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监会重磅发声!
摘要: “我们目前聚焦于三大范畴:环境、社会及管治,虚拟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产品。”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文章作者:郭玟君
2023年6月5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女士在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年会上,发表题为“重新思考、整备和部署:香港作为资产管理中心的发展路向”的演讲时表示,尽管2022年强积金成分基金资产净值同比跌超10%,但资产管理业在2023年第一季的数据令人鼓舞。
为应对当下的复杂环境,让香港能够进一步发挥国际资产管理兼私人财富中心的角色,香港证监会的策略聚焦于四个范畴,即推进基金在岸化策略,同时要将香港打造成为通往中国内地的主要桥梁,并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以及应用科技来提升金融服务与回报。
经历2022年“完美风暴”后今年一季度香港资管数据令人鼓舞
梁凤仪说:“随着环球投资格局自2022年以来发生了巨变,资产管理公司的营商环境与过去二十年的情况截然不同。”
据梁凤仪介绍,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业界面对着前所未见的营运环境。股票与固定收益市场受到重创,拖累大多数公募基金的估值下挫。股市创下2008年以来最差的表现,跌幅达20%,而债券指数跌幅亦达到双位数。不论如何配置资金,股债的长线投资者去年均普遍亏蚀。强积金也不能幸免,根据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的数据,去年成分基金的资产净值按年下跌超过10%。梁凤仪表示,緃然经历“完美风暴”,香港依然展现韧力,似乎在去年底扭转困局。但资产管理业在2023年第一季的数据令人鼓舞。
首先,梁凤仪透露,香港证监会从超过400家领有第9类牌照的持牌法团,得悉它们在第一季的资产管理收入按年持平,对比它们在2022年每季均录得双位数按年跌幅,情况明显改善。
其次,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的资产净值已从去年第三季的低位反弹并回复增长,并连升两季至1750亿美元水平。作为投资气氛的重要指标,香港证监会的资金流数据显示,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虽于2022年第三季略见资金净流出,但其后连续两季录得资金净流入,合共75亿美元。
第三,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的数据,售予香港投资者的零售基金的销售数字重拾增长,摆脱之前连续五季净赎回的颓势。
梁凤仪说,今年初,港府撤销最后一项防疫限制,且内地重新开关,当时香港犹如按下“重设”按钮。资金大举流入货币市场基金、短期债券、均衡基金及保险公司的授权投资组合,其中,具有庞大零售网络的金融机构尤其吸纳了不少资金。
她同时指出,投资环境仍见严峻。业界表现不一,其取决于机构自身的业务策略和投资组合,能否抵御加息及其他市场不利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公司面对着实体经济的信贷增长受制于高利率。美国的债务上限和地区银行引发的忧虑,以至大国之间的博奕,只会令投资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然而,梁凤仪说:“我们不忘危中有机,计有中国经济重启、数码化转型、第三代互联网(Web3)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等,都正是推动创新和可持续投资的重大机遇。”
梁凤仪表示:“当借贷成本低至或接近零的时候,无需主动投资策略,资产价格也会水涨船高,即是说,大家都是赢家。但当如去年般逆水行舟时,防守方为上策。今年,市场虽仍然波谲云诡,但同时不乏机遇,因此投资者需要‘重新部署’策略,务求攻守兼备。此外,随着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在5%以上水平徘徊,业界需要制订明确的策略,方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筹帷幄,化险为夷,同时抓住新的机遇。”
梁凤仪说:“作为一家金融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亦需订立明确的策略来应对当下的复杂环境,让香港能够进一步发挥国际资产管理兼私人财富中心的角色。我们的策略聚焦于四个范畴,即1)基金在岸化,2)平台、3)产品及4)科技和服务。”
在岸化策略渐见成果过去三年3/4新基金在港注册
梁凤仪说:“投资基金在岸化是我们的重点策略之一,这是为了令香港成为资产管理枢纽,而后者最大价值体现在投资组合的建设和管理上。我们的努力已渐见成果:过去三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数目增加20%至超过900只,约占所有获认可基金的40%,而期内,超过四分之三的新基金是在香港注册成立。”
