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社交赛道肯定会有春天,哪些值得去关注?
摘要: 当前正好可以更清晰地评估当前 Web3 比较有看点,还活着做实事的项目,哪些值得去关注。
今年年初牛市正热的时候,大量的社交 dapp(或称 socialfi)倾巢而出,每个都宣称要把推特、FB、IG、BBS 论坛等 web2 社群软体搬到区块链上,这些所谓 socialFi 冠冕堂皇地高举 web3 精神、去中心化与 ownership 大旗,实则滥发只有短期价值的 shitcoin 给早期用户制造热点与羊毛党暴富神话。坦白说这些 socialFi 绝大部分是炒币党和羊毛党共谋的 pump-and-dump 金融游戏,用户、开发方、投资者,所有人都为了短期利润而来,热度过后多数平台人去楼空。
当前正好可以更清晰地评估当前 Web3 比较有看点,还活着做实事的项目,哪些值得去关注
Mirror.xyz
Mirror 是目前币圈最广为人知、活跃用户最多、可谓处于领跑地位的 web3 社交产品,由知名加密创投 a16z 注资,受到全球多位加密大佬拥护。 Mirror 的功能类似于传统部落格,但在上头发文就显得你很 web3 native,在圈内有特殊的逼格灵光。它的成功除了因为币圈大V带货威能之外,某种程度也是因为 web2 社交巨头平台如 Google 与 Meta,纷纷弃守或是故意排挤简洁的部落格长文发布服务,留下了某种空窗,Mirror 因而产生了有别于前述海量web2主流服务copy cat们的实质niche。
使用者只要用钱包进行连结以太坊网路,就能建立属于特定 ENS 的发文页面。使用者可以在上头免费发文(Post)与不限次数的免费修改,平台会自动将你的内容,借着 Arweave 上传到去中心化云端储存 IPFS 去,同时发文内容也可以立刻设定为一个自由定价定量的 NFT,喜欢文章的人可以直接 mint 并收藏该文的 NFT 来赞助作者。
糟糕的社交使用体验与自然流量
不过为人诟病的是 Mirror 当前的使用体验还是非常差,发文编辑功能也不怎么趁手。虽然在发文能有不算差的 SEO 效果,但使用介面(除了 NFT 系统外)缺乏任何内建的社交互动功能,不能留言也不能关注不同作者建立自己的阅读 feed,系统也不会自动推播相关内容给读者。
假如发文者本身不是有既定流量的大V,或能借着外部关系推介,普通人很难透过纯粹在上面发文积累关注(在 twitter 上分享 Mirror 连结可能是普通人拓展触及的最佳解),因为除了自主分享连结与勉强的搜寻引擎,基本上是找不到自然流量的读者的,更遑论找到欣赏你文章 NFT 的买家,作者也无法在后台看到任何的被阅读数据与流量来源,这以写作平台而言自然是不及格的。
Opensea 式的去中心化
不谈使用体验,即便单论去中心化的技术标准,Mirror 仍然是不够去中心化的,程序并非开源,而且用户无法自主修改的前端和后端设计,高度仰赖着平台替你上传与删改,而不是直接上传内容到链上,用户也没有真正拥有数据(连后台流量都无法观看还叫用户有内容所有权吗),发文后也不会自动持有任何 ERC-721 的 NFT,只有仰赖平台才能贩售 NFT。
不符估值的运营与开发进度
当 Mirror 是间获得千万以上美元的巨额投资、上亿美金的估值以及五年以上开发历史的公司团队,至今只有这点程度的发展,这种牛步的开发与运营态度,实在很难相信 Mirror 未来能有什么令人惊艳的突破,不过无庸置疑的是 Mirror 在短期之内还是在用户数量上有着领先地位。如能加快一下开发进度相信会有更有前景的未来。
Lens Protocol
Lens Protocol 是什么?
