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区块链思维”布道者
摘要: 数字财富时代已来,数字财富化是一代人最大的机遇,区块链思维将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链得得注:本文转自证券日报,作者金融机构中心记者邢萌
关于思维,在柏拉图眼里是这样的:“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爱因斯坦则认为,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其实,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同时视野对思维影响重大,因此,局限在平面二维空间的蚂蚁常常是大家喜欢引用的例子,而且常把它与跳出了二维空间的蝈蝈和蚊子相比来说事。可以说,思维层次越高,格局就越大。因而对人而言,拥有更高维的能力是一大顶级实力。
一种思维引领未来
对于“思维”,尤其是“区块链思维”,于佳宁不是一般的重视,以致到了见人就说,随时爱讲的境界。他说, 数字财富时代已来,数字财富化是一代人最大的机遇,区块链思维将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如何理解区块链思维呢?于佳宁认为其内容十分丰富,为此他还细分为九大部分:数字财富思维、多中心化思维、生态价值思维、产融联动思维、产业协作思维、协同创造思维、可信数字化思维、技术爆炸思维及技术经济学思维。他认为,区块链应用本质是运营模式、组织方式和商业逻辑的全方位升级,更是思维方式的大升级。区块链是商业世界中“氢弹级别”的武器,其力量来自于网络效应(空间价值)与金融杠杆(时间价值)的相乘得到的“乘数威力”。为此,于佳宁给出了一个重要等式:区块链思维=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产业思维,过去相对独立的三种思维在区块链技术的催化下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实现了升华,释放了巨大威力。因此,区块链思维的确是不一般的思维,高于互联网思维,是人们应拥有的更高维的时代思维。
一篇文章引来“新伯乐”
2018年,全球加密数字币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少人士在思考在反思。2018年3月,一篇以《区块链将成为振兴实体经济的助推器》为标题的文章,公开发表在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上。文章称,区块链只有真正在产业场景落地才能彰显其内在价值。决定区块链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是其与实体经济产业相结合的程度。于佳宁在文章中还表示说,区块链产业发展的初期,通过“交易上链”,区块链技术要实事求是地为产业解决一些“小问题”,具体可从降成本、提效率、打造诚信环境等三个方面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有趣的是,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火币集团创始人李林的强烈关注,并引起了他的共鸣。作者于佳宁的名字首次进入他的视野。当年7月,李林邀请于佳宁单独进餐,在了解到于佳宁将要从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离职的消息后,求贤若渴的李林精神一振,马上邀请于佳宁加入火币集团,负责创立区块链教育业务。对区块链教育共同的情怀,令二人一拍即合,聚焦“区块链+”的高端教育平台即火币大学就这样诞生了。在回忆这次“餐会”情况时,于佳宁仍然十分激动而且认真地说,“说真的,当时我心中就像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毕竟,包含情怀与事业机遇的“火币大学”就是在这次会面的饭桌上呱呱落地的。
一种新倡导:“产业区块链”
带着区块链如何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2018年9月份,一个秋季的暖阳日,笔者来到了筹建中的火币大学。当天正值中午,笔者按约定径自来到会议室等待。不大的会议室四面的玻璃墙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区块链教育培训的工作安排,来不及收拾的笔本、稍显凌乱的桌椅......处处让人感受到这家初创教育机构的快节奏。
不到一刻钟,一位身高八尺、西装笔挺的男士推开会议室的门,面露微笑地向笔者打招呼。一番简单寒暄后,笔者才知道此人就是于佳宁,一时间很难将面前英气蓬勃的年轻人与曾经在部委研究机构当所长的身份联系起来。深入交流才发现,这位80后满肚子干货,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多年研究机构经历也让他对国内实体产业生态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了解。
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
交谈中,笔者注意到,担任工信部信息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期间,于佳宁涉足研究领域包括金融、互联网、电信业、创业创新,以及制造业、产业园区等多项实体经济领域,对于中国的产业生态有过一段较为全面的观察和思考。他撰写过《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报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等不少产业研究报告。这段经历也让于佳宁对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其中,《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一书,正是于佳宁的区块链思维与实体经济认知融合的起点。2018年5月20日,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描绘了区块链行业的全景图,系统性梳理了应用的情况。该《白皮书》在国内区块链业内广泛传播、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说,《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使编委会主任于佳宁名声大噪,这位年轻有为的80后也由此从幕后走向台前,正式进入区块链行业公众视野。
