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专栏】刘志毅:区块链与数字金融货币理论
摘要: 本系列为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AI与区块链智能经济系列”,主要讨论区块链智能经济,主要内容来源于刘志毅即将发表的新书《AI与区块链智能》(包括一些未录入书中的内容)
我们在最后一个部分来反思传统货币理论,并结合数字经济学的数字金融理论来分析整个货币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货币本质的认知出现了哪些转变。我们看到从间接交易的市场出现之后,货币作为价值的衡量物就出现了,也就是说货币是基于交接市场形成的共识性“商品”。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看到货币出现了两种变化:第一种变化是载体的变化,也就是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然后从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发展阶段,货币的形态不断的变化,而作为价值符号和交易载体的货币内涵并没有打的改变;第二种改变是制度的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曾经采用了不同的货币制度,包括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信用本位制等等,我们目前采用的就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货币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意义的货币被认为是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为交易媒介、支付工具、价值储藏和计算单位的物品。因此,任何在经济网络中承担类似作用的一般等价物都可以理解为货币。
正是由于货币逐渐虚拟化和依赖信用进行分发,因此导致了所谓法币的缺陷,主要是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由于法币通常是政府垄断的货币,按照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说法,法币是通过国家权力迫使民众接受和执行的合约。在金本位制时代,法币本来是一份相对公平和对等的合约,而进入了信用货币时代,这份合约对民众来说显然非常不公平。
第二,由于法币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其发行数量和周期的,因此很难避免政府制造通货膨胀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其本质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与黄金的脱轨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信用货币发行。因此,从长周期来看法币的持续贬值以及经济周期性波动将无法避免,因此哈耶克说,“历史基本上就是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的过程”。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目前的货币制度缺失存在结构性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任何政府都无法抑制住来通过通货膨胀来解决经济问题的冲动,按照凯恩斯的说法,“通货膨胀一直是一种有吸引力的可供选择的收入来源,因为事实上不用任何人投票表决,政府就可以利用它征收赋税,它是以一种无人能弄明白的方式做到这一点的。”
另外一方面,由于社会创造的财富是由法币来衡量的,所以客观上通货膨胀也就导致了这些财富价值的相对受损。我们可以认为从民族国家崛起之后,法币信用化也就看起来顺理成章了,虽然事实上这件事情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具备必然性。这一点在哈耶克《货币非国家化》一书中被充分论证,该书的中心思想就是,除非各国政府不再拥有对货币创造的垄断权力,否则永远无法实现价格稳定。哈耶克的理想是:在一个国家,发行具有明显差异的,并由不同货币单位构成的货币,包括让私人货币流通,并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竞争。只有这样,所有的货币发行单位才会紧缩其货币发行量,以避免因货币不断贬值而最终被淘汰的命运。为此,哈耶克提出了详尽的货币非国家化的方案来解决他所看到的种种问题。
很显然,这本书中的理念在现实层面是不具备可操作性的,因此《货币非国家化》的出版影响甚微。即使是激烈批评通货膨胀和现代货币体系的弗里德曼也认为哈耶克的希望无法实现:能够提供购买力的私人货币,是不可能驱逐政府发行的货币的。也就是说,主流经济学都假定只能在法币不可替代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法币发行数量,抑制通货膨胀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事实上,哈耶克的这一学说与他早年提出的中立货币说是遥相呼应的。中立货币说的核心思想是稳定货币供应量,保持货币的中立性。但这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分析,只提供了货币政策实际效果的一个判断标准,而很难付诸于实施,缺乏现实应用意义。
面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通货膨胀的不断发生和加剧,哈耶克从经济自由主义出发,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货币非国家化的设想。认为货币失去中立性,以致破坏经济的根源,在于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必须打破垄断,由私有银行发行竞争性货币来代替国家货币,建立货币发行的内约束机制,才能有效地限制货币供应量,维持币值和市场经济的稳定,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
简而言之,我们看到货币理论的思想实际是从相对保守走向自由主义的演化路径,由于市场经济越来越开放因此货币的理论内涵也就越来越丰富。遗憾的是,在传统货币理论中虽然出现了哈耶克这样的推崇自由主义的大师,但是现实角度他的理论很难进行落实,而中本聪的方案无疑是在数字经济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货币生态。
回望过去十年间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路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比特币是区块链目前为止最重要和最成功的应用场景,这对于区块链技术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正是由于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成熟应用场景,因此受到了来自几乎所有领域的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金融领域的重视。这使得区块链技术从格局上就比传统的互联网来得有优势,也使得创新创业者们对这个领域投入了更大的热情。
不幸的是,任何技术领域的创新都无法改变人性的贪婪,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因此各种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的所谓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快速的推动这一轮以数字货币为代表的创新浪潮走向毁灭,大多数创业者被其中滥竽充数和充满欺诈意味的创新蒙蔽了双眼。因此,我们在这里仅仅讨论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数字货币相关的理论思考,而不是鼓吹其所谓代替法币的作用。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比特币拥有了哈耶克关于非国家货币理论中的货币应该具备的几乎所有特质:
第一,比特币本身是独立于具体的国家或者中央银行的,具备了非中心化的特质,尤其是它所采用的点对点的分布式账本模型,使得其在基础设施上具备了更大范围的共识;
