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怪事: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摘要: 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区块链诞生至今,即便如同行业人士所说的“十年”,但实际上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原理,是从比特币多次暴涨吸引人们关注后开始的。
这其中还发生了著名的比特币病毒勒索“永恒之蓝”席卷全球事件,使得比特币一时从少数人知道一跃成为众人关注的加密货币。
然而,在2019年末整个行业正本清源之后,链圈、币圈和盘圈被分开,币圈和盘圈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走向灭亡:查封、奔袭、出逃……一系列的动作,反映出监管层对这个行业的整治力度。
于是,“应用落地”再次成为行业热词。应用落地、商业落地成为区块链行业的首要目标,在于能否重塑它的商业价值。
无币区块链,亦即我们所说的联盟链,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大规模集结,整装待发。腾讯、蚂蚁金服、苏宁、京东、百度以及华为等大厂相继宣布区块链项目的进展情况。蚂蚁金服更是在技术方面攻破多项技术,取得数十项行业专利。可以说,为区块链最终的商业落地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然而,怪事出来了,一些技术团队似乎一门心思钻在区块链上面,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双十一阿里巴巴推出区块链技术为产品溯源。但是消费者更关心的是价格降了多少,对于是否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毫不关心。
再举个例子:一些项目方打出“利用区块链来解决招聘过程中的信任问题”,个人信息永久上链,无法篡改,并把应用场景都提前安排好:应聘者在向用人单位出具证明的时候,只需要在相应的站点获得资料证明,然后提供给用人单位即可。
由于该资料使用了区块链技术,具有无可篡改性,确保了信息在上链前的那一刻到上链后是无法篡改的,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表面上看,这似乎解决了信任的问题。实际上,如同鸡肋。
互联网与传统的行业不同,讲究的是高效。有一个著名的互联网产品经理人说过,互联网产品将就的就是删繁就简,越简单越好,做到最简单的时候,一切就唯有规则。类似于现在的一些区块链项目,生搬硬套地扯上商业应用,增加繁琐的动作,用户体验感极差,会造成大范围的用户流失。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项目都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或者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没有从商业角度出发,更没有从解决用户痛点出发,于是闹成许多笑话。
言及此处,想起一个故事:前苏联和美国展开太空军备竞赛,美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钱财,研究一个关于真空失重和极寒环境下油墨笔不出现赌笔、出墨不连贯的问题。经过三年时间,通过七十多位学术领域的专家,耗费了数十亿美元,终于达成所愿。
这一天,正当他们为此庆贺的时候,特工传来一个消息:前苏联这几年一直在使用铅笔。闻言,在座的专家无不羞愧难当……
的确,技术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1、 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2、 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3、 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chengyiniu@chaindd.com)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