Lens Protocol 本身其实不是社交媒体,而是旨在建立一个新的链上社交身份协定标准,目的是要改良(或取代)以 ENS 地址为核心的 Web3.0 网路人格标准,补足 ENS 本身所缺乏的社交互动功能与 Ethereum 本身的技术限制,
Lens 团队来自 AAVE 的声望与用户基础
无法忽视的是 Lens 是 De-Fi 借贷先驱 AAVE 开发团队新推出的产品,该团队在 Web3 有着良好的开发者声望与用户基数,登高一呼后,Lens 已经逐渐建立起颇具规模的社交应用开发者生态系。 Lens 的终端应用 目前以 Lens Protocol 为基础的 Web3.0 应用,主要类似于推特等 Web2 社交软体,不同的是使用者的追踪者、发文、留言、互动纪录会上链到每个人独有 profile NFT 之上,每篇发文也会自动成为个人拥有的 NFT,使得用户能够更直接的去变现(monetize)与交易社交内容与使用纪录。
Lens Handle 饥渴行销的限量公测
Lens Protocol 目前还在小规模公测阶段,参与公测需要的 Lens Handle NFT 不开放自由领取,避免被机器人洗流量刻意撸羊毛,同时也制造某种 Clubhouse 式邀请制的稀缺尊荣感,上一次 Handle 大规模发放是在今年五月,目前似乎只作为生态系第三方软体新用户的奖励,在 Lens 官方推特 会有零星的消息。
解读 Lens 的生态系策略
由于 Lens Protocol 本身不是社交软件,而是旨在建立一个替代 ENS 的新 Web3.0 身份标准,同时围绕着 Lens 建立起半封闭半开放的应用生态系。 Lens Protocol 欢迎各种第三方开发者,以 Lens 的链上社交身份建立社交软体,不同的 Lens 社交软体共享着同样的社会关系与互动纪录,相当于你在脸书追踪的名单,在推特上也会自动追踪。
共主集合分散的 Web3.0 社群的荣景 潜在的中心化巨兽
Lens 设计的优势是能够整合分散在各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上,目前为数不多的 web3 活跃使用者,坏处是这样的设计其实又建立了新的巨兽,没有 Lens handle 你的网路人格足迹就不存在,没有 Lens handle 你就无法参与 web3 社交活动,而且不同于以 Ethereum 网路为基础的 ENS,有着公开且去中心化的分散运算验证节点,Lens 社交互动资料的储存并不承诺上链或是去中心化储存。
短期而言 Lens 的运营模式设计,确实带起了 web3 社群赛道难得的开发端与用户端荣景,长期而言又违背 web3 反抗中心化巨兽的初衷。
RSS3
反平台的去中心化基进主义者
RSS3 在 web3 场域里算是特别基进的异数,当各个 web3 应用仿照 web2 服务圈地为王,尽可能提高平台的 DAU(daily active users)时,RSS3 却认为所有平台都有其限制,都应该是可省去的中间人,唯有回到用户自营自主,不依赖中心化平台的时代,才能实现真正的 web3,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与用户自由。 在这样的思路基础上,自然带出了与众不同的 Web3.0 技术,RSS3 着眼于解决「前 Web2.0」的技术难点:「如何在保有用户自主性的同时,还能被其他用户听见」,以及「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使不会架个人伺服器的个人使用者也能轻松自营网站,保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没有平台如何实现内容扩散
关于第一个传播问题,RSS3 提出以 RSS 为精神基底的 RSS3 开源协定,提供类似 RSS 的无平台的追踪订阅服务。由于 Web3 的区块链活动公开性,正好使得所有链上活动,经过 RSS3 的分类与转化后,都能成为自然语言组成的可追踪类 RSS 内容,链上的讯息生产者可以与读者,像 RSS Feed 一样建立起直接的关系,不需要任何社群平台的中心化管理。
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用户自主权与所有权
针对第二个发布问题,RSS3 推出开源的 xLog 链上部落格服务,相较于 Mirror 更为去中心化,用户能免费将内容同时发布到 IPFS 与 EVM 区块链 Crossbell,并且提供可高度客制化样式、网址、导航栏的个人部落格页面,而且这些客制化设定都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
使用者只要以钱包进行 ENS 登入,并且领取免费的 CSB,就能在 Xlog 部落格上,进行发布与各种社交活动。虽然许多操作都会需要使用 CSB 验证,以确保变更存在区块链上,不过 CSB Token 在此的功能,与其说是一种货币,更像是操作区块链的信标凭证,用完每天可以到 Crossbell 水龙头再领,在交易手续费上完全不必感到担心或是心疼。
目前 RSS3 生态的用户还不多,不过 RSS3 团队开源开发的雄厚技术实力(可参考其核心开发者的 GitHub),基进且务实的去中心化网路技术理想,以及友善用户的开发态度,未来是可以期待的。某种程度上 RSS3 这种小国曉民的网路自由乌托邦,比起披上 web3 新皮的新兴社群平台,更符合我个人对于 Web3.0 未来的想像。
文末
以上就是個人对 Web3.0 值得关注的几个社交应用与工具的看法,从目前在币圈声势占优但体验差的发布平台 Mirror、还埋在土里但收编大量 web3 开发者的 Lens、折衷主义的 Matters、技术 geek 的 Planet、跳脱平台的去中心化斗士 RSS3,各有其技术与运营特長。虽说都有自己的小问题,我相信再加以改进之后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作者:团子财经;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联系微信:chaindd123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