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产研究院孟岩:资产上链是一个从虚到虚,再到虚实对应的过程

链得得的朋友们
链得得的朋友们

Oct 28, 2020 链得得的朋友们

该文章已上链

摘要: 在本次峰会“落地开花,资产上链的前景与机会”主题板块中,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发表了主题演讲《探索资产上链的本源》。

数字资产研究院孟岩:资产上链是一个从虚到虚,再到虚实对应的过程
00:00
17:54

10月27日至10月28日,火币七周年峰会在线上举行,此次峰会以“无限未来——2020年 区块链大航海时代”为主题,邀请业界精英共同论道行业发展。峰会从行业先行者视角、行业价值判断、产业区块链以及区块链应用等多个角度研讨行业发展的契机和挑战。

在本次峰会“落地开花,资产上链的前景与机会”主题板块中,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发表了主题演讲《探索资产上链的本源》,孟岩表示:

  • 当前,在将实体经济中的资产进行上链变成数字资产这一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障碍在现阶段看来依旧是不可逾越的。
  • 建议将对应生产资料的数字形态资产称为数据资产,将对应证券等金融资产的数字形态资产称为数字资产。
  • 资产上链一定是先从金融资产上链开始,先从虚到虚,而不是一上来就把实物资产映射到链上,这一过程还是需要条件和时间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恭喜火币七周年,很高兴能够参加峰会来谈谈我对于资产上链的看法。

现在,数字资产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我从2016年开始便在研究和尝试把实体经济中的资产进行上链变成数字资产,但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很多,其中相当多的困难和障碍在现阶段看来依旧是不可逾越的。 

之所以不可逾越,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个是技术和基础设施不够成熟,用户体验较差。如果我们把数字资产放到上链,其实就是要把数字货币通证这些代表资产的东西放到自己的区块链账户里,然后再用程序去加以管理。实际上,区块链账户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科技进步。

以前,我们所有的账户都是在他人那里开通,最终的钱也都放在银行账户里。但现在我们可以不借助于第三方,自己就可以创造无数多的账户,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把很多种资产存储在账户之中,这个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技术进步。不过大多数老百姓还是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进行比较,区块链账户和已经互联网化的传统银行、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这些账户,比较谁更方便、谁的交易手续费更低、更加快捷可靠。 

在这些方面,区块链无论是从技术性能还是从用户体验上,相比互联网账户还是略有劣势。所以技术上依旧任重道远,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法律法规和政策条件并不配套。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深有体会,这里便不再过多赘述。由于区块链对委托第三方中介负责的资产管理方式是一个根本性颠覆,但现在全世界的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整个政府的监管和管理、社会的方式,都是建立在资产的第三方托管这一基础之上。我们很难想象到,21世纪刚过了20年,在区块链技术刚出现的10年间,我们就有了这样一个可能颠覆已经流行上千年的人类社会基本模式的技术手段。假如每一个人的数字资产都在自己的区块链账户里面,受程序和算法驱动,这确实可能颠覆人们的认知。所以从立法者和执法者,以及监管的角度来说,他们确实是准备不足的,同时也是震惊和措手不及的。 

因此,即使区块链技术再好再不可阻挡,我们其实也要给监管者以足够多的时间,这个是现实情况,也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障碍是什么?其实是我们个人的问题,即自身的理论和观念跟不上。 刚才我们说的是用户和监管者的问题,但作为区块链及金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实际上我们自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中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努力学习和理解数字资产的理论问题,建立正确的观念。因为我进入这个行业已经5年了,遇到过很多人,虽然他们在这个行业中赚了很多钱,但是在他们内心其实根本就不理解,甚至不相信区块链的逻辑和优势。大多数人对数字资产的理论想不清楚,也讲不清楚,说服不了别人,也说服不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开始号召大家搞信仰,但区块链和数字资产本身便是个技术进步,而非玄之又玄的“信仰”。区块链的全部优点和缺点其实都可以从技术效率、经济优化这些角度来分析与理解。不过因为很多人不能够从理论上、逻辑上、经济上和金融上把逻辑道理讲清楚,所以便只能诉诸于信仰这样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概念。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最终可能将导致更多的人站到你的对立面。 

上面我说的这三个问题个人觉得都挺严重的,但是我们作为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先锋部队,其实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到位,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去影响监管者,影响民众。把技术做得更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还要把理论观点的方法论,这类柔性的东西搞好。实际上便是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争取更多的,特别是来自政府、学术界、工商界的支持,建立统一战线。我把这些柔性的东西叫做区块链的软实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拉长时间尺度来看,软实力可能要比任何所谓的硬实力,比那些暴富的神话和资本的傲慢,比监管的固执都要更加强大,因为人心变了那么一切都会改变。 

所以我也很高兴在火币七周年这样一个庆典上,借着这样场合跟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资产上链的相关理论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谈了问题,那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相关理论,以及自己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个思考,什么是数字资产?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资产上链,资产只要上链就会变成数字资产,但数字资产又是什么?这里我们实际上能够轻易对其进行定义。

传统金融学把资产分为实物(real assets)和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其中实物资产是企业用来创造价值的,这相当于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去看,而实物资产是从金融学的视角去看,两者是一个东西,区别只是看法不同,角度不同。 

那么企业用来组织生产和做蛋糕的金融资产是什么?金融资产所对应的其实是权利和价值的索取权,它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负责分配,他不做蛋糕而负责分蛋糕。我们都知道,蛋糕只有分的好才能做得更大,所以现在有经济学家提出,到底是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决定实体经济? 