据悉,为了促进基金在岸化,香港近年推出了两种新的基金结构,让基金可采用信托以外的其他形式成立。透过这些措施,投资基金在香港设立业务时更具成本效益,并更有效率。如同离岸基金,在岸私人基金将享有税务豁免。
据梁凤仪介绍,香港证监会首先在2018年实施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及后对其作出优化,例如放宽对私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的投资限制。在这制度下,开放式基金除了享有利得税豁免外,还可更灵活地采用公司型结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的成立程序较简单便捷,且行政费用较低。
随着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推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资助计划及海外公司型基金转移注册地机制,这种基金结构愈来愈受市场青睐。截至3月底,香港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数目以及在开放式基金型公司结构下设立的基金总数,均较去年增加超过一倍,香港证监会亦处理了四项私人开放式基金型公司迁册香港的申请。
梁凤仪说:“由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多个互联互通机制已涵盖开放式基金型公司,故我们预计这个趋势将会持续。目前,本会正与政府携手从几方面优化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制度,包括清盘程序和打击洗钱等。”
梁凤仪透露,第二项新的结构,是在2020年引入的有限合伙基金结构。这种结构得到私募基金垂青,并有助打造香港成为区内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基金除享有税务宽减外,有关框架还赋予它们投资范围方面的自由,使出资和利润分配方式更具灵活性。这种新的基金结构获得非常正面的回响,尤其是大中华区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及家族办公室。截至2月底,已有约600只有限合伙基金在香港注册。
她说:“我们一直致力将香港打造成在岸资产管理中心,并会在今年内落实一项重要的法例修订,就是引入涵盖基金存管服务的第13类受规管活动制度。待立法程序完成后,这项制度将于2024年10月生效。”
平台策略:持续扩大与内地“互联互通机制”
梁凤仪还介绍了作为主要平台策略的“互联互通机制”。
她说:“众所周知,实现内地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一直是我们的长远目标和承诺。只有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方能受惠于基金互认安排、ETF通及理财通等多个现行机制,因此这些措施对香港的资产管理枢纽地位至关重要。内地与香港市场更紧密的联系,加上更丰富的投资产品选择,最终将使两地投资者受惠。”
梁凤仪表示:“我们的策略是为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设立触达内地投资者的众多渠道,务求扩大这些基金的销售版图。而我们在这方面工作的首个重大突破,是在2015年推出的基金互认安排。截至3月底,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批准在内地销售的香港基金共有37只,它们的累计净认购额达到人民币147亿元。在这些香港基金于2019年初至2023年3月期间的整体净认购额中,近半是来自基金互认安排。参与基金互认安排的香港资产管理公司能够藉此树立品牌名声,扩充旗下基金的分销网络。这些公司如决定在内地开设全资经营的资产管理公司,便可以相关的经验作为借鉴。”
据悉,基金互认安排将香港基金产品带到内地以供当地投资者买卖,而理财通机制则吸纳了大湾区的投资者成为香港参与银行的客户。理财通在2021年9月实施,有利香港的基金进军广东省市场,后者人口达到香港的十倍,本地生产总值与意大利或韩国相若。
在交易所买卖基金(exchange-tradedfund,简称ETF)产品方面,梁凤仪透露,ETF通以作为旗舰的股市互联互通为基础,将ETF纳入机制之内。ETF通在2022年7月实施后成效立竿见影。今年4月,尽管只有六只香港ETF可供买卖,但这些ETF在南向交易机制下的平均每日成交额达到18亿元,占这些ETF平均每日成交额的20%左右。
梁凤仪说:“我们明白,上述三个互联互通机制都有需要拓展规模、扩大产品范围和放宽限制,以进一步打开资金流入的空间。我们已就此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未来将争取更上一台阶。”
聚焦ESG、虚拟资产及人民币计价产品
梁凤仪表示:“香港证监会以推动增长为己任。我们了解市场上的投资产品要推陈出新,才能与时并进,迎合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目前聚焦于三大范畴:环境、社会及管治(environmental,socialandgovernance,简称ESG),虚拟资产,以及人民币计价产品。”
