计划,可能就2046个ip, 2046个这种编码,每一个编码专属于1人,然后这个人需要在60天之内读很多数学物理哲学或者美学很多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基础东西,然后对整个的人类社会的文明的构建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才能具备进入城邦微信群的资格,然后他试图在营造一种自管理组织。可是运营到现在发现它趋于平静和僵尸化。然后它的通证分配机制虽然现在也存在,但是也并没有很好的激励到社区去贡献。我相信里面一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很少看到他们发表有见地的意见。我也觉得挺可惜的,为什么这么好的构思没有成为一个可持续的社群经济体呢?
徐道彬:其实,不仅是文创领域,而是整个商业领域的都在从有形产品向无形产品的方向转换,都是从物质价值向精神价值转移。什么是互联网,包括以前的大规模生产解决不了的东西?什么是区块链必须解决的问题?
虚拟世界将是我们面向的广阔未来,虚拟世界是价值观的选择,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那种创造精神产品和数字产品的领域,非常适合区块链的思想与技术。
你说的这个案例构思与设计非常聪明。学习分享是兴趣小组,是一阵子的需求,虽然好玩有逼格,但没有创造什么新价值。再说,现在到处都是的“区块链电商”,哪怕它不是个骗局,里边东西便宜,消费即挖矿,也只是电子商务的延续。
是否创造新价值是我看社群能否成为经济体的根源。一个团体只有共创新价值的时候,凝聚力才强,比如说一起创造个动漫作品,大家共同弄个电影,当然有主要的人,但大家参与进去了。因为创造新价值才能分享价值,而不仅是便宜和兴趣的满足。一起创造了可以交易、可以流通的价值,共创、共治和共享,是一个社群经济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付饶:如果要把经典的IP,比如迪斯尼上链也很难,要跟迪斯尼的股东去谈,要跟迪斯尼利益的所有相关方去谈,你不得不去普及区块链和通证经济。所以我觉得“重启世界”早先是科幻与电影的构思,但先从区块链认知开始构建IP,然后再影响到创作者,虽然幸苦但符合逻辑。
徐道彬:区块链时代来临,大家不要想着把老东西搬到新大陆,而是要在新大陆上去创造。区块链是要在新系统创造新场景,分享新价值,这种新价值,首先是人类没有解决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不是现有商业的升级。
伟大的组织一直在主要经营的是共识,新的文化需要新的开端,需要新的共识,“重启世界”就是区块链时代的原生的文化IP,就如同人机时代的《西部世界》,但品类不限于科幻、影视,会有多种形态。共创、共治和共享,本质上来看,“重启世界”作为一个IP,不仅是这些精神产品的组合,更是从区块链思想和技术原生出来的社群经济体。
我们从源头瓦解了所谓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开源共享,将所有权和使用权通过通证启元合二为一。社群经济也会颠覆传统的平台定价模式,而是自由市场,自由定价,点对点的流通。
区块链作为一种制度技术,是一个分蛋糕的哲学和分蛋糕的技术,当然区块链目前处在两栖时代,在传统产业体系内增加效益,在新的社群经济形态中,则具有颠覆性的应用,我们将作出有效的尝试。
区块链带来全新的场景,全新的价值,是因为区块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观。让区块链真正成长的。一定不是从原有商业开始,也不是一个存量的盘活,而必须从一个新的共识开始,而新共识就是从小微和边缘开始。
世界已经不是以前的世界了,“重启世界”先做区块链文化的IP,再做区块链通证经济。如果你不具有自由主义的灵魂,如果你不在边缘的状态,如果你只有一个同乡、同学和同事的圈子,如果你不知比特币为何物。我觉得,你的世界真的需要重启了……
(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