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李辉忠:隐私保护让金融合规创新

算力智库得得号
算力智库得得号 机构得得号

Apr 05, 2020 我们是专注于区块链产业深度原创报道、评级、研报项目数据库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微众银行李辉忠:隐私保护让金融合规创新

微众银行李辉忠:隐私保护让金融合规创新
00:00
06:25

 

算力说

区块链为隐私保护增强安全,增加透明度,隐私保护为区块链增强合规,扩大协作度,两者的结合为高度注重安全、隐私的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创新道路。

昨晚的隐私计算大课第四讲,微众银行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负责人李辉忠,解读了隐私保护和区块链技术两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去助力银行业走出合规创新之路,目前微众银行已经为银行业提供了多款技术解决方案。

1

隐私保护与区块链的矛盾点

隐私保护和区块链一样,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方向,针对不同的隐私保护目标、不同的需求、场景,需要选用不同的隐私保护技术。

隐私保护不是一概而论,也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公式算法去解决所有问题。隐私保护涉及到非常多的学科,包括系统安全、密码学、统计学、信息论、人机交互甚至心理学。

而在区块链中加入隐私保护,用户体验也会有变化,其中,区块链与隐私保护之间存在几个基本矛盾点:

比如,区块链讲究的是通过共享、去中心化的方式达到开放,大家都能参与到一个开放的环境和网络,而隐私保护其实强调的是数据要能够被保护。隐私保护是需要尽可能的隐藏个人数据,不能把个人数据全部共享出去。

区块链更强调的是广泛参与,更多机构参与进来,信任更容易建立,所以区块链强调了更广泛的参与,更分布式化;而隐私保护对数据的要求是最小化的收敛,也就是我的数据定向分享给我指定的对象,其他的我就不想分享,我不希望数据被滥用,我希望最小化在一个场景里面用到我的数据就够了。这就是区块链和隐私保护在技术和架构层面上的看起来“矛盾”的点。

那具体如何解决隐私保护和区块链这些“矛盾点”呢?在第四讲的课程中有提到,可以扫描文末二维码观看。

2

区块链与隐私保护的相辅相成

区块链和隐私保护这两个技术可以做到相辅相成,区块链其实可以为隐私保护增强安全性、增加透明度。

有了一些可透明、可公开的数据后,下一步就是通过区块链的方式进行增信,通过区块链记账的方式让这些数据变得不可篡改,也让数据更安全;反过来隐私保护也能为区块链增强合规性。

有了隐私保护的技术,一些原来不太能直接运用区块链的场景就可以进行落地,可以增强在区块链上机构之间的协作。

多方直接协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了隐私保护的技术之后扩大了协作的力度,把区块链和隐私保护两个技术结合在一起搭建的系统能够为上层的应用提供诸多隐私保护以及分布式协作的效果。

包括身份的隐藏、交易的隐藏、规则的隐藏、数据的隐藏等等,这些应用效果会为未来的商业价值提供非常大的便利。实现这种多方广泛参与且不会透露核心机密数据的可信协作后,只需要通过最小化的披露,就能够实现最大化的共赢。这就是区块链和隐私保护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学作用。

3

区块链+隐私保护助力金融服务

金融业务的特点主要包括了参与角色多、数据敏感性强、安全要求高。这几个特点非常契合隐私保护的需要,在金融科技的使用落地过程中可以逐步发现,因为有分布式的协作需要,一些隐私保护的需求和痛点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联盟风控、供应链、联合征信、ABS等业务,都可以很好地应用隐私保护技术,包括对身份、状态、行为和群体隐匿,具体隐私保护如何在这些业务中发挥作用,也可以在课程视频中找到答案。

隐私保护的现状可以归纳为4点:政策环境利好、技术尚未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应用潜力无限,目前隐私保护的产业化难题主要在于说得多,做得少,落地难。

针对这些问题,微众银行选择的是做一个“即时可用”场景式的高效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6个维度效果:

目前,在支付、投票决策、竞拍等场景中,都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何来操作,都在视频课程中有提及。

 

(1、 内容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稿件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2、 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3、 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chengyiniu@chaindd.com)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算力智库得得号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