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dgy Penguins CEO:何为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

TechubNews
TechubNews 得得号

Sep 06, 2024 关注Web3.0前沿新闻及活动信息。

摘要: 加密货币行业中的一些 builder 努力地重复造轮。如今,一些突破性的消费级产品,若是能基于区块链打造并利用好加密货币的激励机制,其规模可能是现在的 10 倍。与其试图重新创建一种模式,不如利用现有的模式进行加密化改造

撰文:Luca Netz,Pudgy Penguins CEO

编译:Yangz,Techub News

 近几个月,我们推出了 Igloo 官网,收购了 Frame 以建立 Abstract(Abstract 是一条 L2,专注于扩展和解决与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相关的挑战)。自那时起,叙事转向了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也引发了关于这一概念真正含义的讨论。在本文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包括这一概念的定义,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实现这类应用的普及,以及为什么这类应用代表了行业的最后前沿。 

何为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

 我将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定义为可为数十亿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由区块链驱动的应用。然而,这个定义过于宽泛。具体来说,我认为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的采用,根据消费习惯,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可自由支配的开支
  • 第二阶段:必要开支
  • 第三阶段:基础开支

 下面这张图代表了每个阶段与用户采用率增长之间的关系:  

可自由支配的开支:为行业带来首批 5000 万用户

 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革命」的初期阶段将围绕可自由支配的开支展开。该阶段的中心是围绕自由支配或休闲消费建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可以用来打发空闲时间的应用。这类应用将率先取得突破,因为它们更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而且在链上构建这些应用可以解决 Web2 应用无法解决的问题。 注重自由支配的服务倾向于围绕「趣味性」展开。在消费领域,「趣味性」服务往往有着巨大的进入壁垒,如支付处理问题、地理限制以及阻碍互联网企业扩大规模的规则。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看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 Web2 服务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 费用:支付处理商收费过高,对商家影响太大。商家平均要支付 2.9% 到 10% 的交易费,且风险越高(「有趣」的应用通常都有一定风险),费用就越高。
  • 地域限制:在当地开展业务简单易行,但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则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合规性方面。乐子随处可找,但遗憾的是,Web2 基础设施并非如此。
  • 退款风险:目前的 Web2 应用受到支出规模的限制。由于支付处理商设置了限制,消费者能够消费的金额有限,因此这些服务并不总能捕获到超级用户的真正潜力。
  • 审查:这些服务还面临着审查风险,可能会阻碍企业积极扩大规模或充分发挥潜力。

 在消费级加密货币生态中,围绕可自由支配开支构建消费者应用是最容易实现的目标,也是实现大规模采用的第一阶段,因为在区块链的基础上构建这些产品会更加容易。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认为可自由支配开支中最有可能被颠覆的消费类别包括: 

  • 游戏
  • 社交(创作者平台)
  • 交易
  • 博彩
  • 预测
  • 数字收藏品
  • 代币化文化: 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可交易、可交换的永久资产

 我相信,这些类别有可能推动消费者采用加密货币,并成为首批 5000 万活跃用户。为了支持这一论点,以下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主流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应用都属于以获取可自由支配开支为目标的业务类别: 

  • OpenSea - 数字收藏品
  • Topshot - 数字收藏品
  • Polymarket - 预测
  • pump.fun - 社交和代币文化
  • Uniswap - 交易
  • Rollbit - 博彩
  • Pudgy Penguins - 数字收藏品
  • Friendtech - 社交
  • StepN - 社交
  • Axie - 游戏

必要开支:通往 2.5 亿用户之路

 一旦突破首批 5000 万用户,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的重点将扩展到获取消费者的必要开支,也就是将加密货币融入到他们业余生活之外的更多方面。这一阶段包括以下几类应用: 

  • DeFi
  • DePIN
  • SaaS
  • 数字媒体
  • 数字商务
  • 支付

基础开支:打造链上世界

 在克服必要开支的障碍后,我们将面临更具突破性的采用,即基础开支。这时,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围绕必需品展开,允许用户能够在链上做任何能在链下完成的事情,具体的例子包括: 

  • 网上银行
  • 信贷
  • 代币化(RWA)
  • 保险
  • 数据
  • 物联网
  • 身份识别
  • 投票

 那么,既然通往成功的道路已经明确,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采用,我们又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问题:为什么我们没有取得突破性的用户采用?

