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交易所
摘要: 小交易所都去哪里了呢?
2020年末,比特币重返三年前的高峰。
不一样的是,当下的加密货币乃至整个区块链行业,都远比三年前更加繁荣且成熟。
这次的牛市虽然也有很多讨论,但几乎听不到小交易所的声音了。
小交易所的消失是悄无声息的——几乎没有看到过关于小交易所倒闭潮、跑路潮的讨论。
那么小交易所都去哪里了呢?
2018,盛况
交易所的黄金时代非常短,2018年从开春到初秋就戛然而止。
经历过2018年ICO狂潮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当时交易所的风头。
在徐小平高呼“区块链革命已到来”以及玉红开设“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后,区块链概念的项目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
一时之间,在500块钱就能在淘宝找到代写的白皮书里,万物皆可区块链,而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发币。
这时候交易所就成了香饽饽,既赚项目方的上币费,又赚用户的手续费,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所以也就吸引无数人涌入交易所这条赛道。
有从HBO这种老牌巨头交易所里出来,然后拉投资自己亲自干的,也有从不同机构中跨行进来的,比如项目方、矿工等。
最开始这些新兴的小交易所确实吃到了区块链泡沫的红利。
在无数场商务活动中,交易所商务都是最活跃的——因为也是最赚钱的,很容易就能对接到有上币需求的项目方,至于提成就得看个人能力能拿多少个比特币了。
有一家号称专注区块链游戏赛道的交易所,实质上连技术团队都没有(直接购买的ChainUP的服务),然后全公司都是商务小姐姐。
交易所除了上币费和手续费,对于从业者来说还有一个赚钱的门道,那就是提前获知内幕消息来炒币,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额外收入。
但泡沫总是来得快去的也快。
由于交易所涌现太多,到了2018年初秋,项目方都不够用了。
2019,潜伏
因为ICO那一拨的项目,割韭菜太狠,所以导致投资者不断离场。
区块链行业在2018年初秋就已经开始感知到了资本寒冬(互联网资本寒冬是真正到了寒冬时才来临),交易所是最先感受到的——没项目方了,或者项目方没钱了。
除了FCoin的昙花一现,其它新兴的交易所来不及亮相就凉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链游概念交易所,到了2018年底已经有离的职商务在爆料欠薪了,而之前流连于各种行业高端商务活动的创始人也开始潜伏起来。
其它小交易所也同样在寒冬下潜伏了起来。它们要么在闷声中发大财,或者在沉默中灭亡……
小交易所因为原本就没有用户基础,再加上要发币的项目方越来越少,大交易所都吃不饱,自然轮不到小交易所喝汤。
2018年秋,ICO狂潮的末尾,也是寒冬的开始,有一家从HBO离职的技术人员,后知后觉地进入了交易所赛道,但幸运的是他拿到了700万的投资。
进场之后才发现其实很难赚钱,一年时间只引入了两三个项目方,营收也只能勉强支撑一季度的运营,所以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就卖点当初融资融来的币,并且开始转型做技术外包赚点小钱。
当然也有在潜伏中活得很滋润的交易所。
2019年还在玩区块链概念的不再是ICO项目方,而是资金盘。
这些资金盘发币之后,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交易所以便操控。这时候有技术且有盘圈门路的交易所开始转型成为交易所服务商,虽然并没有当初预想的盛况,但也在寒冬中滋润地活着。
2020,致命一击
2018年刚刚过去时,就有人复盘道:“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句话也同样用在了2019年的年终复盘,并且现在来看也很适合总结2020年,小交易所在这方面的感触是最深的。
挺过了一年多的寒冬的小交易所,到了2020年并未迎来春天,这场寒冬似乎尤为漫长。
首先是上半年的加密货币市场迎来了史诗级暴跌,其次是几乎没有了新的项目方。
更重要的是,对于交易所的监管也越加趋严——曾经在寒冬中与资金盘接触比较多的小交易所创始人接连被抓。
2020年下半年,DeFi狂潮以及现在的整个加密货币领域的大牛市都很热闹,却与小交易所无关。
因为DeFi的兴起让小交易所彻底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项目方可以在Uniswap上免费上币。
所幸区块链在政府层面的形象越来越正面,所以还活着的且有技术团队的小交易所,开始化身为高新技术企业,去全国推出区块链产业孵化政策的地方开设分公司,然后靠每年的专利和软著数量来获取当地的补贴。
至于交易所业务,已经不指望能挺过寒冬迎来春天了。
作者:链茶馆;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linggeqi@chaindd.com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