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网络效应,区块链的又一层去中心化
摘要: 虽然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去中心化,任何去中心化都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但是区块链技术确实可以帮助优化组织架构,从而提高组织内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特征之一,也是不少企业、组织、机构进行区块链链改所试图达到的目的。虽然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去中心化,任何去中心化都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但是区块链技术确实可以帮助优化组织架构,从而提高组织内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对“去中心化”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去中心化,以及我们能用区块链做到什么。
当然,“去中心化”这个词如果详细探讨起来,内容及其丰富。今天我们主要来聊一聊,“去中心化”和“网络效应”这两个词之间的关系。
去中心化的层次
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曾经探讨过去中心化的三个层次:
一是架构层,即在物理世界里,一个系统由多少计算机组成,能够忍受其中多少计算机的崩溃而不受影响;
二是治理层,即有多少个人或者组织对于系统拥有控制权;
三是逻辑层,即如果将这个系统随意分成两半,这个系统还能够继续运行吗。
从这三个层次出发,我们可以判断很多系统的中心化程度。而我们也可以考虑其他层次,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网络效应”。这个层次和逻辑层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网络效应:强者恒强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在一个系统中,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的价值呈几何级数增长,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这在经济学中称为网络外部性,常称网络效应。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台电话,那么电话是毫无价值的。如果有两台电话,其价值也仅限于相互通话,非常微小。但随着电话数量的增加,电话的价值开始几何放大,当全世界的人都开始使用电话,电话的价值就已经让人无法离开它了。
所以你发现了,微信、QQ、脸书等绝大多数社交软件,乃至任何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系统,都或多或少存在网络效应。如果你的社交圈里都在使用微信,那么你也不得不使用它;就算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更好用的社交软件,也无法打败微信,因为微信已经有了“网络效应”这条护城河。
因此,“网络效应”也是中心化的一个体现。像微信、脸书这样的社交巨头,凭借着强大的网络效应,使得后起者挑战它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而强者可以凭恃网络效应的保护,疏于用户体验的维护。中国古语“店大欺客”,也是这个道理。
区块链去网络效应
那么,区块链如何去网络效应?遗憾的是,现阶段区块链也无能为力,区块链去网络效应必须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和基础设施都非常成熟的基础上。
假设在未来的某一天,区块链技术和基础设施都已经非常完善,绝大多数的应用都运行在区块链网络上。那时的最大社交网络叫链信,但是链信丝毫不敢松懈,因为链信的所有用户数据都是上链的,由区块链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但是任何其他社交软件都可以进行调用(但不可以进行查看,所谓“可用不可见”)。这样一来,用户可以随时用“链Q”,“链书”等其他社交软件与链信用户进行标准化的信息交互,链信将无法使用网络效应作为护城河,而只能在用户体验、非标准化的特色功能、运营手段方面下功夫。
其实,这种去网络效应化的情况已经在某些个别领域有所体现。
比如去中心化的数字钱包,只需要地址和私钥,就可以在不同的钱包间随意切换,不用考虑某个钱包是不是没人用,也不用担心A钱包的用户不能向B钱包打款。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用户的体验将被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不仅能够惠及广大用户,也能够让那些沉心做好产品的开发者们获得自己应有的价值。而这一点,也是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所希望带来的更加公平透明的网络世界。
(作者:链博科技,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