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专栏】刘志毅: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初探
摘要: 本系列为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AI与区块链智能经济系列”,主要讨论区块链智能经济,主要内容来源于刘志毅即将发表的新书《AI与区块链智能》(包括一些未录入书中的内容)
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传统供应链金融依靠单一核心组织机构的协调模式不能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并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被随意篡改的风险,如何通过金融科技技术来推动供应链金融向数字化、智能化、可信化转型,更好的将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品流整合分析,建立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率利用,这是目前的供应链金融技术面对的挑战。
基于上述我们对供应链金融的讨论,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契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事件驱动,实体供应链上的各类事件都会引发金融需求,融资提供方案是针对这些业务环节的需求提供的,因此供应链金融很大程度上是事件驱动的。正因为如此,供应链上的信用是多层级传递的,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区块链平台的搭建正好能够打通不同层级之间的交易关系,从而实现信用传递,将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发挥出来。
第二,多主体协调,供应链上的交易关系和链条涉及多组买卖方,并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主体。在多角色参与的财富管理与信用创造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角色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协调多主体的行为并记录每个角色的行为轨迹。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的账本,为参与各方提供了可信的平等协作的平台,降低机构间协作的信用风险和成本,链上信息实现了可追踪和不可篡改,数据可以实时同步核对。
第三,供应链金融需要与各类信息技术结合,目前的供应链金融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自动延伸到自动化、虚拟化和众多其他技术领域。这里尤其强调的是留存智能化,区块链技术提供的智能合约的技术,可以减少人为交互和提升产业效率,通过自动控制供应链流程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正因为以上的几个特点,区块链技术能够很好地在供应链金融上进行应用:
首先,区块链提供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够传递驱动供应链金融的事件相关信息,成为新型供应链金融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次,区块链提供的信任系统和多主体治理机制能够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多主体协调,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奠定新的网络化的治理生态;最后,供应链金融对前沿技术的契合度较高,区块链技术能够利用本身融合度较强的技术特性很快地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进行应用。
在理解了区块链技术和供应链的契合度之后,我们具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总结其应用场景和价值:
1、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基础网络设施使得供应链金融的信息传递更加透明和可信。实体供应链上存在着信息不透明和不通畅的问题,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实体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不断增多的趋势,链条式结构越来越复杂,然而当前实体供应链上的信息基础设施难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授信支持数据。
相对应的,区块链能够以恰当的数据结构和信用网络帮助供应链实现全信息化,实现信息透明、安全和可信。区块链技术能够打通底层数据,促进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论、资金流的统一,解决行业痛点,尤其适用于设计多个交易主体的供应链金融的复杂交易场景。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归集数据,在区块链架构下融资业务驱动的数据在节点进行公开和集中,形成由基础合同、单证、支付等结构严密、完整的交易记录,从而使得链上各主体均可使用已经集中的一致数据源。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数据安全,区块链加密记录在各参与方在线签署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区块链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全网共享的账本,所有运作规则公开透明,可以随时清算和审计,解决了传统财务体系的痛点。
2、区块链技术帮助构建供应链金融的多主体合作协调机制,在供应链金融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托核心企业的资源和信用来服务其上下游中小企业。随着供应链金融参与的交易节点类型和数量增多,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链越来越长,单笔融资额度越来越大,无法建立全局信任以及信用无法相互传递,导致了传统供应链金融难度非常大以及成本高、效率低。
相对应的,区块链技术有助于构建全局信任关系并沿供应链上下游传递信任,克服单点融资的局限,真正地实现和发挥全链互信机制。
一方面,区块链依据供应链参与节点的结构来部署分布式账本,数据无须由单一的中心化机构统一维护,链上的共识机制具备不可篡改性,从而建立一种点对点的信用关系,有助于简化供应链金融越来越复杂的业务模式。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实现信任传递,通过之前讨论的通证经济(Token Economy)的方式拆解企业的信用并沿着供应链逐渐传递,使得信用可以穿透整个产业链条,成为“小众经济体”,解决多主体的信任关系问题。
3、区块链技术帮助供应链金融解决风险控制等问题,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健全的企业信用资信系统,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所以导致了金融机构在提供相关服务时遇到了很大困难。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公开透明的技术机制,使得机构的信用情况对所有参与者相对透明,而连续的交易检验也使得各类单据无需重复地进行真实性校验。
交易行为的互相验证将产生传统信用技术与交易模式难以形成的信用自证体系,这样区块链技术就为供应链金融体系提供了增信的作用,降低了不信任的商业环境带来的交易摩擦和交易成本,有助于票据、资产、交易和回款等业务模型得到有效管理。
这其中典型的应用救赎数字票据,2018年5月份, 腾讯牵手深圳市国税局发布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发票解决方案,由腾讯与深圳市国税局联合建立的“智税”创新实验室正式成立。据悉,深圳市国税局和腾讯将在“智税”创新实验室的合作范畴内,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税务场景进行充分挖掘和赋能,不断推进在“互联网+税务”领域的深入合作。从税务管理、纳税人、政府宏观管理等多个角度,系统地探索新一代生态税务管理现代化平台。
2018年8月10日,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实现落地。开出了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宣告深圳成为全国区块链电子发票首个试点城市。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票据对于控制票据产生的风险非常有价值,一是票据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传播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信息的安全性和可容错性;二是不再高度依赖第三方机构进行交易背书而是通过共识算法实现互信,规避了高度中心化带来的风险;三是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将票据的价值活动程序化,从用途、流转方向和其他各种限制条件有效控制数字票据带来的风险。
4、区块链技术简化供应链金融流程,大幅度降人工的介入,从而规避认为操作错误。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将纸质信用证转换为可以自动执行支付的智能合约;
第二,将提单等纸质文件数字化,并以元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
第三,在每一步创建所有权记录。这样的过程可将人工审核工作量缩短60%~80%,从而解决了人工操作带来的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减少了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和道德风险。
以数字票据为例,目前主要的国内汇票业务有70%仍然是纸质交易,即使电子交易的票据也需要通过央行ECDS系统的信息进行交互验证,借助区块链技术可以直接实现点对点的电子化价值传递,不需要特定的实物票据或者中心系统进行控制和验证,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介入。
总结一下,在大多数情况下,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是以许可链(私有链或者联盟链)的形式存在的,重点在于让供应链中的信息难以篡改和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从而推动信用的传递和流转。
从应用场景来说,基本上是以应收账款为主,一方面原因是应收账款较为容易确权,而其他与实务挂钩的资产相对来说过于复杂,另一方面原因是应收账款的账务人为核心企业,对于还款来说更有保障。我们可以看到区块链打通多方协作的作用会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对金融资产的流通实现有效的监管,也有助于提高资产评级,促进供应链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对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的介绍,理解这部分内容能够帮助大家建立对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场景之间的对应关系。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