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爆款背后,数字化治理的困境和突围
摘要: 健康码爆款背后,数字化治理的困境和突围
健康码是2020年出现的第一个爆款应用,自2月中旬起短短时间便普及到全国超200多个城市,上至互联网巨头,下至各行业新秀,纷纷围绕“健康码”展开布局,其中原因既有新冠疫情下发展的偶然,又有互联网、数字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浪潮背后仍是隐忧重重。
健康码—数字化治理浪潮中的奇点
我们高估了健康码的当下意义,却又低估了健康码的未来价值。「健康码」为疫情防护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信息化手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疫情筛查的准确性,重要程度一目了然;但是我们也需要认清楚「健康码」只是防疫体系中的一环,更不是“万能通行证”,「健康码」更多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现有防疫体系中的症结。
其中道理细想便知,在这次疫情阻击战开始之前,我们已经先后抵御了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那些时候并没有「健康码」,信息沟通也不如当下便利,疫情防控难度甚至更甚,我们却也打赢了一场场“抗疫阻击战”,靠的便是坚实有力的疫情防控体系。
「健康码」的更深远影响真正扣开了数字化治理的大门。数字化治理并非新概念,在过去几年当中,数字化治理的热度持续增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正式指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角度出发,更好发挥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科技支撑作用。但是,数字化治理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爆款”应用却是「健康码」——这款功能逻辑并不复杂,却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的应用产品。
如果从功能维度分析,「健康码」的逻辑算不上复杂:用户填写信息—生成通行二维码—关卡验证登记,但是在这个简单的操作流程背后,是用户身份、工作、出行、社区、健康状况等诸多信息的交相验证的集合,也是跨部分、跨机构交互合作的典型案例。
「健康码」的更深层次意义在于成功探索了数字化治理的新模式,并取得不错的成果,可以看做是数字化治理的奇点。在物理学当中,奇点被作为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也是宇宙形成的最初原点,那么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健康码的应用逻辑将会进一步普及,与更多现实场景融合,并最终推动整个社会数字化治理的进展。
「健康码」的爆火,有其发展的必然原因。
第一,人与信息结合逐渐密切。通过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终端,人们能够随身携带的数据量早已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增长,个人数字化身份正逐渐完善,并逐渐与现实生活相关串联。「健康码」承载了用户身份、出行、健康等多方面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在过去的互联网难以承载的。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10年前的网络场景,个人身份与网络身份存在明显隔阂,两者间关联性极弱;而伴随着直播产品、智能终端产品相继问世,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距离逐渐消解,网络上的信息能够逐渐还原出个人的生活状态,人和信息不再是原来分离的状态,而是正融为一体。
第二,产业数字化变革的急迫性。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卫生部门与公安、交通、通信、医疗物资管理部门协同治理,却也暴露出信息同步不及时、单兵作战、信息纰漏等诸多问题跨部门、跨城市间数据融合的需求与紧迫性也体现的格外明显。「健康码」之类的数字技术应用显现出很强的向下连接终端的灵活性,成为社会自上而下层级治理的有效补充。
健康码背后的隐患
「健康码」虽然能够在本次防疫阻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其背后仍面临诸多隐患。
首先,「健康码」加剧了个人隐私暴露的风险。让我们先看下「健康码」的评判标准:空间维度,精确到乡镇街道,每位使用者都将定位到所在社区;时间维度,某人去过疫区的次数以及时间长短,配合上铁路公路等出行信息,可追溯出传染路径和行进轨迹;人际关系维度,与密切接人员接触状态等个人有效信息。
「健康码」是各种信息相互连接后才能够发挥作用,但是诸多维度的信息却多多少少都牵涉到个人隐私的问题,或许在疫情关头,隐私显得无关紧要;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可以致隐私安全而不顾。
如果任由个人隐私数据被无节制地开放,可能也会引发“人被当做数据一样管理”的连锁反应,轻则我们将遭遇信息骚扰、大数据杀熟,重则将直接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其中的风险我们并无法承担。
其次,「健康码」映射出数据孤岛、数据可信度问题依旧突出。就目前抗疫情况而言,虽然政府、机构、企业、媒体、个人之间的数据共享已较为顺畅;但是在某些场景中,仍存在数据同步不及时甚至疏漏的情况。前不久,H姓女士在出现发症状的情况下能够离汉返京便是暴露出来抗疫各环节间沟通不顺畅,各自为战的情况。
想要「健康码」这一类的数字化应用发挥作用,核心条件便是数据流通。举个例子,纸质车票只能作为通行证,车票信息上传到网络后,便成为了出行大数据,如果出行数据只躺在铁道部的数据库里,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如果将这些出行数据交给防疫部门,就能够封堵潜在的传染可能性。只有解决了数据孤岛问题,让数据“流动”起来,数字化治理才有可能实现。
我相信部分推出「健康码」的大厂们也深知上述问题存在,但是在其眼中,在“确认用户同意隐私条款”后使用隐私数据是一种“常态”,哪怕用户完全不清楚自己的数据被如何利用,这也就是Facebook海量隐私数据泄露招致非议的原因。
至于数据孤岛,利益冲突则是其中核心的矛盾点。在任何企业中,数据都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且不说数据交易能带来的直接受益,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就能够帮助一个企业远超同行,将数据分享出去谈何容易?
坦白来讲,上文提到的隐私安全、数据孤岛问题,在当下并非毫无应对措施,区块链技术本就为隐私保护而生,加之构建出的安全多方计算网络恰好能够解决目前数字化治理暴露出来的几大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衍化,其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作用也将得到凸显,自然也会带动数字化治理的升级。
(1、 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2、 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3、 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chengyiniu@chaindd.com)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