实践在后,思维先行。交谈中,于佳宁时不时会提及“产业区块链”概念,这也是他的区块链思维与实体产业研究经历结合的产物。在2017年末到2018年初的几次内部研讨会上,参照“产业互联网”的理念,于佳宁首创提出了“产业区块链”的概念。在《白皮书》的前期调研过程中,他的“产业区块链”概念和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为了获取业界最佳实践案例,于佳宁在走访调研了大量的实体企业和区块链技术服务公司。在走访调研中,他进一步验证和改进了“产业区块链”观点:区块链应用实体产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存证、数据共享、内部管理、审计、知识产权保护、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国际贸易等方面降低成本,极大地提高整个产业的协同效率,也可以很直接的降低产业链上下游融资成本,对于产业诚信体系的构建也有极大助力。区块链不仅仅是“信任的机器”,更是“证明的机器”、“协作的机器”、“监管的机器”、“确权的机器”、“交易的机器”。他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直接等价于实际价值,技术的价值要在应用落地、帮助产业升级增效过程中显现。
彼时,于佳宁回忆道,“我在今年(2018年)年初主持了一个全国性区块链产业基础性大调研项目,目的就是了解区块链在实体经济等产业场景中实际落地的情况。当时我带着一个十几人的专家组,走访、调研了全国50多个具体的区块链项目,并和超级账本等基础平台合作,对50多个项目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包括很多大公司,像蚂蚁金服、腾讯等上市公司,包括了一些创新创业的新项目。由于当时官方智库关注区块链产业还比较少,所以,调研对象都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也很详细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我记得当时经常是从早上九点开始,一上午不停地问答,到吃饭的时候还不停止,很多时候访谈到下午两点半,不得不马不停蹄赶趣下一场了,所以调研内容的深度广度还是比较充分的。”
“经过调研发现,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到2018年初,很多项目实际上已经开始转向为实体经济服务,并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和成果,开始在产业场景中广泛落地了。只不过当时可能宣传的比较少,很多人还不太了解。我后来跟着编写组专家总结了区块链落地模式比较清晰的24个领域,包括了11个金融领域和13个实体经济领域,把典型案例和落地逻辑汇总在白皮书中。”于佳宁表示。
“产业区块链”的精髓即“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是于佳宁的核心观点,他在2018到2019年的近百场演讲中持续宣传推广“产业区块链”,使得这个概念逐步成为了“社会共识”。他认为,实体经济是区块链技术落地主战场,区块链技术将对实体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区块链能够引导资金“脱虚向实”。于佳宁表示,事实上,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金融机构往往只能主要从一系列的财务报表中了解实体经济的运行情况,对于大企业来讲,健全完备财务制度能将实际运营情况很好地刻画出来;对于中小微企业,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制度不完善,并不能实际反映出经营状况,企业也存在提供材料不完整、不真实问题,这就会影响实体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信任关系建立,进而影响融资,阻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可信数字化,上链数据真实可靠且具有明确确权,为企业提供数据隐私保护,由此企业提供给银行相关数据在上链后不可篡改,外部数据更容易溯源核查,能使银行很容易对企业实际信用情况作出判断,这就使银行与中小微企业可以更低成本地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也可以解决金融机构审核难、风控难、监管难的问题。”于佳宁说。
一位区块链专家级校长
区块链绝对是一片沃土,蕴含着无限可能,完全可以与实体产业携手耕耘。对此,于佳宁在与笔者进行坦率地沟通时也表示,火币大学是致力于推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教育培训机构,以区块链产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推动区块链等前沿科技落地应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己任,积极助力培育各区域、各产业经济发展新动能。现阶段服务人群主要针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顶级投资人,提供高品质“区块链+”商学课程,系统性的阐述区块链时代的商业逻辑,助力企业借助区块链的重大机遇实现转型升级、弯道超车,获得“降维打击”的竞争新优势。
谈到火币大学时,这个年轻人侃侃而谈,言语间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憧憬。笔者也了解到,火币大学不仅只停留在构想,已经有了实质动作。彼时,于佳宁拿来举例的正是后来响彻行业的“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那时,这个课程刚刚成立,他介绍称,此课程邀请了全球范围内最知名的区块链行业顶级思想者和实践者,与顶级企业家共同探讨产业区块链时代的企业战略、商业逻辑和组织方式。
于佳宁看到,由于区块链发展的历史相对较短,区块链行业从业者来自于各个领域,业务往往依依照原有领域的商业逻辑开展,虽然一些项目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这些经验是高度碎片化的,不成体系。而区块链的业务有着高度系统化、融合性的特点。要实践“区块链+”,需要先系统掌握区块链的前沿技术、应用场景、通证经济、数字金融、社群组织、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需拥有非常全面的思想图谱。在任何一个方面出现了疏漏,“短板效应”将非常明显,甚至导致业务的失败。因此,于佳宁希望,借助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这个平台,把在实践最前沿的创业者的经验碎片构成一幅拼图,拼接成通往未来世界的蓝图,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区块链理体系,也就是“区块链思维”。
