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专访趣链科技揭开“区块链+ABS”迷雾

链得得的朋友们
链得得的朋友们

Jun 02, 2020 链得得的朋友们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资产证券化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的介入 ,当前“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结合应用程度如何,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

资产证券化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专访趣链科技揭开“区块链+ABS”迷雾
00:00
15:53

当前,随着数字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新兴技术正在对证券市场的成长与监管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区块链技术在证券登记、交易、清算等环节所表现出来的天然优势,让更多人关注到了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这一极具应用潜力和实际意义的场景。

那么,资产证券化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的介入 ,当前“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结合应用程度如何,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业界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团队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趣链科技”)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贝龙 ,共同探析“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很多人对“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还云里雾里,更何况结合“区块链”这一科技界的“新生事物”。下面,我们先用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解释“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假设在国企上班的小张每月固定工资收入1万,有天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开炸鸡店的副业机会,但需要一次性投入11万,但他目前并没有11万的存款,再加上他没房没车,也无法向银行和贷款机构贷款,怎么办呢?这时候他的朋友小王说,我现在一次性给你11万,但你未来一年的工资都得打到我的卡上。小张觉得现在开炸鸡店太赚钱了,带给他的收益远多于给小王的1万差价,所以就跟小王签订了协议。 

接着,小王又拿着协议找到10个朋友,以每人每年11000块的价格请他们来投资,并承诺未来每个月都会返给他们每月的本金+利息,这些朋友一听,想着小张在国企上班很稳定每月本金有保障,他们投入又不多还有利息赚也就都投了。 

在这个例子中,小张稳定的工资流就是基础资产,他们签订的协议就是资产支持证券。实际上,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简称ABS)就是在将某个可以产生稳定、持续、有保障现金流的资产,通过各种金融安排重新包装成证券卖出去。这里的资产可以是实物资产,比如高速公路收费收入、景区门票收入等,也可以是非实物资产,比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比如大家现在经常用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平台借给用户的钱大部分也是通过ABS的手段募集的。

资产证券化为什么需要区块链技术?

实际上,我国从2005年就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尝试,自2014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产品和规模更是呈井喷态势。据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发行各类ABS产品2.34万亿元,存量规模突破4万亿元。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资产证券化也在业务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显现出一些核心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在业务层面,ABS的底层资产不透明,其来源于多笔资产的打包、重组所形成的资产池,资产池里面的资产并不同质,而是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由于缺乏资产穿透的手段,因此对于投资者和相关机构来说,其基础资产是不透明和难以准确评估的。”张贝龙强调。 

其次在技术层面,数据的流转、共享是最大痛点。资产证券化产品都具有基础数据规模庞大的特征,“比如说一个票据性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它可能有3000万条数据,那么如何对这个庞大的数据抽样、定价是有难度的。“张贝龙谈到。而在没有标准的数据流转流程下,各方获取数据、处理数据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在操作层面,资产证券化产品呈现出结构复杂、参与主体多、操作环节多、数据传递链条长的特征。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创新,交易结构复杂化和结构化手段的不断叠加,将使得信用中介链条和利益链条也随之拉长,交易系统间的资金清算和对账问题往往需要占据大量人力物力。张贝龙举例说到,他们此前接洽过一个房产企业想要做ABS,但由于流程太长时间耗费太多,等到各机构协调得差不多了才发现政策上已经不允许做相关产品的ABS了。 

而区块链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能有效解决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环节多、流程复杂、底层资产透明度差等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显著优势。一是通过数据上链,提高底层资产的透明度实现资产穿透。通过将底层交易信息及资产信息储存至区块链平台,参与方能同步保留经各方认证的底层资产数据,“这个就是经常被提及的区块链助力底层资产的可穿透管理。”张贝龙解释道。二是通过智能合约,使信息流转和处理效率提升。智能合约可通过条款设置,将ABS信用增级、资产清结算等各流程节点纳入其中,经智能合约各方达成共识后入链,一旦满足条件,自动执行,同时,数据的实时同步更新,避免了参与主体系统对接问题。 三是通过智能化系统,帮助解决管理及监管问题。通过利用智能合约实现ABS关键业务流程如基础资产现金流回收、分配等操作的自动执行,减少人工的介入从而大大降低操作失误、造假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事中风险。 

目前,资产证券化流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发证期与存续期,其中发证期主要包括资产的筛选、尽职调查、产品设计、增信评级与产品发行,存续期则包括产品的上市、交易与对账。对此,张贝龙表示,区块链技术在资产证券化的不同阶段可能产生不同的作用。而由于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应用于场内资产,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还显不足,因此目前区块链在存续期的应用程度还不广泛,而是主要应用于发证期。在发证期,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到发证机构、证券交易所、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众多参与主体,它们根据各自职能来完成一系列繁长的业务。而区块链应用的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能够通过数据上链和智能合约大大缩短机构之间数据传送、对账清算等流程,提高运行、管理、监管效率。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如何? 