 在过去的 10 年中,用户采用一直掌握在那些筹集了数百亿美元的通用区块链手中。不幸的是,很少有哪条链能成功推动采用,在我看来,这其中的缘由在于他们构建的内在本质。如今许多区块链公司都遵循 0-100 的「通用」方法,雄心勃勃地梦想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下图是通用区块链如何实现增长和优先事项的可视化图示。  通用区块链的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碎片化案例。对行业来说,大规模市场渗透和碎片化并不是并行的。通用区块链雄心勃勃,但要实现「大规模采用」这一目标所需的努力也是巨大的。因此,缺乏必要人才或资源的团队大概率会被淘汰出局,最终浪费了本该投入到实现大规模应用中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解决方案:要想实现大规模采用,就必须调整重点

 我认为区块链就像城市一样,对区块链的需求是由其吸引力驱动的。在我看来,消费者采用区块链的突破口来自于团队对其城市首要吸引力的绝对关注。一旦有了吸引人们进入城市的独特优势,你就可以围绕该优势建设城市。  就目前而言,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采用,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专注于做好这件事。通用区块链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区块链是截然不同的。构建「消费链」不仅仅是一个朗朗上口的口号,它是基本目标和思维方式,只是没有人完全接受它。认识到这一差距后,我们看到了区块链领域的独特机遇,因此 Igloo 收购了 Frame 团队,旨在为打造 Abstract 做出贡献。 我们团队的承诺是创建区块链上的顶级目的地,一个旨在成为互联网上最有趣的地方,我称之为「加密数字游乐园」或「互联网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坚定不移地专注于提供卓越的 0-1 消费体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我们建立了忠实的用户群,我们就可以通过推出新的产品来捕捉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发展成为一条通用链。对我们来说,这代表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战略,其基础是取得具体的成功,然后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是通用区块链所采取的零敲碎打的方式。  

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是行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前沿

 如今的加密货币行业与 2000 年初的互联网热潮如出一辙。在那个时代的头十年中,创新型基础设施公司不断涌现,但很少有公司的产品能获得广泛采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那些能够实现突破性应用的公司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加密货币现在也站在了类似的十字路口。经过 10 年的基础架构建设,现在是向主流采用迈进的时候了。 然而,围绕加密货币的叙事是脆弱的。目前,行业正危险地朝着赌博以及金融风险行为避风港的方向发展。当越来越多的人遭遇损失,加密货币被视为堕落赌徒的骗局的观念在公众意识中也会变得更加顽固。虽然这对加密货币原住民来说可能只是个 meme,但对普通大众来说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不幸的是,这也是当前围绕加密货币的叙事方式。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实现有意义的大规模采用,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可能被限制。这就是我认为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是加密货币行业生命周期中最关键也是最后前沿的原因。 

社区问题

 作为本文的结尾,我收集了几个 X 用户提出的关于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 

问题 1:加密货币消费市场中哪些有待开发的利基市场?

 

回答:有形化(Tangibility)

 代币化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将无形变为有形。实际上,加密货币最大的潜在创新之一可能就是其通过代币化影响文化并从中提取价值的能力。自古以来,投资者总是将其投资比率与账面价值、市盈率或未来预测挂钩。直到加密货币出现,才有了具象价值,但直到现在,我还没听说过有人这样描述它。在我看来,一个新的资产类别已经开启,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无形的文化碎片现在变成了有形的。我认为,围绕代币化的最大机遇是影响力的代币化,最终能够让影响力有形化。过去,我们曾看到 Bitclout、frienF.tech 等产品试图破解这一难题。但是,我认为他们都没有做到位。在我看来,兼具 pump.fun、 Bitclout、Polymarket 以及 Instagram 风格的产品将成为加密货币中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问题 2:打造新产品真的比推出现有产品的更好版本更有效率吗?

  

回答: 不要重复造轮

 加密货币行业中的一些 builder 努力地重复造轮。如今,一些突破性的消费级产品,若是能基于区块链打造并利用好加密货币的激励机制,其规模可能是现在的 10 倍。与其试图重新创建一种模式,不如利用现有的模式进行加密化改造。我认为,许多尚未面世的消费级加密货币应用在 Web2 中都有对应的产品,它们正等待着通过加密货币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作者:TechubNews;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联系微信:chaindd123

链得得仅提供相关信息展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系作者 TechubNews 授权链得得发表,并经链得得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链得得微信号(ID:ChainDD),或者下载链得得App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0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分享到微信