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下大展身手的区块链技术应用

曲速未来安全区
曲速未来安全区 机构得得号

Jun 07, 2020 专注于为读者提供区块链安全领域最新讯息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区块链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先进算法及加密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机制,具有信息透明、数据保真、验证可靠等突出优势,在金融、医疗、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危机下大展身手的区块链技术应用
00:00
26:31

区块链安全咨询公司 曲速未来 表示:区块链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先进算法及加密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机制,具有信息透明、数据保真、验证可靠等突出优势,在金融、医疗、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发达国家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之一。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快速普及,中国已成为数字经济大国,不论在传统产业还是新兴领域,国内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成熟,跨行业、细分化的需求逐步扩大,已具备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实体部门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高水平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国内掀起了区块链技术研发和投资热潮,相继推出一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技术方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迫切需要加强远程化、无接触、智能化的应对。随着疫情扩散,包括区块链在内的数字技术和智能产品在越来越多部门和领域的应用进入“实战”状态,大大提高了防疫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为今后运用科技手段处置各类重大风险事件提供了应对思路。

疫情下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信息透明度,同时还可保护个人隐私,维护数据安全

区块链可追溯、防篡改、去中心化的特征决定了这一技术与供应链金融、数字资产管理等部门“去信用化”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匹配度。实际上,金融及相关行业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较为集中的领域,涉及加密货币、国际汇兑、信用证管理、股权登记、数字钱包等多种业务。《2020年中央企业区块链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在已涉足区块链领域的央企中,主营业务为金融领域的央企占比高达31.9%,居各领域首位,其余央企的主营业务为航天交通、化工能源、电子通信、建筑地产、农林/粮食/轻工业等领域。与上述领域的进展相比,区块链技术在防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2018年,为应对埃博拉疫情,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学者开发出一套名为SERIS的区块链系统,用于标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并将相关数据汇总至智能平台,进一步结合该系统采集的人口、交通及疫苗生产储备等数据,为监测疫情和疫苗开发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这些实践为区块链技术在重大风险事件中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不确定因素多,给医疗系统和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从疫情信息发布到企业复工复产再到公益物资配发和国家储备体系运转,各项应急工作催生出区块链技术在重大风险事件中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区块链技术能够提升关键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应该看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代背景、技术条件与以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很大不同。随着公众对互联网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倚重持续增强,新兴媒体和社交软件在信息传播中日益固化为意见平台,各种舆情容易在网络上发酵并形成“广场效应”。在疫情初期,由于对疫情缺乏全面认知,加之各方准备不足,导致应对不力甚至部分环节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传统信息渠道的不信任。

面对这种挑战,区块链无法撤销、不可篡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能够有效化解自上而下信息发布引发的“公信危机”。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其实一直自带“去中心化”的内涵属性,经过数十年的普及应用,互联网已然将“去中心化”的价值认同植入公众的思维方式,使其更倾向于接受由医疗机构、疾控部门、防疫专家、各级政府、数据公司共同“上链”,分别完成各自专业数据标记的区块链作为信息源。就技术可行性而言,对于疫情发展态势与走向、感染及治疗情况、个体防护知识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数据和信息,可将区块链作为信任层,借助“哈希图”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对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实时交互,并在多个组织或区域之间实现数据库共享和同步,从而提高疫情监测、病毒溯源的数据质量,提升信息发布的可信度。这不仅有助于缓和特定时期公众的恐慌焦虑情绪,而且可以为改进救治方案、开展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加快疫苗开发甚至事后信息追责,提供扎实的数据储备和技术保障。从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看,疫情监测及相关信息追踪是这期间区块链应用产品集中投放的领域。

区块链技术能够保护个人隐私,维护数据安全。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基层部门和社区工作者的政策执行力和网格化的工作机制。防疫期间,人员流动、健康情况、密切接触史等大量信息通过单位、社区以及防疫部门在车站、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采集汇总,成为疫情布控的重要“防线”。这些数据的填报形式既有传统的纸质表格,也有采用微信小程序或各类APP等网络平台,生成“健康码”等电子信息。纸质表格获取的数据难免信息不全或失真,且需人工二次录入,处理效率低,而APP收集数据的隐患却在于平台对姓名、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信息的使用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有可能在被采集人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被用于商业用途。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链上数据档案则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两种采集方式的缺陷,防范“数据孤岛”和数字垄断对公民数据权益的侵害。由于上链的数据都拥有专属交易哈希,从而保障了其完整性和隐秘性。

