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观链】世界地球日:区块链行业如何面对碳中和挑战?
摘要: 区块链行业如何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依然是从业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Invest In Our Planet)”。虽然经过全球各国过去几年的努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已经有所放缓,但情况依然刻不容缓。区块链行业如何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挑战,依然是从业者应当思考的问题。
逼近气候临界点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月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未来20年里,随着全球变暖超过1.5℃,世界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多种气候危害。热浪、干旱和洪水越来越多,超出动植物的承受范围,导致树木和珊瑚等物种大规模死亡。极端天气使数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食物和水不安全。社会将承担更大风险,包括基础设施和低地沿海居民区的风险。
而按照该委员会4月初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虽然2010-2019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率有所放缓,但排放量仍非常高;2021年,碳排放总量甚至增长了5.5%。如果要将升温范围控制在1.5℃以内,地球还能承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剩5000亿吨了。这意味着,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区块链行业开始受到限制
在这种背景下,区块链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首当其冲的是耗电量最大的矿业。
在欧洲,日前曝光的一份文件显示,瑞典金融和环境监管机构与欧盟委员会数字政策部门在去年11月举行了一次会议,讨论了禁止使用PoW技术的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交易。一位与会者表示,比特币应该被鼓励转向更环保的替代方案,比如PoS证明,就像以太坊等竞争对手所做的那样,而且“没有看到‘保护’比特币社区的必要性”。
在亚洲,2021年3月起,中国开始逐步关停境内的虚拟货币矿场。清华大学的一篇论文预计,如果不关停矿场,中国比特币区块链的年能耗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296.59太瓦时,产生1.305亿公吨碳排放,将超过捷克和卡塔尔的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特币挖矿的碳排放量将在国内182个地级市和42个主要工业部门中排名前十,约占中国发电的碳排放量的5.41%,行业人均GDP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也将达到 10.77千克/美元。
在美洲,2021年5月,美国纽约州参议院曾试图旨在禁止加密货币挖矿中心运营,直到纽约州政府能够确认挖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止。
NFT也受到了不少关注。按照英国艺术家、区块链技术研究者Memo Akten的测算,平均每个NFT会被交易4.5次,需要消耗369千瓦时电力,造成215千克的碳排放。其中,“挖矿”造成的碳排放占近四成,而其余六成则产生在竞价、买卖、转手等交易环节中。
2021年3月初,知名插画网站ArtStation宣布,将把包括《光环》艺术总监Nicolas “Sparth” Bouvier、宇航员Nicole Stott等的作品在内的一系列画作加工为NFT,随后迎来一众用户的强烈抵制,甚至被谴责为“积极尝试摧毁地球”。迫不得已,ArtStation只能发表道歉声明取消计划:“很明显,现在并不是平台涉足NFT的好时机……我们认为NFT是一项变革性技术,可以为数字艺术家带来重大且积极的改变。希望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们能够找到合理且环保的解决方案。”
节能减排的挑战
随着气候变化临界点的逼近,未来碳中和将成为加密市场面对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区块链行业也应当对气候变化议题做出更多改变。
在技术上,近年来PoW逐渐不被看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以太坊2.0将共识机制转变为PoS,比特币社区中放弃PoW的呼声也逐渐增加。闪电网络、跨链桥等各种Layer 2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oW链的碳排放。
在应用方面,碳交易相关的DeFi项目也在加密市场获得了一席之地。Toucan、Regen和Moss等项目都是针对碳交易市场推出的DeFi项目,试图通过区块链的特性来实现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和安全。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