近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也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落地,同时监管机构也陆续出台针对区块链在证券行业应用的标准与要求。张贝龙表示,从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意愿来说,目前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可能是最主要的发起主体,商业银行通常扮演参与方角色。 

比如美国纳斯达克在2015年宣布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私募股权交易平台 Nasdaq Linq,主要服务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私人股权的交易结算,并且在平台上成功发行首单私募证券。世界银行与2018年发行了全球首个使用区块链创建和管理的债券“Bondi”,期限为两年,标普 3A 评级,收益率为 2.251%, 最终实现融资 1.1 亿澳元,所发行的债券所涉及的创建、分配、交易、管理均基于区块链技术。

在我国,近年来市场化金融机构和国有银行也在积极加强落地实践。京东于2017年启动了区块链ABS云平台,从资产的风控,放款审批,资产回款,到最后的打包销售实现了全流程上链,完成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高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资产管理的识别能和风险定价能力。交通银行于2018年6月上线了“聚财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通过智能合约建立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实现联盟链内的业务跨机构流转,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跨机构协同方式。 

2019年初,趣链科技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构建ABS项目管理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来有效地解决证券化过程中信息不透明、操作效率低、风控能力弱、难以定价等问题。张贝龙表示,“当下主要的资产证券化平台更关注解决发行期阶段的问题,通过基于区块链跨机构流程,实现基于智能合约的链上跨机构尽职调查等,但是目前国内在存续期内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案例依然稀缺。” 

他补充道,从技术层面来讲,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痛点问题,现有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已经相对成熟,比如趣链科技推出的解决方案已经能够很好地解决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一个金融业务,在产品设计、流程结构上需要金融机构来进行主导设计,因此“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应用深度与广度,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取决金融机构的应用意愿与产品开发情况。

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 

虽然区块链技术对提高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和效率提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高风险属性叠加,当前,“区块链+资产证券化”仍然存在网络和系统风险、 法律风险和金融稳定风险等制约,给现有监管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谈到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阶段问题时,张贝龙表示,由于缺乏更多的场景来验证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有效性与解决方案的成熟度,当下“区块链+ABS”的场景应用还处在早期阶段。“
总体来看,当前制约“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系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扩大了网络黑客可以袭击的范围和切入点,当众多机构之间的数据连接甚至共享时,那么一旦遭受网络攻击,网络风险将会带来高速且大规模的传染效应。 

第二,数据运行标准和监管制度亟待完善。由于区块链是一个新兴技术,其基本构成要素存在法律认定还处于空白期。“央行今年年初发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其中安全标准中明确提出需要有监管节点。其实下一步的重点需要有规则来规范数据的流转。” 

最后,张贝龙谈到,他认为目前区块链+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要解决 “囚徒困境”。因为在资产证券化的业务中,涉及了众多参与方,大家都处于一个联盟链上,但各个参与方的需求和重点关注的各不相同。“比如在前段时间我参与谈的一个项目上“囚徒困境”问题就很明显。会议上同时有存续部门和发行部门的负责人,存续部门的人非常愿意引入区块链技术帮助数据穿透,但发行部门的人却表示暂时不愿意将数据透明化,因为一旦数据泄露那么他们作为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的不可控风险,其声誉风险甚至大于经济损失。“张贝龙举例说。

实际上,资产证券化中引入区块链技术,大家都明白可以达到全局最优,但却并不是单点最优,而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就需要有人统筹或者找到一些各方都认同的方案,比如开发一些短期可控或拥有优质资产的产品来规避风险。张贝龙最后说到,“如何平衡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以及在各个机构中找到安全和效率的最优解是下一步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需要在场景中去不断实践,未来区块链广泛的应用在资产证券化中,我认为还需要3-5年的时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硅谷洞察,智谷星图)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链得得的朋友们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