同时,维护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隐私权及相关信息安全更是防疫工作中的重头戏,区块链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认证体系的“双保险”有助于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规避患者病历等关键信息泄露的风险。目前,区块链技术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处方和病历管理中初试身手。2018年,上海华山医院推出国内首个区块链电子处方,在医疗信息共享和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而对于新冠肺炎感染者这类私密性强的特殊病案,更适合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加密认证,从源头上防止信息篡改和隐私泄露。

疫情下区块链技术能够推进监管方式创新,构建高效的国家应急体系

推动公益物资募集及监管方式创新。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公益组织、慈善机构普遍采取传统的中心化运作方式。近年来,随着公益活动参与者趋于多元化、公众监督意识增强,公益机构现行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助中屡屡暴露出其效率和公信力的短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湖北省等重点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医疗和生活物资供给短缺、物流受阻等情况。面对激增的物资保障压力,各地捐赠的公益物资不仅成为重要补给,更是全国及世界人民爱心和抗疫决心的传递。然而,个别公益机构却因僵化的工作机制、低效率的物资分发调配、不够及时透明的信息发布等问题再度陷入舆情旋涡,严重影响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挫伤了各界踊跃捐助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公益机构改革的紧迫性。

针对疫情下公益组织的信任困境,一些科技公司开发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捐助平台,将资金和物资募集、运输、仓储、分配、监督、审计等公益捐助的全流程及利益相关方整合至同一平台,实现相互认证、集体审核,以科技手段杜绝各种暗箱操作和贪污腐败的发生。就公益组织的职能而言,进入数字时代,采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和智能产品将公益活动的组织方式“压扁”“摊平”,以多元包容的激励机制重塑社会救助的利益格局,成为公益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和监管方式创新的必然选择。通过打造“公益区块链”,对各类善款和物资处置做到事事留痕、件件可查、有据有迹,从而大大提高公益物资投放的精准度和适用性,避免捐助资金物资浪费对公益组织带来二次信誉损害,从根本上化解公益组织的信用危机。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在疫情对供求两侧的冲击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如何平衡防疫要求与恢复经济活力,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强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完善智慧物流体系,打通生产生活物资流通堵点,保障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有效供给”。实际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帮助上下游企业无接触地汇聚订单信息、发布用工需求、整合物流能力,而且链上数据的真实性有助于企业客观预判市场变化趋势,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形成区块链独特“时间戳”的分布式办公正在成为新型办公方式,可以满足疫情期间不同企业的业务需求,提高居家办公效率。而在政府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集成各个部门的防疫规定、复工要求以及纾困政策信息,企业与主管部门在链上对接并完成业务备案、作业区卫生条件审核、复工率统计等流程。

推动构建高水平的国家应急体系。从全球救灾和应急管理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巨灾和重大风险事件应对能力。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应急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板和漏洞,而在减灾行动框架下设计出的灾害风险模型等政策工具和防控手段则出现失灵或失效。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关键一点在于各国对灾害风险管理部门的投入以及国家储备的功能普遍不具备连续性,而是极具即时性和短期化,致使绝大部分国家的储备体系和应急管理部门长期实战能力不足,处于“头疼医头”的被动局面。再从国内的情况看,现行传染病预警系统和国家储备体系,仍沿用科层组织运作,发现问题需层层上报,应急处置要逐级落实。

目前,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系统采用“临床医生发现—医院内确认上报—区县和市两级疾控中心先后审核补充—省级和国家级公共卫生平台报送—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生成路径,这种组织架构更适用于防控已知传染病疫情,但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类新发、未知的重大传染病却有明显的局限性,各个层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时滞及人为干扰直接影响病源识别和疫情布控的效果,迫切需要运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扁平化响应机制取代垂直式、科层化的信息报送系统,使疫情数据得以在各类医院、各级疾控部门以及决策层第一时间实现可见、共享和保真,避免漏报瞒报,最大限度地早发现早监测早防治。

对于国家储备体系建设管理,区块链技术同样大有用武之地。国家储备体系涵盖物资存储、采购、调拨、运输、配发、使用、回收、质量监督等诸多环节。国储物资调拨应急性、突发性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调运过程中各部门之间难保无缝衔接,严重制约储运配发效率。区块链作为储备物资台账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对验收、入库、出库、盘点、报废、移库进行视频监管和质量检测,做到不同品类的物资储备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实时共享、实时监控,更好地保障应急条件下国家储备物资调拨使用。

