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数字人民币与隐私保护的联系
摘要: 随着数字人民币交易通过技术和制度实现匿名化处理,互联网“雁过留声”的现状正在被打破。
当一座拥有千万级别人口的大都市突然断电、断水、断网,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段时间,国内接连遭遇暴雨、台风等天灾,郑州因为暴雨灾害导致了较长时间的断电、断水、断网,属实是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期。
随着互联网一点点地渗进人们的生活,似乎网络已经和水、电一样,成为了人们生活无法离开的要素之一。
上次国内大面积断网事件还是2006年,台湾因地震断网,郑州此次断网又带给了人们新的思考——如今一座大都市断网,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在微博热搜话题「当一座都市忽然失去了互联网」中,一位名为「参考消息」的博主发出了一条博文,称失去了互联网的都市仿佛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阶段,底下网民评论反复提到了“如果数字人民币能够推广普及就好了”。
的确,现金已经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而电子支付的前提是有电、有网,离开了网络,电子设备将如同一块「板砖」,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
而数字人民币可以实现双离线支付,即便是断网,付款方仍可以对支付承诺进行签名,收款方也可以获取到已签名的交易信息,在恢复联网后会自动提交给央行数字货币登记系统入账。
看来,国家自2014年开始高度重视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开发,可谓是未雨绸缪。 当然,数字人民币不仅仅只是为了离线支付而存在的。近些年,国家针对数字人民币开始大力普及,并多次开展城市试点,让人们对于数字人民币的概念逐步熟悉。 那么,到底什么是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是一种全新加密的电子货币,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其主要用于小额零售业务场景,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消费者。
数字人民币设计兼顾了实物人民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的优势,具有以下特点:
- 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
数字人民币兼容基于账户、基于准账户和基于价值三种方式,采用可变面额设计,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
- 不计付利息
数字人民币属于 M0 范畴,与纸钞、硬币一致,无需支付平台的任何利息、手续费等。
- 低成本
对比实物人民币,数字人民币免去了实物制作、管理、存储、回收等操作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与管理成本。
- 支付即结算
从结算最终性的角度看,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基于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资金转移,可实现支付即结算。
- 可控匿名性
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 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的交易信息少于传统电子支付模式,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所有数据均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
- 安全性
数字人民币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 可编程性
数字人民币通过运行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
随着试点地区开展一轮又一轮的测试活动,加上与微信、支付宝支付相似的支付体验,用户很快对数字人民币支付「无师自通」。 但在揭开数字人民币神秘面纱的同时,用户容易忽视它和微信、支付宝之间的差别:使用数字人民币无需绑定银行卡。
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数字人民币保护隐私的特性。 针对个人隐私保护,人们在网上冲浪时难免留下种种痕迹,埋下了很多可能造成隐私泄露的“地雷”。
例如微信、支付宝的扫码支付,如果平台能够直接扫取用户的付款码扣款,是否可以通过付款码获取到用户更多的交易信息?
虽说这点我们无法定论,但确实存在个人信息安全隐患。
但数字人民币不同,央行发布的白皮书明确规定,数字人民币支付秉持着「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为用户提供服务。
何为「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 简单来说,对于低权限的钱包,小额付款无需实名认证,和纸钞、硬币一样,可以实现完全匿名。
而对于较高权限的实名制钱包,虽说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但使用数字人民币交易所收集的信息会比其他第三方支付少得多,并且实名制信息以及交易信息是无法提供第三方知晓的,用户个人隐私将受到统一保护。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特征,就是要满足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隐私保护的需求。”
具体来说:
- 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
数字人民币可在技术上实现小额匿名,仅用手机号就可以开立钱包。但这类钱包每日交易限额较低,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
- 手机号对运营机构保密
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无需绑定银行卡,仅需要提供用户的手机号。
不过,也有人心存疑惑:现在手机号都是实名制,这不还是无法匿名吗?对此,穆长春解释称,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电信运营商不得将用户信息披露给央行等第三方。因此,用手机号开立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对于央行和各运营机构来说,是完全匿名的。
- 「子钱包」保护隐私
在近期几个试点测试中,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场景已从线下门店拓展至线上。在部分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钱包可支持京东、美团等多个「子钱包」应用。而「子钱包」的设计便是保障用户隐私的重要一环。
在数字人民币的线上消费场景,用户支付信息将会被打包加密处理后,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至电商平台。平台无法直接获取用户个人信息,有力地保证了用户个人隐私保护。
以往基于银行账户的每一笔线上交易都会留下痕迹,而其中最具「含金量」的就是各类金融信息。一些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各种方式追踪并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通过挖掘用户金融行为,推送产品,从而获利。
随着数字人民币交易通过技术和制度实现匿名化处理,互联网「雁过留声」的现状正在被打破。 也正是因为这点,数字人民币才会让大家如此期待。
现目前,央行仍在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试点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增多。
相信不久之后,等到数字人民币全面落地,不光是阻断了电商平台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渠道,就连提供服务的银行、线下收款的商户、收取转账的个人等都不会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危害。
到那时,用户隐私保护可谓是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作者:论道隐私计算;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联系微信:chaindd123。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