现在,火币大学已成为国内区块链教育培训行业的领军者,于佳宁也完成了从传统产业研究者向区块链教育布道者的转变。令人高兴的是,在新浪网主办的“新浪2019教育盛典”上,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当选为“2019年度影响力教育人物”。
“产业区块链”理论也贯彻于他的办学理念中,培育区块链思维也是于佳宁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2019年底,于佳宁在“2019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上表示,区块链教育必须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是基本方向。区块链教育的关键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区块链思维,而这是一种综合了技术逻辑、金融逻辑和产业逻辑的综合性思维方式。“做好区块链教育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从实践中来,从相对成熟的行业案例中总结理论,二是要到实践中去,不断在实际的应用环境中检验学术创新的成果。”对未来5年区块链产业发展趋势他也曾作出过这样的预测:从2020至2025年,大批企业将借助区块链步入创新“第二曲线”,一个全新的十万亿规模级别的市场即将全面开启,因此要推动区块链应用落地,各行各业需要对区块链建立全面和准确的认知,“区块链思维”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也是创新转型的“金钥匙”。
对于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产业发展,于佳宁提出,“危”与“机”总是相伴相生,疫情后的产业复苏可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全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迅速发展,方兴未艾,这种变化意义重大,绝不仅仅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更是加速各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契机。“未来创新转型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刚需。以公司制为核心的‘中心化’组织形态很可能会逐步减少,而以平台化、社群化、在线的新型大规模协作方式将渐成主流,而区块链正是实现大规模分布式协作的最关键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关于2020年的商业机遇,于佳宁提出借助“区块链+”来把握“新基建”的历史性机遇。他认为,以数字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将开启新一轮中国数字经济全面腾飞,各行业全面数字化升级的宏大篇章。新基建将带来场景、模式、组织的全方面升级,是全产业链的机遇,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一旦不能跟上变革步伐,则很可能被“降维打击”。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掌握“区块链思维”,在“抗疫”期间,于佳宁专门推出了《区块链思维导论》在线音频课程,旨在让更多暂时无法来火币大学学习的朋友,建立面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在这个音频课中,于佳宁系统性的讲解了九大区块链思维的核心内容。用100分钟的课时,实现思维体系跨越式升级。
于佳宁表示,“区块链+”的新模式,与新型基础设施结合,将迸发无穷力量。这实际上也是区块链思维作用于新经济的具体体现。他提出,区块链是新基建的催化剂,区块链与新基建的结合将加速构建分布式数字化基础设施。具体来看,5G+区块链=万物交易网络、大数据中心+区块链=数据资产化、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商业2.0、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工业区块链、充电桩+区块链=分布式能源网络、特高压+区块链=能源区块链、城际高铁+区块链=交通区块链。同时,“区块链+”更会引发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变革,由过去单一主体建设、多方使用的传统模式,变为多方利益相关人“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创新模式。如此一来,将会极大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会大幅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
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在未来万亿级的市场上,区块链如何与产业结合成为发展的重点。而在区块链产业化进程中,教育赛道不可或缺,复合型技术区块链亟需培育复合型人才,输送高质量区块链人才则需教育端支持。反而言之,教育端也需要产业端的扶持,正如于佳宁所言“从实践中来,也要从实践中去”,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持续的创新实践才能源源不断地优化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案例、完善理论体系。产教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端和产业端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区块链产业化,进而真正使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也正如于佳宁而言,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育新思维,只有建立起“区块链思维”,才能发现产业机会、创新产业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进程,加速诚信社会的到来。(本文摘自《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马方业与金融机构中心主任张志伟及副主编徐天晓编著的新书《与未来“链爱”——走进区块链王国》)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