第二,比特币通过竞争性的激励机制来推动货币产生,因此货币作为一般价值的衡量物就具备了现实的模型。因此,在合适的经济模型设计下,也能够推动整个经济生态能够不断的创新和增长。
第三,由于比特币数量是有限的,按照其背后的数学算法在2140年就会达到其上限2100万,按照费雪公式推断,由于其总量受限且其价值相对稳定,因此就能够使得货币生态是相对可控的。换句话说,比特币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相对开放和更加可控的货币生态,虽然它在实践意义上的价值还需要观察,但是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然后,我们来看比特币在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深层次价值,也就是通过加密的方式保护了私有产权。从这个角度来说,比特币第一次从技术上提供了每一个个体自己创造的私有财产处于不可侵犯、不可冻结和不可追踪的状态。比特币的拥有者可以在一种没有政治和政府干扰,完全以信任为基础的自由体系中,拥有和享用货币财富。
或者说,比特币创造的是一个自己对自己负责、依靠信用运转的世界。货币主权要回归给个人,每个人有选择货币的权力,成为货币财富的主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生在互联网,用在互联网,加之个人间的匿名支付,使得任何政府至今无法对其交易实行征税。从根本上说,比特币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 这种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的探讨,很显然是来源于我们之前所谈到的密码朋克的影响,正是由于比特币的出现使得起源于开源理念影响下密码朋克运动的思想影响到了金融领域的发展,比特币实现了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转化。
最后,我们来讨论比特币在数字货币的时间和理论思考中,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价值。还是要提醒下,这些思考和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理层面,而不是实践层面。由于现存货币生态是存在内在的结构性缺陷的,因此来源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创造可以给到传统货币金融领域一些本质性的思考,简单地总结为三个方面:
- 比特币提供了一种跨域空间和时间的数字货币生态,从范围上超越了传统货币理论的法定国家的范畴。因此,从超主权货币的理论看来,比特币拥有一种更加公平和平等的货币价值。从货币理论角度来说,由于货币代表着购买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任何货币的发行都存在一定的“铸币税”(只要发行收益高于发行成本),谁拥有的货币形态越多,拥有的货币税收入越多,比如信用货币之于政府,实物货币之于实物生产者。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目前看起来也难逃对“铸币税”的追求,它正在通过不断的上市交易和分叉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价值。本质上任何一种虚拟货币都在追求证券化的过程,这就使得比特币发行的2100万的初始设定成为“伪上限”,因此比特币很难真正成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
- 比特币由于其基础设施是区块链网络,因此作为数字资产的比特币拥有更好的流动性,能够在跨境贸易和支付等多个领域发挥传统货币无法发挥的作用,降低整个经济网络交易的成本,推动全球化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的深度整合。然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由于比特币目前存在极大的追求“铸币税”的冲动,尚不能成为世界通用的一般等价物,因此本质上也很难成为风险对冲工具。比特币的使用场景高度依赖信息网络,很难像实物黄金那样可以在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目前比特币也没有像黄金一样纳入国际储备资产,这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无法与信用货币价值和国债等资产建立内在联系,发挥其避险功能。
- 从理论来说,比特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不仅可以作为价值衡量物,而且由于其内在的可编程性,因此拥有的是关于区块链网络中的经济体的全部信息账本。这可以推动传统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化,尤其是对构架相对透明的企业和市场制度来说,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货币具备更有深度的价值。这里的关键实际上是区块链技术中共识机制的经济激励相容的理论,也就是无组织的群体行动如何在区块链技术下形成一种经济激励机制的作用。所谓激励相容指的是通过制度安排使得参与市场经济的各方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最大化价值之间的目标相吻合,这样的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因此,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如何发挥在去组织化的分布式协作中的作用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一种制度安排以及经济个体对帕累托改进的动机,在加密经济的算法机制下成为一种更有效的组织生态是我们理解和观察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生态的重点。
总结下,我们讨论了比特币作为区块链技术下的数字货币与非国家货币理论思想的内在联系,也讨论了比特币作为非主权货币的内在价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就是数字货币生态的最终答案,我更倾向于这是一种对传统货币理论实践的参考系。真实的世界中,更有可能出现一种法币和数字货币共生的状况,二者互相借鉴又在特定领域完成相应的作用,具体说来我们可以给到三个结论:
- 数字货币出现是技术推动下的产物,中央银行发行主权数字货币可能代表了未来数字货币发展的方向。比特币的创新来自于私人部门,其应用也出现在私人领域,但是中央银行可以凭借其主权优势迅速成为整个市场数字货币的主流形态,这是在现阶段的基本事实。因此,在金融领域之外找到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如通过共识算法将去中心化组织群体行动的经济激励显性化,这就是在企业管理相关的理论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数字货币生态的建立目前只是处于一个非常初级阶段,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制度建设层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由于数字货币的创新涉及到金融领域,如何对新技术进行金融监管也是目前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需要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定位、权限和准入设定明确的规则。任何一种金融创新都不能脱离实际的外部环境,对于新技术所创造的新金融我们要尤其小心,降低造成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无法预料的风险带来的影响。
- 未来数字货币生态中,社会流通的货币结构会越来越多元化,央行数字货币价值相对稳定,而私人数字货币则波动较大。最大的影响在于,货币运行机制出现新架构,如何重构货币政策体系和跨国的货币机制成为各国央行面对的新问题。包括我们之前讨论的超主权货币生态的实现也依赖于数字货币理论的创新和制度的实践,这是作为研究者必须关注的领域。
以上就是我们基于数字经济学的数字金融理论对区块链以及数字货币相关话题的基本结论,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助益。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