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诸多问题和障碍

在各地抗疫行动中,区块链在慈善捐赠、物资流转、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积极进展。理论上讲,区块链是实现信息传递和协同效应的最优技术选择,也是将多主体之间复杂利益关系转为合作博弈的理想模式,但这一新兴技术在应对重大风险事件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其中既有技术方案可行性的问题,也有来自制度环境的限制和阻力。

首先,在现行公共服务模式和个人信用体系下,上链数据和信息很难保证绝对真实。尽管区块链为数据保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载体,包括使用交易追溯、异常数据检测等手段,但必须认识到,现阶段开发的解决方案还无法做到对上链前的数据进行逐一识别,应急状态下更难实现,尤其是由多部门共建的区块链,参与主体的信用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之集体审核功能不健全,不排除个别造假数据生成链上信息。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区块链不可撤销和不能更改的特性反而有可能放大信息失真的危害。

其次,解决方案开发水平不高。一些应对疫情的区块链平台匆忙建链,针对性、适用性、可扩展性不足,可供政府和企业选择的方案不够丰富。其中部分平台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而只是将大数据甚至是传统信息化的手段和模式包装成区块链产品。实际上,仅仅在不同部门之间打通数据,并对各端口进行集成,同样不能归于成熟规范的区块链应用。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误导投资者、消费者和决策层,损害了技术发展的市场预期。

最后,应用成本偏高。区块链是一种建立在机器信任之上的高效率、低成本技术,这一点业内已有共识。然而,受制于上链数据来源和信息受众规模等因素,目前区块链在众多领域应用的技术经济性尚未充分显现。以疫情防控中对食品药品等应急物资实施区块链溯源为例,这种应用需要生产者、消费者、物流企业、监管部门共同在链上记录特定商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全过程,这固然可以打击制假售假,防范假冒伪劣产品在特殊时期引发的舆情,但在国家质量标准及监督体系有效的情况下,用区块链技术对个别企业的质量问题等小概率事件进行纠偏,其实际效果往往与区块链维护的高投入不匹配,颇有“大材小用”之嫌,而成本高企、收效有限的窘境势必影响相关方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价值取向与行政体制及治理体系的“中心化”架构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具体应用中难免出现理念分歧和利益冲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演进过程中,公众对信息来源及其属性的要求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在一定时期内,绝大多数公众希望获得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客观的判断,对信息发布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要求很高。然而,一旦风险持续攀升几近失控,被恐慌情绪左右的公众对信息内容及其传播形式的诉求很可能发生反转,转而寻求更具权威性、中心化的信息发布方式。因此,必须认识到,并非在任何场景下或者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去中心化”都是有效率的,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应对重大风险事件中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由于系统吞吐率受网络延时等因素的影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区块链平台很难做到无限扩容。如何兼顾 “去中心化”职能与大规模网络节点上的高效吞吐,是区块链技术在处置重大风险事件中面临的现实挑战。长远来看,大国应急管理体系显然需要依靠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和更加多样化的技术、人才、制度共同构筑。

运用数字技术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区块链应用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应立足自主创新,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意识,面向高质量发展和重大风险事件应对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加紧开发兼具可行性和可靠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不断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此,要加强相关领域前沿理论研究,着力突破核心算法,重点开展区块链共识机制、密钥安全防护、跨链交易等方向的技术创新,筑牢区块链的应用基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类资本参与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投资发展,全面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断扩大数字产品市场需求。以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推进要素市场改革为契机,树立数据市场规范,理顺数据交易秩序,合理界定数字权益,维护数据安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和社会数据共享,强化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协同,打通数字技术的内在关联,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各种数字端口的联通;坚持开放创新,引导区块链企业为实体部门和公共服务等更多领域开发优质、适用、高效、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塑造区块链产业生态。政府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实现政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着眼长远,科学应对,探索发现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演化的规律,识别重大风险事件处置对新科技新模式的需求痛点,借力数字技术改进应急预警机制。增强各部门及各类主体的数据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和行业自律,有效防范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交易等方面的违法违规应用,及时规避数字技术失控引发的金融风险,确保区块链产业安全有序发展。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引进培养高层级的专业人才,打造世界一流区块链的创新创业团队。加强国际合作,探讨制定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应急救助、国际协调等领域应用的技术标准和监管规制,促进数字技术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内容由 曲速未来 安全咨询公司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 曲速未来提供包括主链安全、交易所安全、交易所钱包安全、DAPP开发安全、智能合约开发安全等相关区块链安全咨询服务。



作者:曲速未来安全区;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linggeqi@chaindd.com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曲速未来安全区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