她说:“在ESG方面,气候适应型投资产品是我们的重点所在。我们期望能带动资金流向更具可持续发展效益的经济领域,而在减少漂绿方面,我们会尽力确保标榜为绿色的产品名副其实。虽然市场环境挑战重重,但截至3月底,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数目仍按年上升超过50%至188只,资产管理总值亦增加6%至1500亿美元,情况令人鼓舞。”
她透露,香港证监会其中一项迫切的任务是为资产管理业发布有关委聘ESG服务提供商的指引。长远来说,香港证监会希望看到碳排放权交易日益蓬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创新不断涌现,以及科技进步有效降低减碳成本。
关于另一项重点工作——虚拟资产产品,梁凤仪表示:“这些产品的需求近年不断上升,我们推出措施来鼓励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和支持金融科技业界。我们认可了首批虚拟资产期货ETF,而这些ETF主要投资于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买卖的虚拟资产期货,当中包括全球首只以太币期货ETF及亚洲首只比特币期货ETF。两周前,我们发布了适用于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营运者的指引。与虚拟资产期货ETF一样,我们采取了多项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措施,例如就可供零售投资者买卖的代币的纳入准则订明要求。”
关于人民币计价产品,梁凤仪说:“这些产品对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不可或缺,而香港在当中占一重要席位。香港在人民币资金池、投资产品与衍生工具种类及市场基础设施上享有诸多优势,我们将推动人民币计价证券的交易和人民币衍生工具等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力求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领导地位。香港联合交易所将于6月19日就股票买卖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首批参与的公司有20多家,全部为领先的上市公司,占股市每日成交量的40%。上市投资基金、ETF及房地产信托基金亦合资格增设人民币柜台。此外,我们正与中国证监会合作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之内。”
以科技提升金融服务与回报
谈及科技和服务,梁凤仪说:“在撰写本演讲辞时,我曾向生成式AI机器人询问有哪些资产管理策略会在高息的环境下奏效。在短短几秒钟,机器人即建议配置短期债券、派息股票、价值型股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并分散投资。这个答法具代表性,但却平平无奇。同时,由于聊天机器人没有获香港证监会发牌,它建议我咨询投资顾问。”
她表示:“随着AI的竞争愈趋激烈,科技专家将生成式AI与芯片的发明相提并论,即是说另一场革命已箭在弦上,并将改变我们生活、工作及娱乐的模式。有些人忧虑AI可能会取代与内容创作相关的职位,并且由于AI已开始散播假消息和假图像,他们担心一旦AI失控,甚至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一方面,梁凤仪表示,金融服务业应用AI和机器学习并非新鲜事。资产管理人已利用AI构建投资组合、生成大数据分析报告、进行风险管理,并日渐应用于与客户联系。AI作为信息聚合器能有超越人类大脑的表现,但其产出只能反映过往经验的平均值,只能够处理“已知的未知”。明显地,在作出策略性决定和处理“未知的未知”方面,人类的大脑强大得多。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与AI共存,”梁凤仪说,“种种迹象显示AI有助提高生产效率,假以时日,这或许能转化为管理资产规模和其他业务指针的增长。AI正迅速发展,而由于AI的确简化了财务顾问、投资组合构建和大数据分析等日常工作,令一众的质疑者纷纷信服,故AI很快便会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各个领域。这将为资产管理人腾出时间与精力,来制订更佳的策略和取得更好的投资表现。”
一般而言,香港证监会需要扩大科技及数码工具的应用层面,来完善基金清算和结算流程,并加强投资者体验。在这方面,香港证监会将拥抱科技发展,并且对基金代币化持开放态度。
梁凤仪说:“我相信,只要能负责任地运用生成式AI,资产管理人将能作出更佳的策略性决定,而不是被取而代之。作为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秉持的原则是,只要科技能促进市场效能与透明度、降低成本及加强投资者体验,便会支持以负责任的方式应用相关科技。不过,企业在现阶段不应尽信AI的产出,并且必须对AI相关的风险保持警觉,以及确保客户能得到公平的对待。我们期望,持牌机构在引入AI前先进行全面的测试,以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并对AI所用数据的质素进行把关。企业亦应聘用合资格人员管理AI工具,并委任高级管理人员妥为监察AI的应用实施,以及设立完善的相关管治架构。一旦发现任何违规行为,香港证监会将向持牌机构问责,而不是AI。”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