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DeFi发展为何需要监管
摘要: DeFi项目与监理的合作是必然的
DeFi面临着和其他区块链项目一样的技术、运营、经济体系等问题,影响DeFi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监管了,主要是因为这不完全只取决于项目方及参与方。那么今天就来讲讲监管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DeFi的发展。
数据收集与应用、生态化与平台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治理等由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带来的新型治理问题,监管是否需要接入如何介入、以什么方式介入、介入到何种程度,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各国都在琢磨和把握。
在对各国的相关监管经验和态度的总结后,我们发现监管的基本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稳定的市场秩序原则(如平衡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监管套利等)、保护科技创新应用原则(如监管沙盒制度)、保护用户投资参与者合法权益原则(如知情权、参与权、投资权、选择权等)、维护公共利益原则(如反洗钱、反恐怖投资、反市场操纵、反欺诈等)以及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相一致原则(如谨慎区分去中心化中个参与者的权责利等)。
市场秩序、资产安全、跨境等因素可能是影响DeFi一些重要因素。
一、市场秩序
任何地区的监管部门都会有基于维护基本市场秩序的监管需求包括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市场操纵和打击诈骗。鉴于此,就需要收集掌握相关参与者身份和必要运行信息,并且要求相关的机构要有一定的持续运营能力等。DeFi项目如果不能达到一些基本的要求,那么DeFi项目将可能被认为是很难具备有“可靠性”。
还有另一个方面,DeFi和传统金融的强中心化不同,参与者在DeFi场景中通过智能合约进行交易,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业务的干扰,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为作恶的可能性。现在的DeFi主要是靠抵押率和智能合约保障交易安全,其对参与者的自信和身份要求并不是很高,但这也不是说未来的用户有关的信用、资产等数据与抵押率会被写进智能合约,并且DeFi完全可能实现动态的、实时的、客观的数据累积。这样一来与监管的合作也是有必要性可能的。
二、资产安全
我们所知道的,用智能合约将资产抵押来进行接待、发型稳定币或者进行其他交易的这几点都是DeFi的优势;智能合约也正是赖于去中心化机构。
大家习惯性的会认为智能合约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现实是智能合约也是有可能受到攻击的。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何可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进行攻击,导致资产的安全收刀客威胁,不并且这并不少见,显然这得有人负责。而事实上,对bZx攻击的最终调查结果现实,影响资产安全的因素可能还包括了网络、钱包、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突破了仍然在于代码本身的错误。
三、跨境
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任何智能合约、协议似乎就没有了属地概念,所以DeFi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属地监管,甚至可以说超越了地区、国家间的司法管辖区域,这也就意味着更难以找到对应的监管机构。
并且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区块链的监管政策以及接受程度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到DeFi的全球性拓展。
美国对于代币有诸多的监管方,其中SEC依旧监管严苛。很多的DeFi项目都会发型一些代币包括稳定币活权益币,DeFi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稳定币更是直面监管的压力。有报道称,稳定项目之一Basi因为SEC证券法规的豁免而在2018年底宣布关闭业务,并且将资金一并退还给投资人。
在我国,2013年央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确认比特币属于虚拟商品,但是在2017年央行等七部委的《关于防范代币融资风险的通知》中对使用代币母子的相关效益采取了比较严格的监管措施。
DeFi如果实际相关募资代币和交易所,就可能面临比较严格的监管压力。另外我国一段时间以来似乎有对反洗钱的打击加强管制,也可能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DeFi的参与者。
因此总结以上三点,DeFi项目与监理的合作是必然的。在项目设计之初和运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应配合监管部门,开放审查权限,广泛审查各种风险和应对措施,确保自身业务规范、阳光、安全、稳定运行。
作者:ConsensusCellNetwork;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linggeqi@chaindd.com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