实际上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虚拟经济决定实体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也就是说怎么分蛋糕了决定怎么做蛋糕,把蛋糕做到多大,如果我们不把分蛋糕的问题解决好,一味地强调脱虚向实,那么最后我们实干了半天,蛋糕却全被一小部分人不劳而获就给分走,这样的局面是难以持久的。因此,脱虚向实也不可能实现。 

回过头来,我们来讨论数字资产到底是什么?其实数字资产跟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分类并不在同一个维度,它是正交的。也就是说,数字化形态的资产中既有实物资产,也有金融资产,如数据资产可以进入企业的生产环节,交易数据和带有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又如数字电影,这些都可以直接进入生产环节参与财富的创造,如今我国将数据视为新的生产要素便是指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数字货币、通证等,其绝大多数并不是数据资产,而是金融资产的数字化,它们所代表的是财富的索取权。

实际上,我们讲数字资产主要是分蛋糕的资产,不是做蛋糕的资产。为了区分,个人建议将对应生产资料的数字形态资产称为数据资产,将对应证券等金融资产的数字形态资产称为数字资产。所以数据资产是数字形态的实体资产,数字资产是数字形态的金融资产。这个说起来有点绕,但是弄清楚这些概念其实是很关键的。我前不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什么是数字资产,其中比较系统的阐述了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去批评指正。 

第二个问题,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怎么表达?刚才我已经将数字资产定义为数字形态的金融资产,它是分蛋糕的,是价值的索取权。因此我们就可以来看传统金融中是如何表达价值的索取权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其实就是合同,两人手写一张欠条,签上名就成为一份金融资产;比这种形式更正规一点的就是制式合同,比如说北京市的租房合同;比制式合同更标准化的是票据,如商银票;比票据更标准化的是证券,比如说股票债券;而流通证券如果再加上法偿性和共识,那么它就成了货币。

所以从一般到特殊,我们有5种形态来表达金融资产。合同、制式合同、票据、证券、货币可以对应我们在区块链上数字资产的三种表达形态。首先是智能合约,它对应于合同和制式合同,智能合约可以用代码的方式来表达价值和分配方式,它的自由度非常大,但同时其交易摩擦也相对较大。然后是我们最熟悉的通证,它对应的是证券和货币,通证是匀质化的表达,它表达的是权利和价值,其标准化程度非常高,自由度较低,但同时交易摩擦很小,便于流通。 

智能合约与通证是区块链和开放金融里面的主流形式,夹在二者中间的便是所谓的非匀质通证,也就是当下比较火的NFT。NFT对应的是票据,这一块其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个人觉得这或许会成为当前和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热点。 

第三个问题,资产上链应该怎么做,有无现实可行的路径?这个大多数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记得在15 和16年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急急忙忙地想利用区块链实现防伪溯源,而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把线下的实物资产映射到链上,结果搞了很久也没有做成。现在回过头想想,其主要原因便是理论问题,认识问题没有弄清楚。因为,如果我们要搞清楚数字资产的本质,也就是价值索取权作为金融资产的数字化表达,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解决从实到虚的映射问题上,而是应该先把证券合同这些现实世界中的虚拟资产,金融资产搬到链上,等到物联网、5G等基础设施实施起来后,我们再去解决虚实对应的问题,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美国在这方面认识得比较清楚,前不久美国SEC主席Jay Clayton说,未来所有的证券都会通证化。美国货币审计署署长Brian Brooks前两天也说,区块链挑战的是什么?其主要挑战的便是银行体系、货币聚集者、货币集散地,我觉得这个认识是很深刻的。 

实际上,美国监管当局很清楚地意识到,区块链所表达的数字资产在历史进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虚拟资产的数字化,所以他们也在推出通证避风港此类方案,考虑允许去中心化的项目通过通证进行融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巨大跨越。美国的STO也正在积极的推进当中,从年初到现在其交易量翻了很多倍,在9月份,STO的整个交易量已经达到了4400万美元,当然这数据还比较小,但如今来看已经不能再忽视了。所以,STO其实就是传统的金融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的一个合规合法的途径。 

个人觉得大家应该充分重视这个途径,并不是传统的金融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这件事没法做,而是已经有办法。当前我们国家正在积极地推进数字人民币,它可以视为由官方主导的纸币上链成为数字化资产,这个也是金融资产的上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资产上链一定是先从金融资产上链开始,先从虚到虚,而不是一上来就把实物资产映射到链上,这一过程还是需要条件和时间的。

除了现实世界中的金融资产通过STO等方式上链,我们原生区块链世界中也有大量的金融资产可以被创造和挖掘出来,其中潜力也十分地巨大。今年红红火火的DeFi就创造了一系列的票据资产、衍生资产、类股票资产、治理性资产、投票权等权益资产,这些都展示了这个方向潜力,在这一块我们应该是越来越乐观的。 

最后,火币非常重视区块链软实力的构建和发展,这是火币对于我们整个区块链行业的突出贡献,是令人尊敬的,这是火币自身重要的战略优势。我跟火币中国、火币研究院和火币大学都有深度合作,对于这一点我体会非常深刻。我希望在未来继续加强跟各位火币的同仁们合作,共同为区块链的软实力打造,为资产上链携手努力。感谢大家。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链得得的朋友们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